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冉勇康 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04期

摘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中段.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只发生过3次6~64级强震,而且其晚第四纪构造活动速率很低,以至于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发大地震,该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是什么?本文在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利用震前的GPS观测结果,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讨.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突发错动的结果,地表上形成20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灌县—江油断裂在地震中也发生了破裂,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60多公里.震前的GPS观测表明,横跨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不超过~2mm/yr,单条断裂的活动速率不超过~1mm/yr,与地震地质研究结果和历史地震记录相一致.利用地震地质考察和地震波反演得到的最大同震位移可以获得相当于5.12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000-6000年.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在破裂强度很大的变质杂岩体中,断裂带本身在剖面上呈“犁形”或“铲形”结构,有利于能量积累,形成破坏性巨大的地震.所以,5.12汶川大地震是一次低滑动速率、长复发周期和高破坏强度的巨大地震,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高破坏强度新地震类型

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61004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