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7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地球物理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48
  • 国际刊号:0001-57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2074/P
  • 邮发代号:2-571
  • 全年订价:¥ 1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
  • 地球动力学·地震学
  • 应用地球物理学
  • 探索深部地球物理奥秘,揭示青藏高原动力机制

    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中生代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围绕青藏高原深部结构与大陆动力学问题的探索,一直是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进步,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的研究也已逐步细化和深入,形成了一些针对特定区域如东西构造结、川滇接触带、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东缘和针对特定目标任务如地震发...

  •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地球物理学报》以青藏高原为专辑,集中在2017年6期刊发36篇文章,涵盖了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地震特性与大陆动力学、壳幔结构与地震各向异性、深部电性结构及密度结构等研究方...

  • 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流及动力过程

    黏滞性地壳流对地壳及上地幔变形作用及动力机制,是大陆新生代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存在部分熔融或含水物质的黏滞性流体,已为一系列地球物理及岩石学研究所证实.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的动力作用,本文用密集的被动源宽频带地震台的观测数据,反演了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研究表明,川西及滇西北高原的中...

  • 综合数据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构造形变及其构造成因独特性探讨

    青藏高原边缘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青臧高原各边界却呈现出不同的地貌形态响应.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六盘山地区,与青藏高原东缘相比,它与邻近稳定鄂尔多斯地台之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变化.青藏高原东边界所对应的龙门山构造带呈现出高陡的地貌形态:在100 km范围内,海拔高程从四川盆地的500 m陡升至临近的龙门山构...

  • 龙门山断裂带多参数深部结构成像与地震成因研究

    通过反演大量的纵、横波地震数据,获得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深部三维精细结构,结合前人二维大地电磁探测研究成果,提出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与深部速度结构和导电率不均匀性有关,探讨了2008年汶川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诱发和产生与流体侵入及地壳形变的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高速度、高泊松比和低电导率的区域,2...

  • 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2013—2015年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架设的673个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所提取到的接收函数并应用H-κ扫描方法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鄂尔多斯块体逐渐减小,从65 km逐渐减薄至40 km,不同块体之间地壳厚度存在明显差异.祁连造山带西部地壳...

  •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余震序列重定位和主震震源机制解

    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13.0秒(北京时间),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6.4地震.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利用青海省地震台网和甘肃省地震台网的省级固定地震台站及部分流动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通过重新拾取震相和联合HYPOINVERSE 2000与HypoDD定位方法,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地震序列ML≥1.8的189个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

  • 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时空变化及构造意义

    地震b值与地应力具有密切的关系,即高应力对应低b值,研究汶川地震区b值的时空变化可以获得地震前后的应力演化过程.本文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模型联合反演的方法和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地区汶川地震(MS8.0)前后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工作,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了汶川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段内b值大小的变化趋势及b值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b值在深度上...

  • 南北地震带地壳结构多参数成像及强震触发机制研究

    通过反演由大量的纵、横波地震数据组成的综合数据集,获得了南北地震带地壳的多参数三维精细结构,探讨和分析了南北地震带的高地震活动性和强震频发的原因.成像结果表明,尽管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M7.2)与2008年汶川地震(M8.0)以及2013年芦山地震(M7.0)均发生在高速、低泊松比异常区域,并且在其震源的下方均有一低速、高泊松比异常区域...

  •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未破裂段的地壳结构

    芦山与汶川地震之间存在约40 km的地震空区.震源区和地震空区的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深入了解中强地震的深部孕育环境及地震空区的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本小组布设的15个临时观测地震台以及21个芦山科考台站和21个四川省地震局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用H-κ叠加方法得到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并构建了接收函数共转换点(...

  • 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壳浅层构造应力场量值特征分析

    以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实测地应力数据为基础,合理筛选出地理空间范围为21°N—40°N,73°N —110°N的近2000条数据,深度范围0-2 km.通过将研究区内实测地应力扣除重力影响,并考虑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分析构造应力场的作用.重力影响的扣除采用海姆假说与金尼克假说两种模式估算其下限与上限,给出了青藏...

  • 青藏高原拉萨块体地应力测量及其意义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北东向挤压作用,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内新构造活动强烈,其地应力特征一直是工程规划建设、地球动力学和地壳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2014至2015年,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分别在西藏林芝县(LZ)、朗县(LX)和乃东县(ND)开展了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本文通过测试结果分析,获得了拉萨块体现今地壳浅表层的应力状...

  • 羌塘地块中部南北向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青藏高原内部除大规模的东西向走滑断裂以外,另一个显著的地质特征就是在藏南及高原腹地广泛发育东西向的伸展构造,形成走向近南北的断裂构造,如亚东—谷露裂谷带及双湖断裂.伸展构造已经成为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在羌塘地块89°E附近存在明显的低重力、负磁、深度达300 km的低速异常及连通壳幔的高导异常,且地表伴生大规模的新生...

  •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两期观测资料近场记录揭示的南北地震带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环境及构造特征,以及区域内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分布的关系展开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快...

  • 阿坝-遂宁宽角地震剖面重建藏东缘龙门山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中生代和晚新生代经历强烈的构造变形,急剧抬升,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扩展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利用起伏地形下的高精度成像方法,对"阿坝—龙门山—遂宁"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数据重新处理,通过走时反演重建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自西向东跨越松潘—甘孜块体、龙门山断裂带和四川盆地,不同块体速度...

  • 利用双差成像方法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邻区地壳速度结构

    利用区域尺度双差层析成像方法,使用2009年1月至2017年2月的近震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邻区内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和三维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震源空间位置得到明显改善,浅层的地震波速与地形和沉积层厚度对应较好,研究区地震主要发生在河西走廊过渡带的低泊松比区域.本文将研究区分为五个区域并分别对其层析成像结果...

  • 巴颜喀拉块体地壳结构多样性探测

    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岩性的改造、岩性随深度变化及形变构造是探索研究地壳增厚、物质运动问题的关键.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域广袤,通过对块体内中、东部不同区域的深地震广角反射/折射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方法对不同性质震相走时及振幅特征进行细致的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内部不同区域地壳精细结构....

  • 地震放大效应与地下地质结构——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观测数据分析

    通过布置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龙门山山前玉皇观区域的地震观测台站阵列接收地震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和地下地质结构.观测阵列共10台宽频带地震仪,分布在玉皇观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别采用参考场址谱比法(RSSR)和HV谱比法(HVSR)计算64个高信噪比近震数据的振幅谱比函数,结果显示在玉皇观区域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并且局...

  • 腾冲火山区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

    腾冲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域,全新世以来的火山主要集中在腾冲盆地的中央,由北向南形成一个串珠状的火山链.为了深入探索这一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和岩浆活动特征,我们在腾冲北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流动地震观测,利用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研究结果揭示出测线下方地壳结构与岩浆活动及火...

  • 六盘山断裂带及其邻区地壳结构

    新生代期间,中国大陆西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隆升影响,以地壳缩短、增厚、陆内造山和强烈地震活动等为主要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原物质侧向移动被鄂尔多斯地块所阻,在六盘山地区发育了一系列左旋斜冲断裂.断裂带周缘构造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青藏高原横向扩展控制大陆内部弥散变形的理想场所.本文对穿越青藏高...

  • 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及其邻区深部结构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西部及甘肃西北部地区布设的8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仪及16个固定台站,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所记录的787个远震事件,采用波形相关方法拾取了共49052个高质量的P波走时残差数据,并利用Fast-Marching 远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取了研究区下方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

  • 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本文利用喜马拉雅二期台阵674个流动地震台一年的远震垂直向观测资料,获取了18491条独立路径上的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周期10-80 s的Rayleigh波的相速度分布图.通过对比,本文与已有成像结果具有较一致的高低速分布特征,表明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相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短周期(如10-15 s)的...

  •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670套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面波资料,使用新近发展的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12-60 s周期范围比以往成像结果具有更高分辨率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褶皱系西段、秦岭褶皱系西段和松潘—甘孜褶皱系,在16-60 s周期范围内均显示出...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二期(ChinaArray Ⅱ)81个台站的地震数据,使用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挑选满足要求的高质量Ps震相,通过改进的剪切波分裂计算方法获取了53个台站共130对高质量各向异性参数对.地壳各向异性分析指出,研究区东南部地区地壳各向异性方向为NWW向,与XKS各向异性方向、GPS速度场三者行关系,说明该地区在青...

  • 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区域地壳剪切波分裂

    本文分析了陕西区域地震台网2006年1月到2015年7月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秦岭造山带及两侧区域17个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剪切波分裂参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鄂尔多斯内部和渭河盆地的台站表现出NE-SW和NEE-SWW向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华北地块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鄂尔多斯西南...

  • 青藏高原东北缘中上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及其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东北缘(94°E—105°E,32°N—40°N)是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前沿地带,亦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2008—2014年)共7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首先使用双差定位获取精定位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挑选位于S波窗口内(射线入射角≤45°)的地震事件,依据S波分裂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26个台站...

  •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进展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学者针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探测,累积完成超过2000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数据和认识,为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格局、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地震机制和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青藏高原东缘的主要构造和断裂分布特征,本文重点对龙门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和三江构造带三个构造带分区进行研究,...

  •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构造带马东山阶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海原—六盘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一条重要边界,在海原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接触区形成了特殊的马东山挤压阶区,本文对跨过该挤压阶区一条密集测点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了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的深部电性结构图像揭示在马东山挤压阶区深部电性结构表现为在高阻背景下镶嵌多个向西南倾斜的低阻条带电阻率结构样式,并在深度约25 km汇...

  •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沿盈江—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

  • 岷山隆起带与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岷山隆起带与西秦岭构造带中段位于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的必经之处,又是南北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和GPS速度场非连续性衰减和转换的关键部位,其地壳结构及地壳变形机制受到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了解研究区深部细结构及主要边界断裂空间展布特征,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及中强地震孕震构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分别横跨岷山隆起带...

热门期刊
  • 物理教学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球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学物理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物理通报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报
    SCI期刊 1-3个月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物理教师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湖南中学物理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大学物理实验
    省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测绘通报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