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阜阳MS4.3地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地震成因分析

洪德全; 赵朋; 倪红玉; 张炳; 汪小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第04期

摘要:2015年3月14日在安徽阜阳地区发生了MS4.3地震,随后发生3月23日MS3.6余震.主震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万多间.主震震级不大,而造成的灾害巨大.本文使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一致.主震的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0°,倾角75°,滑动角-10°;节面II走向202°,倾角80°,滑动角-164°;矩震级MW4.3,余震矩震级MW3.7,反演最佳深度均为3 km.最佳深度时波形拟合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反演结果是可靠的.使用sPn和sPL深度震相进一步分析了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选取的7个台站的sPn震相与Pn震相的平均到时差为1 s,对应的震源深度为3 km.震中距为36 km的利辛台的sPL震相与Pg震相到时差约为1.1 s,对应震源深度约3~4 km之间.两种深度震相分析的震源深度与CAP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给出的阜阳地震震源深度为3 km左右基本是可靠的.本次地震造成较大灾害的原因很可能与地震震源较浅有关.阜阳地区地壳结构相对稳定,地质构造演化形成3 km厚的沉积层,本次地震可能是区域应力作用下发生在沉积层里的一次地震.

关键词:震源深度cap方法深度震相地震成因

单位:安徽省地震局; 合肥230031; 蒙城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合肥23002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