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 曹承富 乔玉强 杜世州 张耀兰 刘永华 张四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第36期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2007~2008、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小麦进行3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CK:浅旋耕(少耕)作业模式,耕深12 cm,耕后耙;1耕(松耕)1耙:耕深20 cm,耕后旋耕;浅旋耕(少耕):耕深12~14 cm。[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有所差异;适当深耕,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蓄水保墒特性,提高小麦出苗率及抗旱能力。对于前期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深耕20 cm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结论]寻找到淮北旱茬土壤适宜的耕作方式,为机播条件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耕作方式小麦生育期群体动态产量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335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安徽农业科学

省级期刊

¥940.00

关注 33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