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化学元素分布及物源指示意义

顾家伟 地球科学进展 2018年第05期

摘要: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浦东机场孔(PD钻孔)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分析,结合判别函数和因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元素富集规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区物源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PD钻孔沉积物可以划分为Ⅰ-Ⅴ带:Ⅰ带(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主要富集Pb,Th,U,Ba,La和Ce等元素,此时长江三角洲逐渐由区域性台地向沉降盆地转变,较封闭的局地物源控制了该区沉积特征;Ⅱ带(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中Fe,K,As和Rb含量增高,表明此时长江中游物质加入进来,镇江峡口被切穿;Ⅲ带(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由Ti,Ⅴ和Cr等主导,这些元素代表了上游峨眉山玄武岩,也表征该区物源进一步扩展至长江上游;Ⅳ-Ⅴ带(中新世末—更新世—全新世)元素特征与Ⅲ带类似,但以Br高含量为特征,表明此时该区地势进一步降低,并遭受多次海侵。PD钻孔的地球化学资料很好地揭示了在我国东西地势倒转的大背景下古长江溯源侵蚀,逐级切穿峡口的演化历程。结合测年资料,推断长江贯通东流至现今河口地区的时间不晚于1.0-1.2 Ma(Ⅲ带底部)。

关键词:化学元素河流贯通长江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 河南郑州45004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科学进展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