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舞台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5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大舞台杂志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1003-120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50021
  • 国内刊号:13-1004/J
  • 邮发代号:18-8
  • 全年订价:¥ 206.40
  • 发行地区:河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艺术研究
  • 戏剧评论
  •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栏
  • 兴会随笔
  • 剧本新作
  • 艺海钩沉
  • 美术空间
  • 音乐舞蹈
  • 影视传媒
  • 用文化软实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在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适时提出了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新目标,着力推动我省城市的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全面提升。这一决策,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 城市“上水平”文化为灵魂

    城市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城市不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集聚地,更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中心。一座城市既承载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又蕴藏着重要的启迪性资源。不同的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它是体现城市价值的元素,它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于存在的基...

  • 像抓特色经济那样抓特色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经济发展上有两条重要经验,一条是培育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一条是政府抓产业,而不是直接抓企业。这两条合起来,使地方的主导产业得以形成,有的虽未成为主导产业,但成了行业“巨人”。

  • 优化城市文化风貌 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我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关注城乡文化形象、文化景观、文化特质和文化品位。因此,“三年上水平”,是在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基础上,城市文化形象与城市综合水平提升的重要工程。

  • 提升城市文化 给力城市品位

    张云川书记在"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总结表彰暨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部署动员大会"上指出:"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必须把‘繁荣’‘舒适’作为主要目标","舒适"的标志之一,就是城市要具有"底蕴深厚的独特文化气质"。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重视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突出文化特色,铸...

  • 城市文化建设——一个综合的命题和使命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从初始到当前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得与失。我们所获得的是毋庸置疑的经济腾飞!而承载经济活动向现代化发展的载体必然是现代化城市硬件平台。可以说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族对城市化建设的热情和贡献。然而,正是这几十年来风起云涌的城市建设,让我们今天越来越对这一阶段的实践产生了冷静的梳理和反思。在...

  • 加快城市文化建设 推动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建设与文化相关的项目、设施,由于其针对性强,文化特征明显,对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性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指在大量的建设项目及设施,包括涉及城市生活的行为要素中突出文化特性。后者内容更为宽泛,所涉及的文化要素具有多样性。一、从文化的角度长远着想,从经济的角度立足当前河北省有着灿...

  • 由经典剧目《潘杨讼》和《空印盒》看传统戏曲的改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很多,很多改编后的剧目无论戏剧性还是文学性都远远超拔于原作,成为各自剧种的保留经典。老调《潘杨讼》和丝弦《空印盒》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改编精品,研究和学习其改编手法,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立足剧种特点,充分借鉴传统老调《潘杨讼》和丝弦《空印盒》的改编原本都不是...

  • 舞台剧在发展创新中实现艺术的回归

    舞台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因其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又可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及戏曲等。明清时代,街头巷尾鳞次栉比的戏院、茶楼足可见当时戏曲的繁荣程度。民国时期,上海的百乐门、天津的茶园、粤港澳地区的清平戏院等名噪一时。动乱的年代,虽然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但活跃在舞台上的样板戏也成为了那代人挥之不去的经典记忆。...

  • 用现代传媒带动二人台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不大熟悉二人台的朋友常常把它和东北二人转说成一回事,其实不然。东北二人转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与近几年电视媒体的大量传播和名人效应有着很大的关系。二人台是流传于河北北部张家口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它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有着140多年的流传历史。当年,晋、冀、鲁、陕等地的大批移民来到坝上草原,把内地的道情、社火、民歌、打坐腔等...

  • 描摹世俗风情 展现人间百态——评剧的平民化发展之路

    "燕山起评调,一夕是百年"。作为冀东三支花之一,发迹于草根的评剧,在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大江南北火的一塌糊涂,也曾经徘徊踟蹰,歌衰琴暗。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评剧艺术节,推出一些新剧目,推出一批新人,在戏曲生存环境日益凋敝的今天,评剧依旧不变其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艰难前行。评剧是平民艺术,它的唱腔和表演...

  • 在迷惘和叛逆中彰显真诚本色——话剧《老八路和小哥们》中“小哥们”形象分析

    1984年,由邓印和、马志刚、方瑞创作,河北省话剧院排演的八场话剧《老八路和小哥们》演出后,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剧作也由此荣获河北省戏剧调演优秀剧本创作奖、河北省"四化"建设新人新貌优秀作品奖。经历了""的惨痛之后,这个刚刚从迷狂中惊醒过来的民族,首要任务就是拨乱反正,就是重塑精神信仰,重建精神家园,重新树立民族自信心。那么,...

  • 用戏剧特色文化提升剧团经济软实力

    你见过一个二十几岁的农村大姑娘,骑着摩托车自己上门相亲的吗?你听过相亲的对象是大哥可她却偏要嫁给小叔子的女人吗?你可敢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火辣辣走进"三个光棍儿"之家,承包百亩菜田,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故事吗?你可知道一个市级地方戏剧团就是凭借这样的一个"女人",短短两年间摘取了文华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

  • 咏叹调《风萧瑟》的演唱分析

    文章以《风萧瑟》这一咏叹调为研究对象,从作品分析、曲式结构、演员对演唱技≯于的把握与歌剧表演等角色入手,浅谈了在歌唱表演时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一位优秀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思维,一定的文学修养对角色的正确处理和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 浅谈传统戏曲审美特征

    中国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却始终不衰,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发生、发展到成熟都没有脱离民间这一片沃土。后来虽然有些剧种进入了大城市甚至进入宫廷,走向衰落、衰亡,但大多数班社仍活跃于民间这一广阔的大舞台上。因此它从没有割断过和群众的联系,一直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从内容上看,剧目中的故事大多反...

  • 戏曲武生表演的三境界

    戏曲是综合运用唱、念、做、打多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是一种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戏曲的艺术语言多种多样。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戏曲的表演也不例外。就拿戏曲武生行当来讲,从学习脚步、圆场、弓箭步、马步、山膀、起云手及手势运用的这些基本功训练,到开始学一出戏,最终进行舞台表演,这一系列过程,都必须按部就班、踏...

  • 浅析河北梆子生行的特色

    河北梆子的表演行当自剧种诞生以来就比较齐全。它早期的行当分类情况与山陕梆子基本相同,到清光绪中叶,特别是梆簧"两下锅"后,它的基本行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北梆子分为生、旦、净、丑四行。本文简要分析以下河北梆子生行的分类以及其内在的特色。生行分胡子生、小生、武生。胡子生在生行之中占首要位置,又分文胡子生(重唱功)、脆胡子生...

  • 破碎的团圆——浅论《张协状元》与《琵琶记》

    现存最早南戏剧本《张协状元》与素有"南戏之祖"之称的《琵琶记》,二者在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两部作品都给悲剧色彩浓郁的情节套之以"大团圆"结局,此种模式可能是作者居于自己主观意愿与接受者文化心理需求考虑有意而为之。然而,单纯感受客观作品便发现预设的"团圆"无法消解悲剧,反而将"团圆"本身突显得残破不堪。

  • 浅谈从实践中探讨学生话剧演出的前景

    本文试图透过在执导学生话剧《在风中呼唤爱》的过程中的体会和分析,探讨学生话剧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路向。一、学生话剧的定义学生话剧的创作团队成员大部分是由在校学生来担当,他们创作的话剧剧本大都是以实验性为基础,创作一部戏的时间可长可短,有时会花大量的时间探讨剧本的创作工作坊形式。创作的资金一般是由学校各部门的艺术基金来赞助,因...

  • 普契尼三部异国情调歌剧之探析

    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特别善于刻画异国风情,他的歌剧题材超出了欧洲范围。

  • 论柳子戏中曲牌的板式变化

    "曲牌体"和"板式变化体"是戏曲界公认的戏曲唱腔曲体分类形式。柳子戏虽主属曲牌体剧种,但其唱腔尤为重视各种板式的变化,即曲牌和板式合而为一。柳子戏的唱腔音乐结构既不同于昆曲、高腔等曲牌联套体,又非普通意义上的板式变化体,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体现了我国戏曲音乐结构体制由曲牌联套体向板式变化体衍进的一种过渡状态。

  • 剧创新对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

    地方戏曲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约有400种地方戏曲,这无疑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大奇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地方戏曲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发展地方戏曲,要对地方戏曲剧本剧目进行不断的创新。

  • 平乐县桂剧的源流、现状及保护开发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平乐县的桂剧渊源及发展现状,提出了相适应的保护性开发思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民国时期男旦杰出艺术表现管窥

    20世纪20年代后,以四大名旦为首的一批表演技艺各有所长的优秀男旦相继而出,竞胜于舞台,具有极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开创了京都舞台生旦并重,甚至以旦行为主的新格局。此时的男旦艺术整体造诣深厚,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并在全面继承前辈男旦艺术遗产基础上进行大胆开拓与创新,极大丰富了旦行表演手段,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旦行流派,取得了崇高的表演艺术...

  • 论戏曲中的戏剧性与音乐性

    戏曲出现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广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戏曲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和戏剧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戏剧性和音乐性并重量其特色。

  • 京剧字韵在设计唱腔时的应用

    一人们常说京剧是"京腔京韵",其实,京剧除了小花脸和花旦的唱腔念白是北京语音外,其他各行的唱、念都不是北京的发音,特别是四声调值相去甚远,而所用的字韵,就是京剧独特的字韵"湖广韵"。这也往往是北京人听得懂评剧而不容易听得懂他们的"地方戏"京剧的原因所在,因为京剧说的并不是北京话。戏曲的唱腔中的"音乐音调"和念白的"语言音调...

  • 雁北耍孩儿戏中独特的“后嗓子”唱法

    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三百余个各具特色的剧种,这些剧种反映了一定地域内人们的欣赏习惯、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随着时光的推移,已然成为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耍孩儿是雁北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戏,于2009年已经成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尤其是其音乐风格,更是堪称独特。其气氛既火爆、炽烈,又不失细腻的旋...

  •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黄梅采茶调是黄梅戏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二者流布的区域、区域内民歌小调的流变与交融以及黄梅戏音乐的多元性等三方面的研究来阐释黄梅戏与黄梅采茶调的关系。

  • 浅论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体——戏歌

    中国戏曲声腔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与韵味,中国现代流行歌曲与之互相借鉴、吸收和融合,于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戏歌逐渐兴起,对我国的戏曲音乐和歌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论曲,当看其全体力量如何”——《娇红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再认识

    《娇红记》作为孟称舜的优秀剧作,在文学史中因其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价值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把剧本的文学价值等同于该剧的整体成就,忽视剧作的舞台实践意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作为戏曲理论家,还是作为戏曲接受群体,都应该以严谨而全面的态度对剧作的艺术成就做出公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