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植被配置对黑岱沟露天煤矿区土壤养分恢复的影响

胡宜刚 张鹏 赵洋 黄磊 虎瑞 草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

摘要:人工植被重建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植被配置对土壤养分恢复效果的评估研究仍非常欠缺。本研究对采用5种不同人工植被配置模式修复近20年后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区排土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养分含量受植被配置类型的影响显著。不同土壤深度的有机质(SOM)、全氮(TN)和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总磷(TP)、总钾(TK)和铵氮(NH4+-N)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SOM、TN和NO3--N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但与天然植被相比,人工植被的建植改变了其剖面垂直分布特征。经过近20年的修复,混播有豆科牧草的纯草本配置在5种植被配置中的恢复效果表现最好,其0-50 cm土壤平均SOM、TN和NO3--N分别恢复到天然植被区的63.9%、57.8%和184.8%,尤其是30-50 cm的SOM、TN和NO3--N含量水平更是超过了自然恢复的撂荒地。因此,人工植被重建是促进矿区土壤养分恢复的有效措施,混播有豆科牧草的纯草本是进行土壤修复的首选植被配置模式,SOM、TN和NO3--N可作为评估矿区土壤养分修复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排土场植被配置土壤养分生态恢复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 甘肃兰州730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草业科学

北大期刊

¥340.00

关注 3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