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建筑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76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城市建筑杂志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创刊时间:2004
  • 国际刊号:1673-0232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50028
  • 国内刊号:23-1528/TU
  • 邮发代号:14-23
  • 全年订价:¥ 1260.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英语
主要栏目:
  • 红色建筑·革命印迹
  • 红色建筑·价值研究
  • 红色建筑·文化创新
  • 红色建筑·传承保护
  • 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乡土建筑研究与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使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措施,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时代...

  • 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视角审视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说起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建筑的地域性问题。受到广泛认同的建筑地域性的含义是“建筑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特定的关联。”即强调建筑与特定时期地域文化的关系而非建筑或是其特定文化环境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扩展视域.从更宏观、更整体和更动态的视角研究建筑的地域性问题。

  • 闽文化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影响

    福建传统民居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沉积而形成的居住建筑模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闽文化与福建建筑文化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

  • 老调新谈——实用、经济、美观与吉林省新民居建设

    一、吉林乡土建筑的基本状况 几百年来.吉林省境内居住着汉、满、朝、蒙、回等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吉林省地处东北中部,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省份。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建筑风格逐渐淡化,形成了地域差异大于民族差异的现象。

  • 略论传统民居的传承

    本文从传统民居的传承意义、结构造型以及居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深入细致地了解、把握传统民居的结构造型是传承的前提,从传统民居研究中获取适用于今天乃至以后的有益启迪,将其发扬光大,则是传统民居传承的真正目的。

  • 作为“方法”的乡土建筑营造研究

    乡土建筑营造研究如何能对建筑创作产生意义,这应该是建筑学学科所面对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试图论证乡土建筑营造研究能够为设计操作提供相关的知识、法则及方法,并提出了有关方法论层面上的思考。

  • 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形态中的生态性体现

    本文通过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形态的分析和特征整理,从民居建造的材料选择、房屋的结构形态以及空间布局特征三方面入手,阐述其中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特征的生态化营造方法,为民居营建的生态化技术改进以及乡土景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照。

  • 山西后沟村保护模式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后沟村所采用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整体保护模式,将民俗、自然、文物资源配套保护,提出对同类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一个无人区边的移民聚落的案例研究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移民聚落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的踏勘和测绘,比照族谱的记载探寻新屋垸的罗氏家族始迁祖在移民过程中择址而居所考量的因素及其精神理念。探寻宗族移民聚落发展的踪迹,以人类学的视野解读人们的聚居环境及地域文化,以期对为移民聚落的保育实践等提供理论支持。

  • 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 传统聚落公共交往景观场所的复合结构探析

    本文研究以场所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传统聚落公共交往景观场所的结构展开,挖掘其点、线、面、体的有机构成规律,并结合空间研究方法,选取三处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进行研究

  • 英国利物浦博物馆——建筑及博物馆设计的超越

    全新的利物浦博物馆于2011年7月19日对外开放,不仅会向人们讲述这座城市作为世界级重要口岸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讲述它对甲壳虫乐队等时代符号所产生的文化影响,更将成为城市历史、利物浦人与五湖四海的观光客三者的交汇地点。

  • 英国格拉斯哥滨水博物馆

    格拉斯哥滨水博物馆矗立于克莱德河畔(River Clyde),以它的匠心独具为建筑设计与工程制造指明了方向。这座滨水博物馆作为格拉斯哥的最新景点,记录着城市的交通运输、工程及船舶制造等历史,正是这些历史令格拉斯哥享誉海内外。

  • 上海玻璃博物馆

    G+玻璃主题园概念的诞生原上海玻璃工厂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占地面积约3hm2,园区内分布着30栋不同年代、规模各异的建筑。罗昂为园区制定了20年的发展策略,并重新命名为"G+玻璃主题园区"(玻璃、艺术、研究和技术园区)。

  • 江阴徐霞客旅游博览园

    该项目坐落于江苏省江阴市,设计以"徐霞客"为主题,以"碑林"和"旅游"为线索,力求塑造一个地标性的文化项目形象。其中,中国徐霞客博物馆、茶室等点睛建筑作品成为传递徐霞客文化的重要环节。博物馆在设计手法上采用了新江南风格,并运用现代简约的表现手法,使建筑与园林景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 慈溪科技创业中心

    一、背景分析1.园区背景慈溪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位于浙江省慈溪市北部,北濒杭州湾,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中心城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南引桥穿区而过,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 宁波春晓创业行政中心

    规划设想—"反轴线"的规划精神宁波春晓创业行政中心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春晓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0.94hm^2,北侧为春晓中六路,南侧为春晓中七路,西侧为政府相关部门小型办公建筑,东侧为住宅区。

  • 江阴远景能源一期总部办公楼

    远景能源一期总部办公楼位于江阴市临港新城远景能源企业园区内,是一座只有约2800m^2的三层建筑。这个项目是从建筑到室内一体化设计完成的,这给了建筑师一个机会,从更全方位的视角来思考建筑问题。该办公楼是远景公司企业园区里的先期启动项目,这个园区从一片空地中拔地而起,

  • 步行导向的高密度社区——南京嘉业国际城

    城市的意义在于人的聚集而居。城市起初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步行成为联系各种功能与活动的基本方式,建筑与空间因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现代社会之后,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和以车为本的道路建设促发城市的扩张和空间的离散,这也正成为当前我国新城建设的集体现象.

  •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服务中心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交通枢纽综合开发区域内,是整个虹桥商务区建设的第一栋建筑,新成立的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将入驻于此。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虹桥交通枢纽提供交通保障、社会综合管理、运行维护、安全防范、应急协调等服务。

  • 北京中海大厦

    中海大厦位于国贸公寓西部。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91hm^2,建筑面积15万m^2。由两栋塔楼组成,一栋高150m,35层,钢结构;一栋高95.35m,22层。这组超高层建筑群主要功能包括地下车库及配套机房,地上1~7层为商业、餐饮等功能,标准层为办公用途。

  • 苏州科技城生物医学产业园

    自20世纪70年代起,医药产业在我国逐渐起步,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医药产业正逐步向集生产、研发、物流、销售、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方向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医药产业园悄然兴起。

  • 北京MAX空港企业园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空港企业园区C04地块的东侧,南临安宁大街,北临区间路,东临裕华路。现代工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创造一个有生气、可变化的工业社区成为必然,所以,本社区精心设计了一个可以不断叠加的"企业独栋"母体,并可可以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 交通效率型城市街道的人性化策略研究——基于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的共生视角

    本文重点分析交通效率型街道的特征、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在其中的矛盾,相应提出详细的改善策略,以有效指导未来实践。

  • 城市空间文化形态的循环更新研究

    本文从本土文化缺失对文化形态循环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入手,提出解决本土文化形态在城市空间层面的优化循环更新策略。

  • 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南京市南部新城核心开发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城市活力代表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 当代校园设计的有机性与地域性表达——盘锦地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本文以盘锦地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有机性和地域性表达"为主题,探讨基于城市、自然与人文关联性思考的当代校园规划创作实践,关注校园规划中的人性化、有机性、地域性及场所精神的塑造,揭示当代校园规划设计的内涵。

  • 设计动态

    香港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近期正式开放亚洲第一个在创意媒体领域提供高端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将于近期正式开放,该中心同时是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中心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教学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