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新年献辞

    <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当一场近十几年罕见的瑞雪飘落之后,新年的钟声敲开了2005年的窗户,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的第一缕曙光。过去的这一年,无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还是对于长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长影人用全面丰收来迎接长影六十年华诞和中国电影百年。

  • 在纪录与感动之间——对纪录片《德拉姆》纪实性的思考

    <正> 如果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是电影向"娱乐产业"靠拢打出的一面旗帜,那么田壮壮的《德拉姆》便是对电影纪实传统的一次回归。《德拉姆》的恬静柔美与《十面埋伏》的热烈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实,田壮壮始终有着对电影纪实性的不懈追求。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人物,纪实风格往他的首部作品《我们的角落》(电视短片/1980年)中就有所体...

  • 江边一株“美人草”——析影片《美人草》中江水的意蕴

    <正> 影片《美人草》是由著名摄影人吕乐执导的以知青生活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片。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反映强烈。背景,知青生活,热带雨林迷离又充满激情的爱情以及著名摄影人的执导、著名影星的加盟,这些无疑都是本片的卖点,但笔者所感兴趣和所要探讨的则是片中那滔滔江水——江水是影片中一个很有象征意蕴的、充满多层含义的意象,对于这一...

  • 全金属外壳上的高光亮点——评《惊鸟》

    <正> 少时学过素描。时间很短,只画了两幅比较成型的静物。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但是对于基本的绘画技巧在那时还是掌握了一点。记得最清楚地就是"高光"的概念。年龄比我稍长的美术老师在谈到"高光"的问题时是这样说的:哲学里面讲到"悖论",在任何事情中都会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美术里面就会涉及到"黑白"、"明暗"、"深浅"等等。两个...

  • 从《红高粱》到 《十面埋伏》: 张艺谋并没有变

    <正> 提到中国电影,就不能不提到第五代;提到第五代就绝对回避不了导演张艺谋。随着第六代乃至更年轻的电影新人的崛起,第五代这个电影整体已经在与中国电影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了。但是,对于张艺谋来说,这一切都不存在,他依然是中国电影界的弄潮儿,依然是中国电影业的宠儿。从2002年《英雄》的推出,张艺谋逐渐走上了一条与他以往的...

  • 女性缺席的影像世界——浅析第六代电影的性别色彩

    <正> 从89年张元的《妈妈》到贾樟柯即将上映的《世界》,第六代电影人的艺术实践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伴随着第六代的逐步成熟,学术界对第六代的研究也不断深化。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第六代的电影,企图在电影现念、电影形态、义化蕴含等视角的透视下全面解析第六代的影像景观。然而长期以来有一个独特的解读视角却一直被我们忽略...

  •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正>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国家惨遭封禁,但后来在巴黎得以出版之后随即风行

  • 论“读图”时代的影视鉴赏

    <正> 尽管有人指责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十面埋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然而,却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他们收回成本并获得巨大的票房利润。为什么受众总是乐此不疲地成为影视这种传媒艺术的审美主体呢?因为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大众文化大面积占据影视市场的时代,这是一个从语言的意义传播向语言的符号传播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

  •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从动画片《花木兰》、《梁祝》透视文化转换现象

    <正> 如今'全球化(globalization)'在我们眼中早已不是陌生的外来词。它是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资本在全世界的运作和扩张过程中,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后,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文化上的全球化或文化趋同现象(homogenization):它使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其他国家...

  • 看电影记

    <正>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正是8亿中国人看8部"样板戏"的年代。一天,"黑皮"十分神秘地宣布了一个消息:"军分区篮球场每周六放内部电影。"话刚出口,"二莽于"、"苕货"等几个同学便"乌拉""乌拉"(前苏联语:万岁之意)地欢呼起来。宜昌军分区和原地区行署及其各部办委局一起,座落于市中心的桃花岭大院内。这天周末,早早地吃了晚饭,天刚擦黑,我们便...

  • 《定军山》: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

    <正> 1895年12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在短短的8个月之后,电影便传入中国。对于这种新奇绝妙的'西洋影戏',观者趋之若鹜。后来,电影尽管被慈禧太后视为不祥之物,仍然很快在中国流行开来。随着电影的不断流行,中国人逐渐萌发了自己拍电影的想法。始作俑者是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任庆泰,字景丰,1850年出生于沈阳。早年因家...

  • 动乱偷生记

    <正> 10、人生路上曲折多我一向木讷,没有随机应变的才能。对于人情世故,眉眼高低,我也反应迟钝。时势造英雄,我力学乖巧。人们的面容,特别是眼色,成了我密切注意和警惕的对象。正如淹没在大水里的人,亟亟然想抓住一根树枝,我渴望能看见一瞬温和的脸色,一丝温暖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话语。不幸没有。人的革命性正表现为冷冰冰的脸,严厉的眼神...

  • 新片浏览

    <正> 在法国东北部的拉波迪修道院里,挂在墙上的耶稣神像流出了鲜血,警长尼曼斯利用科学仪器,查出墙壁内被活活塞入一具尸体,而尸体旁边出现的谜一般的图腾印记,表明了死者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受害者。发生在死者身上的奇怪祭礼也似乎隐藏着不同寻常的含义。另一方面,勒达警探开车撞到了一个跟耶稣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自称"耶稣"的男子陷入惊恐...

  • 平倭儿女

    <正>1.厂标2.荒野日外两匹快马疾驶而来,扬起一路烟尘.马蹄剧烈地跳跃着.骑马的军士一脸灰黑,大汗淋漓,不住地扬鞭策马:"驾!""驾!"两匹马一前一后划镜而过.3.驿站日外

  • 淡淡的时光

    <正>序一组经过褪色处理的镜头: 一所小学放学了,几百个身穿白衣服蓝裤子的小学生从学校散出来。校门外醒目地屹立着一块标语牌: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字幕:1981年轩子画外音:"在每个人的心

  • 第一位抱走金狮奖的女性导演:米拉·奈尔

    <正> 印度的"电影王国"之称已名不副实,虽然每年产量仍在千部以上,但都是老套的歌舞片,已很少能吸引世界人们的眼球。在人们正要将印度电影渐渐淡忘时,一部《季风婚宴》(Monsoon Wedding)在2001年夏天的威尼斯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狮大奖。她也成为了首位得到该奖的女性导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女导演米拉·奈尔就成为了印度电影在西方的...

  • 金狮女导演旧作:《男人最疼》与《爱经》

    <正> 一部寻找自由、家庭与爱情的影片——《男人最疼》《男人最痛》(Perez Family,The)是印度近年来著名的女性导演米拉·奈尔1995年的作品。影片为古巴流亡移民的题材,基本不涉及政治敏感,也没有过多黑暗犯罪的描写,即使没看到影片也可以想象到这恐怕不是一部主流商业电影。本片英语片名译"帕莱兹一家",这个名字在片中有着双重含义。男主...

  • 《季风婚宴》感受新德里的浪漫与激情

    <正> 音乐与舞蹈,就像是镶嵌在电影中的两颗巨大的宝石,永远闪耀着非比寻常的光芒与活力。可对于印度电影来讲,音乐和舞蹈却代表着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绚丽的舞蹈似乎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力量,他们通常在结婚的时候载歌载舞以表达他们对新人的祝福,那是一种甜蜜的幸福。对于印度电影来讲,甜蜜永远是艺术创作的第一初衷。导演米拉·奈尔在...

  • 《名利场》:19世纪的浮华风情画

    <正> 一个女人与浮华世界里的名与利19世纪的英国,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本片讲述的就是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征服世界的历程。贝姬先是在爵士彼特·考利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那里,她不但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还得到了考利家的老处女姑妈玛蒂尔达的赞赏。但是,贝姬心里消楚,如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