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秦王川灌区不同绿色覆盖方式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效应研究

李昂 吕正文 蔺海明 邱黛玉 赵有翼 草业科学 2008年第10期

摘要:因灌溉不当和土壤裸露而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已成为西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研究裸地、单作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春小麦/毛苕子Vicia villosa 4种处理的土壤可溶性盐分时空动态,分析和对比了它们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收获期,3种种植方式对0~20cm土层均具有明显的抑盐效应。含盐量下降幅度达16.4%~30.5%,其中单作春小麦与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差异显著,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差异不显著;单作小麦使0~80cm土层积盐14.2%,而春小麦/毛苕子和红豆草使0~80cm土层脱盐19.7%和23.0%;单作春小麦地土壤含盐量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层高(20~60cm)、上下层(0~20cm和60cm以下)低,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表现为上层(0~20cm)低、下层(20cm以下)高的特征。春小麦收获后,单作眷小麦地土壤表层快速积盐,其舍盐量甚至高于裸地,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地表层盐分变化较小。秦王川灌区若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的种植模式,不仅可以预防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还能多生产36018kg/hm^2的牧草。

关键词:秦王川次生盐渍化套种可溶性盐分抑盐效应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草业科学

北大期刊

¥340.00

关注 3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