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建筑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76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城市建筑杂志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创刊时间:2004
  • 国际刊号:1673-0232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50028
  • 国内刊号:23-1528/TU
  • 邮发代号:14-23
  • 全年订价:¥ 1260.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英语
主要栏目:
  • 红色建筑·革命印迹
  • 红色建筑·价值研究
  • 红色建筑·文化创新
  • 红色建筑·传承保护
  • “城市·街区·开放”主题沙龙

    随着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亮相.“开放”“街区制”等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 西方城镇街区形态研究评述

    以目标取向、研究对象、学科背景为主线,总结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街区形态相关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将街区形态的研究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呈现街区形态研究内涵与方法的发展及演变。从而为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研究提供比较及参考。

  • 略论开放社区的规划设计实现途径

    识别封闭社区的排他程度与要素.明确社区开放的层级与范围.是封闭社区开放面临的战略问题。本文将封闭社区分为企业园区、大学校园、机关大院与居住社区四类.分析开放导向的社区规划面对的趋势、挑战与激励,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实现开放社区宜采取的规划设计策略与工程技术手段。

  • 让割裂社会的高墙倒下吧

    针对封闭小区衍生的各种严重问题.“开放式城市街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主张的“开放式城市街区”是以各自构成保安单位的围合式(封闭式)小街廓为肌理.并以窄街道密路网为基本组构方式.形成能够促进公交导向发展、包容社会多元性、催化人际交流、有利城市活力及税收、形成公共空间舞姿和体现人性尊严的创新型住宅开发建设模式。结...

  • 规模与界面——论与城市互动的居住空间形态

    健康的居住形态应当兼顾社区内部社区感的营造和社区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本文指出在高密度人居环境的空间约束下,适当控制住房开发规模是住区与城市交融的重要举措,但不应以牺牲社区感和内部的安宁为前提。与此同时.文章提出应鼓励通过尺度宜人、功能适度混合的社区界面修复城市的有机网络.促进居住空间与城市的互动。

  • 封闭小区的开放之路

    本文概述了我国城市居住小区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发展演变特征.分析了居住小区从开放到封闭的主要原因.即:住房商品化、高层化:规划后置、开发无序化;城市改造片面化,机动车发展过度化和公共意识缺失。通过对西方欧洲城市总体规划和改造实践案例的梳理.最后提出了封闭小区的开放之路,即城市总体规划全局化、城市设计法定化、...

  • 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通过分析街区尺度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交通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解释我国街区尺度.特别是小区模式的发展变迁。

  • 转型期我国城市现代交通网络构建思辨

    近年来.我国城市汽车化水平不断攀升,广大人民出行选择偏好于粗放、低效的方式.绿色、低碳、高效、集约的出行方式并未深入民心。我国城市现有的交通系统已无法适应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出行数量与质量要求.传统的宜居、绿色、祥和的生活空间淹没在猛如潮水的私家车洪流之中。在解析香港、新加坡、洛杉矶等国内外代表城市的交通网络构建经验基...

  • 开放住区与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

  • 街区开放与街区生活——活力街区规划及建筑要素分析

    建设开放街区仅在技术层面拆掉围墙、解决交通问题是不够的.还应在精神层面注重街区生活与和谐邻里的重塑.本文从规划和建筑设计角度构建活力街区的要素。

  • 基于社会资本培育的毗邻隔离住区更新研究框架建构

    在对城市毗邻隔离住区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住区更新研究。遵循“判定社会资本存量→明确障碍因素→提出优化策略”的研究思路.探讨打破隔离状态、促进住区和谐发展的策略.建立城市毗邻隔离住区更新研究的基本框架。

  • 城市设计视角下住区开放“度”的思考

    开放住区是改善城市形象、整合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力途径.然而,城市发展的理想和现实制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寻求平衡.保证合理的开放”度”尤为重要。立足中国城市住区的实际.从城市设计的视角进行分析.开放住区的本质在于实现城市空间的融合、城市资源的共享、城市交往的活力、城市发展的有序。在此基础上.通过体现居住空...

  • 社区开放度提升的五种设计策略

    开放社区曾经是现代主义的建筑理想之一,而在中国的居住区开发建设中一直未获得很好的实施策略。本文试图说明无论从住户、开发商还是建筑师的角度,纯粹的开放与封闭并不适应当下各方主体对社区的经济与心理需求。基于CCDI多年的设计实践.本文引入社区开放度的概念.探讨了五种不同模式的规划设计对激活社区有效开放度的影响.为适合国情的理...

  • 关于门禁社区的几个关键问题的解读

    近二十年来.门禁社区已成为后福特主义时期典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其涉及的学术问题涵盖政治。社会、地理、经济、市政管理、法律、城市规划等多个研究领域,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争议性.而不仅仅是打开或封闭的二元选择。因此,本文将就门禁社区本身攫取几个关键性问题在这里做一些辨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发起更深层...

  • 适宜居民休闲步行的街区空间形态研究——以上海为例

    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步行作为日常的休闲健身活动。本文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案例,探析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休闲步行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街区空间形态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宽阔的硬质场地、混合的土地使用、沿街商业店面密度、步行路网的渗透性和安全整洁的社区环境等。另外.不同收入人群对休闲步行的选择与环境偏好也有...

  • 开放住区视角下的义乌模式探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升温了”窄马路、密路网“的街区制的热议。这一对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探索所秉持的开放性理念对国内传统生活方式与理念的冲击,堪称互联网时代城市规划的启蒙运动。而在针对有着”国际小商品之都”之名的义乌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我们发现这种开放的理念在住区形态中已...

  • 一路向西——以交通枢纽带动活力的东京近郊开放式住区

    以东京为例的大规模住区开发.当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以菊竹清训为主导的Pear City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以涩谷副中心往西南延伸的铁路沿线的住区为经典案例,200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日趋严重的高龄少子化.给日本的社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变化与反思。东京这样的巨型圈层式城市结构在高龄化到来的时候,如何应对根本性的变革需求?郊区...

  • 开放社区的规划对策研究——以北京沿海赛洛城项目为例

    封闭社区虽然是我国现阶段居住小区的主要存在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自身的隔离性、私有性和异质性导致城市空间碎化、城市交通拥堵、街道生活消失、公共资源被掠夺.极大地抑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强调开放社区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明晰开放社区建设的基础理论,通过借鉴国外开放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

  • 基于空间形态与居民满意度的开放住区规划设计解析——以天津泰达城尚都家园和新文化花园为例

    本文从空间形态和居民满意度两方面着手,通过量化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处符合“小街区、密路网”特征的开放住区进行分析研究。

  • 适应居住区基本居住单元尺度的路网密度研究

    结合开放式街区理念.提出“基本居住单元”的概念和“城市一基本居住单元”两级结构.分析路网尺度过大给城市和居住区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北京为例,指出我国大城市在路网组织方面存在次干路及其以下等级道路数量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外优秀案例.提出修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方向及有关技术策略。

  • 高密度住区的开放性——新加坡高层组屋公共空间研究

    本文结合近期新加坡高层公共住房再开发的案例.探讨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如何通过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的综合有效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社区之间、多种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兼顾住房公共空间和私密性要求的同时.解决当代社会中共享空间与社会需求的问题。

  • 基于“邻里单元”的住区空间安全性解析——以台北“民生社区”为例

    台湾的城市居住区受土地私有制的影响,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活动,从而形成以”街区制”为主导、封闭住区零星存在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佩里的”邻里单元”理论出发.引入空间安全评价因子,以台北“民生社区”为例.探讨住区空间形态对安全性的影响.试图从边界空间、节点空间、道路系统等空间层面讨论构建安全社区的可能模式。

  • 开放社区理念在新北川安居工程中的实践

    新北川安居工程是具有特殊背景的社区规划项目.社区规划针对环境和居住者的特点.从人文环境、开放便捷、功能配套、空间尺度、人居环境、设计管理等方面实践了开放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并营造出了人性化的居住氛围,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

  •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开放式街区规划实践——以宝兴县灵关镇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以“四二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宝兴县灵关镇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实践,通过对灵关镇传统生活模式的解构.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开放式街区发展模式,并与灾后重建工作紧密结合,为以后的重建类规划及小城镇特色街区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 美国Ashenfelter多功能体育馆混合式通风的实测与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Ashenfelter体育馆中混合式通风系统对室内风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式通风有效避免了穿堂风通风路径上的风速衰减。虽然风机是体育馆室内风速的决定因素但风场的均衡度与自然进风口分布的均匀性同样息息相关,体育馆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空间的热压优势显著,混合式通风在体育馆中的降...

  • 新建大学校园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几座西部大学校园的数据分析研究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大量的新校区的建成使用不仅为大学扩张提供了空间,更为城市边缘地区经济、AD、资源在空间领域的汇集提供了条件。然而,以新校区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的这一战略布局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远远不足的,本文试图以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新建大学校园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并以此提出以新建大学校园带...

  • 当代建筑空间形态的视觉属性研究

    随着信息媒介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空间从传统形态中解放出来,人们在使用功能与精神属性之外更加关注其视觉表象。本文从多元空间的复合化、褶皱空间的折叠化以及超验虚拟的现实化三方面对当代建筑空间形态的视觉属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当代复杂建筑空间提供新的视角。

  • 趣味蛋型设计赋予商空生命力

    迎接新生命的来临.新手父母怀抱着紧张、期待的心情.傅琼慧设计师以这份感动之情为设计出发点,利用自然有机的造型.体验最原始的感动,让商空呈现蓬勃的生命力。以象征新生的蛋形设计.揭示生命圆满展开的意境.椭圆造型的护理站纯白饱满,呈现皎洁的光泽表面.如被蛋壳包覆般,赋予无微不至的安全意象,呼应空间的技能调性.形成饶富童趣的...

  • 伦敦蛇形画廊展亭

    BIG事务所设计的这座并包多种“对立”元素的蛇型画廊展亭.其经过严谨计算的自由曲线形态由模块搭建而成.立面在透明与不透明间变换.营造出独特的雕塑感和趣味性。设计师以最基本的建筑学元素——砖墙为灵感展开设计.通过将玻璃纤维制作的方形框架一个个堆叠组成墙体.在墙体内部形成展示和活动空间。被柔和拉开的墙面将曲线转化为表面.再...

  • 苏黎世KURTSCHWITTERS:MERZ展展陈设计

    Merz展于目前在瑞士苏黎世的Gmurzynska美术馆对公众开放。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PatrikSchumacher在美国时尚文化杂志T Magazme对本展览的一篇报道中表示:”这次展览的展陈设计是扎啥真正的最后的项目.是由她的团队完成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