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的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邱楠生; 苏向光; 李兆影; 张杰; 柳忠泉; 李政; 张林晔 地球物理学报 2007年第05期

摘要: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众多的坳陷,其构造-热演化历史对于这些含油气坳陷的油气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模拟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6个坳陷120口单井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坳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演化特征.总体上,郯庐断裂两侧坳陷的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在古近纪较高而新近纪仅比目前的地温梯度略高;结合构造沉降史的恢复结果,认为其反映了研究区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构造演化特征.根据各坳陷古地温梯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距离郯庐断裂带不同位置的坳陷其古热场特征存在差异.位于断裂带内的辽河盆地、渤中和昌潍坳陷古热场较高(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达到57-59℃/km),且辽河盆地和昌潍坳陷在第三纪地温梯度一直处于较高的状况,而渤中坳陷新近纪时期的较低地温梯度是由于其大的构造沉降所致.远离郯庐断裂带的冀中和临清坳陷的古热场及其演化程度均是较低的,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分别为53℃/km和50℃/km.由此推测郯庐断裂带在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对其两侧地区热场的影响较大.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地温场的差异在宏观上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演化,在局部地区受控坳(盆)断裂等构造的影响.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镜质组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102249;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 东营25706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