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利用方式对兰州南部山区林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吴永华 钟芳 草业科学 2014年第05期

摘要:以兰州南部山区林草地不同利用方式——陡坡耕地、陡坡撂荒(1年、5年和10年)和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为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林草地主要植被种类和盖度、土壤化学特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和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种类、植被盖度差异较大,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以上)物种丰富度和盖度最高,撂荒10年次之,撂荒1年最小且形成以蒿类为主的不稳定杂类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撂荒10年〉撂荒5年〉撂荒1年〉陡坡耕地;土壤速效磷、pH值和CaCO3含量:陡坡耕地〉撂荒1年〉撂荒5年〉撂荒10年〉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随耕地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变化趋势相似,即: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10年〉撂荒5年〉荒撂1年〉陡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变化趋势:撂荒辅以人工造林(30年)〉陡坡耕地〉撂荒10年〉撂荒1年〉撂荒5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有机质、全氮及碱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碳酸钙、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微生物量磷与碳酸钙呈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土壤化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利用方式

单位: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甘肃兰州73004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草业科学

北大期刊

¥340.00

关注 3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