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建筑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76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城市建筑杂志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创刊时间:2004
  • 国际刊号:1673-0232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50028
  • 国内刊号:23-1528/TU
  • 邮发代号:14-23
  • 全年订价:¥ 1260.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英语
主要栏目:
  • 红色建筑·革命印迹
  • 红色建筑·价值研究
  • 红色建筑·文化创新
  • 红色建筑·传承保护
  • 新构筑——迈向数码建筑的新理论

    数码科技的发展推动传统建筑构造模式的剧烈改变,时至今日,我们迫切需要有系统地整合一些数码时代元素与古典建筑符号及新的构筑想法,以便继续发展建筑数码理论。一些数码构筑所产生的重要建筑现象,显示出动态、信息、演化和制造方面的新特征,在新构筑的初期理论中,笔者总结七个古典因子和四个数码因子,将其整合,形成完整而彼此互动的结果。

  • 过程逻辑——“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技术路线探索

    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5位学生"非线性建筑设计"技术路线的解析,试图说明过程设计是设计结果产生的关键。

  • 建筑中的数学神话

    本文回顾建筑设计与数字之间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学渊源,从这一角度审视数字化设计的趋向及将来的可能状态,跨越数字化设计形式语言表层,了解这一崭新趋向可能带来的震荡与无奈。

  • 从图解到影像——当代数字媒介对建筑设计表现的影响及其应用

    文章从当代建筑设计及成果表达中的两个代表性数字技术应用表征—图解和影像着手,探讨了日趋成熟的数字技术媒介在建筑设计阶段乃至最终成果表达中的综合应用,借此为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化的建筑设计表达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 数字现象

    本文通过对数字时代建筑特征及认知方法的论述,结合多个数字化设计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数字化运算设计的核心内容,以及数字化运算技术对建筑师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的革命性影响,藉此为建筑师与数字化运算设计模式的"亲密接触"创造条件。

  • 建筑数字化设计实验教学案例解析

    本文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数字化早期设计教学,并结合近年本科课程作业进行解析,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以促进建筑专业师生与同仁间的认知交流。

  • 数字 建筑 教育——数字技术引发的思考

    数字技术引发建筑设计领域的变革,并使之走向生命与数字时代,数字设计与数控制造、建筑教育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将推动教育的革新。

  • 地形·形构

    本文通过对地形环境的思考与分析,结合地形形构出与当代数字化设计作品的联系,提出结合数字化非线性设计的地形形构设计方法策略,并通过在湖南常德市的两个设计实例,阐述这一方法的设计思想与深层涵义。

  • 数字建构学的可能性

    本文简单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造方面的实践,并提出数字建构学的可能性。

  • 参数化设计——一种设计方法论

    本文从建筑设计方法论的角度诠释了参数化设计的过程,客观评价了其不同于传统设计的优、劣势。并通过对三个设计实践的解析,进一步思考参数化真正能给设计带来何种变革。

  • 交互设计的实践性探索

    本文以世博会上海案例馆为研究对象,阐述交互设计的工作模式,通过对设计平台及研究模式选择、研究流程与成果分析及针对性的优缺点总结,介绍交互设计模式在实际项目运用中的各个环节,推动并促进此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 参数化城市主义——一个理解城市的新的角度

    随着城市化本文以伦敦2012年奥运会场址城市设计及广西钦州3.4hm2规划为例,试图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提出参数化城市设计这种新的城市发展思路和设计方法。以适应现在乃至未来城市丰富性和多样化的需要。

  • 数字化设计的理念整合与形体生成

    本文以拟在威尼斯圣米凯莱小岛上的公墓设计为例,将数字化软件与人丰富的情感相融合。借由复杂的编程将基地信息、历史、宗教、社会等信息通过建筑表皮和形态来表达,创造出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建筑。

  • 过程与体验——记2009湖南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数字建筑Workshop”

    文章通过回顾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与台湾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的一次联合"数字建筑workshop"教学的全过程,剖析了与国际接轨机会比较少的内地高校建筑学专业面对国际数字建筑大潮从观望到接受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与体会,展示了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同学在数字建筑教学探索初期的认知与收获。

  • 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

    由EMBT建筑事务所Benedetta Tagliabue主创的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坐落在6000m2的建筑用地上,展馆建筑面积为7624m^2。整座建筑由外包传统柳藤材料的现代钢架建构而成,表皮由具可持续发展性的柳藤外板和由钢铁、玻璃构成的先进科技结构共同“织造”。

  • 意大利MAXXI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

    "MAXXI是让人可以沉浸在其中的一种都市环境,可以交流想法,提供城市文化的活力。MAXXI应该被视为好几栋建筑的集合体而不该只被当作一栋建筑来看待。设计试图摆脱"将博物馆当作一个物件来看待"的观念,而是倾向于一种"建筑的场域"。

  • 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

    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是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新作,坐落在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八王子校区内,位于一座公园后略微倾斜的草坪上。

  • 台湾台中市艺术剧院

    台湾台中市艺术剧院拥有一个2100座的剧场,适合举行正式歌剧演出的大剧院,一间可容纳800名观众、专为戏剧表演量身设计的剧场,以及一个200座的放映厅。其内部还设有商服区、停车场及剧院辅助区等。

  •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总部扩建

    设计理念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总部扩建方案力求打造一座完全融入周边景观地貌的办公建筑。使工作人员无论工作或是漫步于ESO的办公室中均可享受到周边环境的景观地貌。

  • 新马里博尔美术馆

    缩微城市般的建筑 设计理念源自对马里博尔市中心的观察与了解。项目伊始,我们未将方案设计局限于建造一栋位于欧洲文化之都的普通楼宇的定位上,而是力求创造一个属于城市自身的空间,一个集建筑、街道、广场、室外回廊以及路边步行街于一身的新城区,为社会生活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数字创作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设计力图营造一种充满未来感的都市体验,它以多元混合的城市环境为创作依据,又不拘泥于传统表演艺术剧院固有的设计模式,使建筑整体在城市中获得地标性的构筑意义。艺术中心由三座剧院构成,通过一个高架的统一连接体将其紧密地整台起来,令三座剧院在空间上相互串连,流通,形成整体绵亘迂回之势。

  • 东京树型结构仿生宅

    树型结构仿生宅项目位于东京大塚,是一栋集住宅综合楼与出租空间为一体的建筑。设计师基于项目基地宽度窄、深度大的现状,将建筑设计成外形狭窄的建筑体量。

  • 洛杉矶威尔郡大道5900号餐厅与格子凉亭

    洛杉矶是一座由交通干路组构的城市,威尔郡大道(Wilshire)是城市路网中重要的交通干路之一。洛杉矶的道路没有采用密集式的规划布置,但巨大的车流量与人流量,造就了"大道"的独特模式,特别是大道上布置的传统凉亭,以精美的细节、极富创造力的形态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成为"大道"的标志。

  • 数码建筑的东方案例——水墨狂草与复兴楼中央数码空间

    20世纪末数码建筑的浮现 1963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将电脑强大数学运算的能力延伸到计算机绘图(computergraphics),这是人类的"新视觉"与"新动作",1969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始实验的互联网(internet),是人类的"新空间"与"新社会"。数码科技开启了人粪无限延展的空间观与社会性。

  • 数字建筑设计概念与实践——以大连电子深圳总部入口改造设计为例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种论述挖掘出建筑实践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二十世纪人类科技中最大的突破莫过于计算机的出现,而建筑也因数字媒材而开始演化出新的样貌。设计师得以通过数字媒材这样的工具搏补过去心智想象与现实工具间的鸿沟,并开启建筑师在设计手法,表现形式,构筑方式等...

  • 绸墙——参数化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作为对20世纪现代建筑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建筑理论家、建筑师,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在一百多年前就通过对人类原始生存与建造的研究思考,阐述了建构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其中建造的真实性,诗意性与朴素的空间美学成为揭示建筑本质的内容。

  • 千叶院的数字建构——徐州彭城一号展示中心设计

    项目基地位于徐州市鼓楼区彭城一号时尚休闲商业广场,地处市中心核心商圈。"彭城一号"是徐州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和城市十大商圈之一,业主希望我们能在商业广场沿富庶街的入口区域设计一个标志性建筑,兼具展示中心的功能。

  • 上海南京路世博未来商店

    世博未来商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滴水—它既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又喻示着上海是中国东部最大的都市。通过数字参数化建模,大量水晶球被创建出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天花装饰。商品陈列及其他的方案组成部分放弃了传统的笛卡儿网格,采取新的极坐标同格,从入口和商店的中心呈放射状弥漫开来。

  • 迪拜The Pad高层公寓

    21世纪,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科技又将如何改造我们的生活?什么样的才能使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与世界亲密无间?设计怎样才能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法,将生活中重要的事物带到眼前?你可在科建国际设计的迪拜The Pad高层公寓项目中找到答案它也是全球最先进的"Cybertecture"(蛋形)住宅大楼。

  • 浅析建筑的数字化表皮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亿兆大厦建筑创作为例

    近年来,表皮成为建筑设计中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以表皮设计为主要特色的建筑作品。其中优秀的建筑设计不胜枚举,CCTV大楼、水立方等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标志。建筑表皮设计的大量涌现源于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师对建筑本体的深刻理解,对文化,地域特色的重新认知等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