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崇加军 倪四道 曾祥方 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11期

摘要: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P波尖锐.在利用FK方法计算合成地震图的基础上,发现该震相是由S波入射到自由地表形成水平传播的P波(文献称为surface P wave,自由地表P波)或者包括S波入射到地表后形成的多次P波或其散射震相.由于该震相是由S波和P波之间耦合而形成,本文将其定义为sPL(S coupled into P)震相.理论波形研究表明,sPL相对直达P波的到时差对震中距离不敏感,而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因此可以很好的约束震源深度.本文以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为例,证实了sPL确定震源深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观测到sPL震相的情况下,离震源50km以内的一个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就可以帮助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而不需要精确的震中距离.由于sPL震相出现距离较近,对于较小(三级以上)的地震也可以应用,因此在稀疏台网布局情形下sPL对于确定中小地震深度应该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震源深度深度震相spl震相地表p波波形对比法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测量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7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