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

李春峰 汪品先 Dieter Franke 李家彪 Randell Stephenson 许树坤 Peter Michael 周祖翼 翦知湣 李前裕 刘志飞 耿建华 木村学 阎贫 丘学林 王嘹亮 解习农 吴时国 吴能友 地球科学进展 2009年第12期

摘要: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南海的张裂过程有了精确地分析与刻画,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印支块体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而向东南挤出、青藏高原隆升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09年正式提交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建议书735-Full建议在南海深海盆内的4个站位上实施钻探。这4个站位分布在南海盆地4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上(南海东北部、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这样的站位设计会确保完成本建议书的整体研究目标,即揭示南海的张裂历史和它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位于南海盆地最东北部的站位有助于确定该区域地壳的属性和验证古南海是否存在,位于西北次海盆的站位可能会提供南海的最早张裂年代,另外2个分别位于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站位将重点确定2个次海盆的绝对年龄、基底矿物成分与磁化率以及2个次海盆的相对张裂次序。这些站位的水深大约在2910~4400m,钻探深度预计到海底以下大约700~2200m,总的钻透深度为5959m,其中5359m穿透沉积层,另外600m或400m钻入基底。所有这些站位的位置是由已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所确定,目前计划收集更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以满足IODP对井位调查数据的要求。

关键词:南海大陆破裂盆地形成海底扩张地壳演化和地幔流

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92 Federal Institute for Geo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Hannover D-30655 Germany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12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berdeen AB243FX Scotland 台湾中央大学 台湾桃园32001 University of Tulsa Tulsa 74104 USA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113-0033 Japan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01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广州510075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科学进展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