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10个大黍品种在滇南的适应性及其评价

刘金海 王鹤桦 左应梅 黄必志 刘国道 周超 草业科学 2013年第08期

摘要:于2006年对10个大黍(Panicum maximum)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进行区域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以期为热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所引种牧草的存活率、越冬率都在94%以上,说明所引种牧草的适应性强;2)除TD-58坚尼草、坦桑尼亚大黍和热研8号坚尼草感染了叶锈病以外,其他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3)种植第1年,坦桑尼亚大黍干物质产量最高,为45.33t·hm^-2,与MG-7 Aties大黍、MG-6 Atlas大黍、蒙巴萨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和TD-58坚尼草之间差异不显著;4)选择干草产量、粗蛋白、适口性和抗逆性作为综合评价供试品种优劣的指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牧草,结果表明,蒙巴萨大黍、坦桑尼亚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MG-6 Atlas大黍和TD-58坚尼草居前5位,它们属高产、质优、适口性好、抗性强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关键词:大黍适应性引种灰色关联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昆明65021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儋州571737 云南普洱农业学校 云南普洱665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草业科学

北大期刊

¥340.00

关注 3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