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出版广角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2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出版广角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95
  • 国际刊号:1006-7000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216/G2
  • 邮发代号:48-84
  • 全年订价:¥ 696.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策划
  • 新观察
  • 产业
  • 报刊
  • 实务
  • 新传媒
  • 学研
  • 谁扼住了文艺出版之喉?

    提出这个问题绝不是哗众取宠。 大牌作家、天价稿酬、高起印数,文艺出版表面的风光和浮华,掩盖不了其背后存在的远虑和近忧。上游:优质的原创资源处于短缺状态,受到创作周期的限制,一些好的作家至少也要三年五载才能打磨出一部作品来。为了争抢有限的资源,出版社之间竞相抬高价格(也有十分冷静不参战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出版社不顾作家...

  • 人文社要做一流——专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

    我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管理的逐步到们,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我希望在我们有所为的领域里一定是一流的,至少我们自认为是一流的.

  • 文艺类畅销书的“文景式”运作——专访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学编辑部主任王蕾

    我希望文景能在诸强的空隙中找到立足的地方,能够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文学出版机构,就像你刚才说的,拿起文景的书至少感觉是跟别的不一样的,同时我也希望文景能够更重量级.

  • 文艺出版:不分中外,比拼原创

    就像没有必要强分古今一样,也没必要强分中西. 因此我想提个最低标准:一篇文章里有一句真正属于自己的话,就叫原创性. 原创就是我们真的给这世界添了一点新的东西,这未免太难了,所以我对“原创”一词一直存有敬畏.

  • 文学出版之于作家的掣肘——兼谈作家何为

    文学创作作为作家的个体精神活动,是作家的一种自由自主自觉的生命活动,其中蕴含和物化了作家自我的种种精神需求,而那种受制于出版商的命题作文恰恰是与作家的这种创作机能和种种精神需求相违背的.

  • 文学创作的“三为”

    小说艺术的长廊是靠不朽的小说艺术人物去填补的. 诗人为着意象而来,为着意象而死. 为一部厚重的全集写作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作品比任何盗得的虚名都要来得长久,也是一个作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 出版商,雄起!

    李嘉诚先生考察西部各省时,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西部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观念”.套用他的话,出版什么也缺,缺的就是对出版商的尊敬.

  • 和而不同:国学普及读物的理想境界

    夫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一思想其实在孔子以前就已出现。周幽王的史官史伯就曾指出,西周的弊端在于“去和而取同”,并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和而不同”是我国古代和谐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即多元性的统一,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同,即个性的张扬,指事物的多样性与丰...

  • 从读书调查数据到《论语》的间接快感

    美国人面临的问题,中国也免不了,当下的中国,青少年“阅读不能症”, 以及大众的“浅阅读”、“反阅读”行为已经风生水起,其势难挡.

  • 行走在“始乱终弃”与“相敬如宾”之间——关于课改教材质量观变迁的杂想

    搏出位比搏出色更有效,外在特点比内在质量更重要,群体求新引发的躁动不仅提供了“始乱”的理由,同时也播下了“终弃”的种子.

  • 三大问题——后起出版集团之痛

    无论是从一个行业的发展还看,还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更不是说还有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繁荣落后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的考虑,所有的后起出版集团,更应当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政策扶持.

  • 浮华是最好的成长——《时尚女魔头》编后谈

    可见,《时尚女魔头》写的虽是时尚杂志圈的人事,却在无意中让我们心生感慨,长长思量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扪心自问自己的职专追求目标何在?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当下中国读者来说具有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的书,适合每一位职场中人,这或许是因为,浮华是最好的成长.

  • 劳伦斯&美国文化的“独立宣言”——追溯《美国经典文学研究》的写作与出版

    正如劳伦斯自己在本书的序言中声称那样,他是“这个胎儿的接生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自认为是美国文学或美国文化的“接生婆”,通过这本书让美国以外的人认识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 书里书外

    在旧书市场买到一本书,边边角角的地方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这个事实让我感到读书和读书人的荒诞.

  • 或者与书刊“缠绵”

    “人的道路,人自己是看不见的,人有主神才看利于见”。反思自己与图书的缘分,与书刊“缠绵”也许也是命中注定的.

  • 共享书香人家——为家庭藏书编制推荐书目的思考

    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主持出版了一套“书与阅读文库”(王余光教授主编),旨在鼓励全民阅读,应主编邀请,我和另一位同事徐丽 芳博士编了名为《读书人家》的家庭献书推荐书目,本人从事于出版教学数年,素来关注大众阅读,自己也深受藏书,编之余,感慨良多,著之为文.

  • 类型化:文学图书出版的趋势

    文学图书类型化绝对不是简单地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而是图书出版商的市场定位和文化定位问题,他说得通俗一点,即如何根据市场规划和读者期待设计出具有可持续性出神的文化套餐,这也是图书出版商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

  • 专著的N种写法

    愿我们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在学术专著的撰写中,严肃谨慎,以学术为本,以学术创新为念,这样,学术界才能多一些专著式的专著,论文式的专著,没有或者少一些教材式的专著,抄袭而来的专著,惟有如此,才能消除已泛滥成灾的学术泡沫,此亦为学术之幸,学者之幸,国家之幸!

  • 原注·译注·编者注

    无论是国内兄弟民族文字互译的图书,还是引进版权的外文图书,都必须在内容选择和翻译质量上对读者高度负责,把正确的知识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即使是作为学术研究甚至“供批准使用”的著作,也要保证译文做到“信、雅、达”,使读者能正确接受作者的本意和原著之真谛.

  • 数字出版与业务流程管理

    只有根据资源的特点,设计数字化出版的流程,打造数字出版产品,完成资源的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体系和共享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完成对内容资源深度的开发,使出版社变成真正意义的数字出版商.

  • 领导称职否?公示吧!

    如果只一味地期盼那些尸位素餐的期刊领导者中50%的人(请允许笔者用这么一个保守的比例)自省自觉的话,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制度性的考核规定,才能从源头上治本,在笔者看来,防止和惩治一切丑恶的东西,公示制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 抵拒低俗:报纸副刊的新走向

    精神家园,是我们曾经送给报纸副刊的美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剧刊获得获得了更广大的发展空间,编辑记者也有了更广大的用武之地。但是,如果听任低俗 庸俗肆,萎靡之风迟早会吹垮这个传统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对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

  • 中国出版业需“减肥”——中国出版业存在的矛盾分析与对策

    不管怎样,出版业新一轮的大洗牌时代已经到来,每一个出版社都逃不过此“劫”。但这决不是应一场宿命等待,命运偏爱有准备的人,综观未来出版业做的整体发展形势,谁能在改革中认清形势并及时反思,重新进行资源的准确定位,整合和优化,谁就有未来出版业的发言权.

  • 发行中心:集团化、市场化的前锋——专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社长助理、发行中心主任雷玟

    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发行中心的这一改革先锋的作用,用社长吴雨初的话说,就是“用发行的改革带动编辑部门的改革,进而在集团内部建立市场机制,促进整个集团的市场意识”.

  • 文学梦迁徙 馥郁满江南——《江南》杂志主编袁敏专访

    袁敏说,自己是不管多苦多难也永远都不会离开文学,更不会为了生存而去迎合的一些东西,甚至去娼俗,在她的心目中,坚守文学的纯粹是办刊的关键基点.

  • 那一帘反乌托邦幽梦

    这本小说,显示了作者过人的叙述功力和在写作中渐趋分裂的创作理念. 有了这样的第二部了,我对格非尚未出笼的此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有两句预见:一,故事会依然好看,甚至更好看。二,文学水平会每况愈下,甚至差到人意表.

  • 黑暗之心

    《手机》这部小说勾勒出了文明世界崩溃的残酷画面以及几个幸存者竭尽全力求生,思考和对抗的过程.

  • 个人如何进入历史

    在这篇小说中,奥利维叶·罗兰以她坚毅,深邃的洞察力,提示了法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通境遇,作家本人对当代法国精神发展史的深刻思考. 我们得到的绝不仅仅只是精神的共鸣,更多的,还应该是对我们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的深刻反思.

  • 花蕊中伸出的刀锋

    海男一直被定义为中国女性主义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大多关注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特征,试图剖析中国女性的肉体与心灵特质,笔力老道,刀锋又往往隐藏在层层叠叠且温情脉脉的花瓣中。阅读她的小说要多几分小心,因为其小说中所展现的绵软的情感、肉体的纠缠、灵魂的碰撞背后,常常会被突现的“刀光”“割伤”,她的最新的长篇小说《妖娆罪》...

  • 只有华丽的面纱

    在毛姆的作品中,《面纱》的确是最受读者欢迎而又最为评论家所诟病的作品——从小说的情节铺排和人物塑造上来看,《面纱》不及《乱世佳人》宏大壮丽以及史诗的气概;从对人性和社会探索的深度上来看,《面纱》也不及《刀锋》那样深刻而引人深思,无非就是一个“包法利夫人”的通俗涉外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