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川滇地块西部差异性旋转的构造意义:青藏高原东南缘白垩纪红层古地磁学新证据

王恒; 杨振宇 地球物理学报 2019年第05期

摘要: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复杂构造变形区的复合构造使得古地磁的数据解释究竟代表区域的构造旋转还是只能反映局部的构造变形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采集川滇地块西缘渔泡江断裂东侧三岔河地区白垩纪红层古地磁样品,揭示采样区差异性旋转并探讨川滇地块西部自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规律.前人的地质调查表明川滇地块渔泡江断裂东侧上白垩统赵家店组地层发育倾伏褶皱.三岔河剖面以三岔河镇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三岔河南段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 D s= 29.3°, I s=45.7°, k s= 54.3,α 95 =6.6°,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 D s=30.6°, I s=46.6°, k s=69.3,α 95 =5.8°;而三岔河北侧剖面高温剩磁分量平均方向在倾斜校正后 D s=350.4°, I s=42.1°, k s=69.4,α 95 =9.2°,倾伏地层产状校正后 D s=347.4°, I s=41.9°, k s= 96.6,α 95 =7.8°;两组高温剩磁分量均通过了褶皱检验,表明其获得于褶皱形成之前.相对于东亚稳定区80 Ma古地磁极,三岔河南侧剖面发生了20.5°±4.8°的顺时针构造旋转量,与楚雄盆地核部之间不存在差异性旋转;但三岔河镇以北剖面却发生了22.7°±6.6°的逆时针旋转.综合分析川滇地块内部的古地磁数据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南部楚雄盆地经历了约20°的顺时针构造旋转,而三岔河镇北侧经历了约20°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岔河北侧剖面相对于南侧剖面经历了约40°的逆时针旋转,可能由于研究区的滑脱构造导致岩石薄弱层拆离滑脱所引起.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古地磁构造旋转白垩系

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100048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