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茶叶科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5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茶叶科学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64
  • 国际刊号:1000-369X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310008
  • 国内刊号:33-1115/S
  • 邮发代号:32-10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述
  • 研究报告
  • 聚乙二醇胁迫下茶树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铁观音茶树幼苗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胁迫下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对18个蛋白质点在PEG胁迫下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有差异表达的16个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分析,共鉴定出14个蛋白质点,代表了10种不同的蛋白,其中5个点是同一个蛋白(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Rubiso LSU),...

  • 新增编委简介

    区少梅:台湾中兴大学教授。1944年生于中国大陆江西赣州,1949年一家迁移台湾。196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园艺学系,先后于1974年和198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UC Davis)食品科技系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1984年学成回国后任教于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

  • 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降解及NO的生成的影响

    为了探索红茶菌菌液预防胃肠癌的保健机理,初步研究了红茶菌菌液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红茶菌菌液能够快速降解亚硝酸盐,同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O。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100~10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h内的降解量可达到89.02-431.16mg/L;在红茶菌菌液中添加5-200mg/L的亚硝酸钠,红茶菌菌液在20min内可产生52....

  • 新增编委简介

    王华夫: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7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松前国际友好财团资助赴日进修,在茶化专家竹尾忠一博士和伊奈和夫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香气研究。1992年后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生化研究室主任和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以普洱茶加工过程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晒青毛茶在渥堆过程中香气组分中的醇类成分和碳氢化合物成分剧烈减少,而杂氧化合物成分和酯类成分大幅度增加;1,2,3-三甲氧基苯是杂氧化合物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在渥堆结束...

  •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

  • 2009年中国茶叶学会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

  • 投稿诀窍

  • 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研究

    为保存具有稳定代谢能力的优良茶细胞系,本文对茶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以4d最佳,60%PVS2冰浴装载以20min最好,100%PVS2冰浴脱水处理60min最优,40℃复温解冻细胞存活率最高,采用这些参数进行完整试验的细胞存活率达到76%,初步建立了茶悬浮培养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冷冻程序。

  •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照材料,研究黑茶对FXR核受体及LXR核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FXR核受体活性,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很好的LXR核受体活性;而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具有增加FXR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因此,黑茶具有调节胆固醇及糖代谢,有较好的抗代谢综合症活性。

  • 基于化学生态学构建茶园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系统介绍了茶树害虫性信息素、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态功能、外源诱导茶树抗虫性以及非寄主次生代谢产物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行为调控效果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展望。

  • 山东棕壤茶区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因的营养诊断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是一种茶树成叶生理型病害,在叶片背面有深绿色隆起的颗粒或斑块,且在病变处可见自发的黄绿色荧光。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对山东不同茶区、品种和病害程度的荧光性绿斑病叶13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叶含量和茶叶中元素正常范围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与病害发生相关的可能元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砂培进行不同营...

  • 福建省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的地区差异

    采用浸梢法测定茶小绿叶蝉对8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福建省不同地区茶小绿叶蝉对5种杀虫剂的药剂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联苯菊酯、溴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噻嗪酮、杀螟丹等药剂对小绿叶蝉均有较高的毒力,不同地区小绿叶蝉对药剂的抗性水平不同。福安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联苯菊酯、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

  • 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内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茶树核心种质构建取样策略研究,为进行茶树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

  • 川渝地区重要野生大茶树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利用ISSR技术对四川、重庆等地12份重要的野生大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46条DNA带,其中139条为多态性带,占95.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21条。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矩阵,供试品种的基因(H)和shannon信息系数分别为0.20和0.34...

  • 湖南农业大学《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与产业化》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施兆鹏、黄建安、王增盛、卢向阳、林亲录、朱旗、崔湘兴、张盛、龚雨顺、肖文军、施玲、陈惠衡、何小解、王坤波等30多位专家组成了多学科交叉、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团队,先后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湖南省政府设立的10多个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的资助下,先后开展了茶叶功能成分高效膜法分离技术

  • 《茶叶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 《茶叶科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 公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