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印欧大陆碰撞前亚洲大陆南缘古位置再研究:林周盆地上白垩统红层的古地磁新结果

梁雅伦; 黄宝春; 易治宇; 张也; 闫永刚; 张东海 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第05期

摘要:拉萨地块林周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古地磁数据一直都有较大争议.过去认为磁倾角变浅可能是造成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林周盆地设兴组背斜两翼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15个采样点的特征剩磁分量在倾斜校正和倾伏褶皱校正后平均方向为D=339.3°,I=22.9°(α95=5.1°).特征剩磁分量在大约69%展开时获得最大集中,表明其为同褶皱重磁化;此时平均方向为D=339.1°,I=27.3°(α95=4.1°),对应的古地磁极为65.4°N,327.5°E(A95=3.5°),参考点29.3°N/88.5°E的古纬度为15.0°N±3.5°.薄片镜下分析显示赤铁矿为次生矿物,岩石磁组构(AMS)也表现为过渡型构造变形组构.样品的特征剩磁方向应为重磁化的结果,E/I(elongation vs inclination)校正法显示特征剩磁方向并没有发生倾角变浅.根据区域构造,重磁化时代约为72.4±1.8 Ma到64.4±0.6 Ma.综合考虑拉萨地块东西部的古地磁数据以及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后我们认为,碰撞前拉萨地块大约呈NW—SE向准线性分布,并处于~10°N—15.0°N;自~70 Ma以来,拉萨地块与稳定欧亚大陆之间至少存在1200±400 km(11.1°±3.5°)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不应晚于55 Ma.

关键词:拉萨地块白垩系红层倾角变浅同褶皱重磁化

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