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于TRMM卫星多传感器资料揭示的亚洲季风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

李进梁; 吴学珂; 袁铁; 郄秀书; 杨静 地球物理学报 2019年第11期

摘要:利用16年(1998—2013)的热带降水测量任务卫星(TRMM)降水雷达和闪电成像仪等多传感器观测资料,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内雷暴和强雷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等气候特征.文中取闪电数大于1的雷达降水特征为雷暴,并将闪电频数在前10%的雷暴定义为强雷暴.结果表明: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陆地及近海区域,陆地与海洋上的雷暴密度之比约为4.4.∶1,强雷暴密度之比约为7.4.∶1.0—10°N纬度带内雷暴数占总雷暴的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1.7%),而强雷暴则在20°N—30°N区间最为活跃(34.5%).雷暴与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在低纬度区域(0—30°N)较为一致,但在中纬度地区(30°N—36°N)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即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向东部的江淮流域,雷暴密度逐渐减少但闪电密度逐渐增加;而强雷暴与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受亚洲夏季风活动影响,低纬度地区强雷暴更容易发生在春季,强中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端,次中心位于中南半岛,而中纬度地区在夏季最为活跃,强中心和次中心则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端和中国江淮流域.陆地上雷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少数区域受局地环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夜雷暴活动频繁,而海洋上雷暴更易发生在午夜至清晨.

关键词:雷暴强雷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日变化

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156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