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天使的控诉——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近一个世纪以来,苔丝的悲剧已经使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读者为之动容。本文意在探讨苔丝悲剧的根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社会背景和其中的人为因素。最后不难得出结论:苔丝悲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虚伪的道德标准。

  • 闲话“笑场”

    <正>最近我国电影界出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笑场”。观众对此乐此不疲,导演对此火冒三丈,一时间,“笑场”成了各类影视资讯和影视评论中频频使用的一个热门词语。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看,“笑

  • 新秩序与精神目标的象征——关于新中国前十四年(1949-1963)银幕上的家庭叙事

    <正>一银幕上的家庭与家庭生活场景,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既可以发现银幕本身的某些阶段性特征,也可以发现想象与现实及现实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按照电影史学界的一般看法,“”前的17年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相对统

  • 张艺谋电影探索的得与失

    张艺谋作为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导演的电影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现实生活虚构型、历史故事虚构型和现实生活虚构纪实型。他的电影最大特点就是以强烈的探索精神不断探索我国电影的发展规律,表象一种强烈地对人性人情的关怀。但有些影片也有不足,内容与形式严重不平衡,重形式,却忽略了思想内容的厚实。

  • 游走于精神的边缘和欲望的沟壑之间——论新都市电影的生成语境和符号语征

    新都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在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文化日益走向都市舞台的语境中产生,他们致力于思考传统伦理和都市摩登的内在张力及现代性焦虑,同时也呈现出从共名走向无名、欲望与异化的纠缠迎拒两个符号语征。随着和谐社会的建构倡导,关注现实生存和和谐民生就自然成为和谐文化建构下新都市电影的新的主题话语。

  • 老上影战争片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分析

    重视电影剧本创作,拥有一批优秀的创作者部队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以上种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老上影的战争片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女性形象的重塑——《夜宴》与《哈姆莱特》中的女性人物比较谈

    《夜宴》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夜宴》中的女性摆脱了原作《哈姆莱特》中的“脆弱”的标签,由被动无能的客体成为了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勇于选择命运、对抗命运的主体,由内心空洞,处于失语状态的性别符号成为了有思想,有头脑,情感丰富的活生生的人物,由单薄的陪衬角色成为了占有重要地位的主导角色。她们的形象不再是父权制意识形态...

  • 黄金视觉是否真正黄金——豪华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后思

    豪华视觉大片是一种高级电影文化的产物,但是除了视觉冲击和气势宏大,最赢得我们关注的故事情节文化和现在电影技术手法的巧妙相融合才是一种新的层次上的提升。本文通过对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赏析,来综合反思一些深层次的大片问题。

  • 精神的求索——小说《群芳亭》的象征意蕴赏析

    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涉及爱情、婚姻、灵魂、宗教等多个问题,但所有这些都被一根线所贯穿──人类对精神的求索。本文分析小说中兰花和银杏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吴太太和安修士的人物塑造中的作用,说明小说在探索人性方面的意义。

  • 对《可可西里》中的一场女性缺席谈话文化解读

    《可可西里》是难得一见充满男子汉情怀的作品,作为影片叙述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的“记者”的“女友”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缺席女性形象。“女友”在影片中的缺席,在某种意义上是女性主体性地位缺失的一种暗示,女性需要在男性的叙述中存在。

  • 生命与心灵的碰撞——浅谈《可可西里》导演的创作元素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可可西里》,探讨导演陆川对于该片主题的把握、叙事真实感的确立及镜头语言的表达,以此来诠释导演关注现实生活的可贵品质和他的电影风格。

  • 《墨攻》非“墨”说

    张之亮先生导演的电影《墨攻》与鲁迅先生的小说《非攻》都以宏扬墨家思想为旨归,但两者对墨家思想的理解及创作态度却大相径庭。小说《非攻》忠于史实与墨学思想,是艺术方式的“我注六经”;电影《墨攻》则重在炒作墨家“兼爱”、“非攻”概念而行商业电影武打加爱情之实,与史实及墨学思想不搭界,是艺术方式的“六经注我”。

  • 每一个音阶都在演戏——从声无哀乐谈现代电影中音乐的表现力

    本文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谈起,探讨现代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特有价值。光、影、音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既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视听之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就包括对情感的表现。

  • 模仿与雷同能造就中国的大片?——评析《夜宴》与《满城尽带黄金甲》

    艺术最忌讳抄袭与雷同。电影艺术的成功,更在于艺术的创新,创新不仅在形式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层面。在电影艺术的圈子内谁不知道莎士比亚和曹禺?《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影片的败着根本在创意上,从情节构造、矛盾冲突,乃至于一些细节、台词都犯了雷同的大忌,一看就似曾相识:原来是在中外两位戏剧大师的手里淘出来的“盛宴”与“黄...

  • 浓缩的精华——论动画片《老人与海》的改编

    根据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改编的同名动画短片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方面都有别于原作,它在2000年乌克兰的克罗克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荣获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充分说明了其改编的成功。

  • 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美国好莱坞对全球市场的覆盖情况下,伊朗电影高举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旗帜,在视听感官娱乐、玩转高科技中突围而出。本文通过对伊朗电影中的人文观念的解读来彰显伊朗电影的魅力。

  •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博弈研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与日俱增,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一种表达,作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从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差异着手,引出处理不同文化差异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策略,同时用博弈论论证了归化与异化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对此展开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 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内容教学中的分析与设计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还包括文化背景的教学和交际技能的培养。内容教学是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外语教学理念。英语电影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一种有效的基于内容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手段。本文分析了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提出利用英语电影进行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 墨色槐香 女性心灵与身体的告白

    在孙惠芬铺展开的纹理清晰细密的乡村现实中,女性的心灵和身体构成了其中最丰饶最鲜活的部分,孙惠芬小说中弥漫着的女性自主意识、身体意识,以及超越社会判断和道德评价的对女性生存现状与命运的同情和悲悯,都在显现着那些女性主义的元素。

  • 论曹禺剧作中的“欣赏距离”

    文章从情节设置、人物结局和音响运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曹禺在剧作中有意制造“欣赏距离”,使观众摆脱故事本身的纠缠,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思考。

  • 冷静审视女性本体──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自身的体认

    张爱玲以女性独特的穿透力来书写女性,她对女性自身的体认不同于冰心母爱光环下的呓语,不同于苏清大胆泼辣的直白,更不同于丁玲主流意识形态下的舞动,她站在悲凉的基石上,以女性根植于大地的视野和自身生命的深切体验掀掉女性华丽的生命之袍,揭示深藏于人性深处的自私、冷漠和虚伪。这种冷静的审视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一种建构。

  • 不是主角的主角——论《老人与海》中狄马吉奥的作用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晚年的一部杰作,分别于1953年和1954年获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拟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以及他在海上三天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的内心活动入手,讨论狄马吉奥在《老人与海》中所起的微妙且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他给予了老人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使老人保持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充分展现了他的...

  • 论德莱塞小说中的人性美

    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一生是不断探求的一生,他在文学创作上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他笔下的人物原本都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闪现着人性美。今天研究德莱塞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 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创业史》文本探幽

    《创业史》谱写了一曲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赞歌,弘扬着时代主旋律。然而我们却从中听到了几许不和谐之音:在弘扬公有制、集体化的同时展现了个体劳动的美质,在人民专政有理的口号下实录了阶级异己者的合理诉求。这些不和谐之音闪动着人性的光辉,构成了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消解,具备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在以往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我们比较习惯首先解决文学的本质问题,而事实上,文学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个更加普遍而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以教育的方式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文学与教育一样具有文化性、功利性和公共性。提倡文学是一种教育存在不仅对理解文学教育有意义,而且对文学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 论地域文学中的方言情结

    地域文学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支,千百年来一直为各地人们所传唱。地域文学运用富于表现力的特色方言词语,使语言的载体功能在文学这种艺术样式中的张力得到了极致的发挥,方言从而也就成了其挥之不去的萦绕情结。

  • 从《超级女声》论电视传媒的整合营销传播思路

    本文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超级女声》电视节目“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沟通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一品牌对外传播,综合媒介运用”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及其有效的实施成果,从而探讨当前电视传媒产业运作中的整合营销传播思路。

  • 利剑出鞘 雷鸣电闪——从李云龙及其战友看“亮剑”精神丰厚意蕴

    电视剧《亮剑》主要描写了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八路军129师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带兵打仗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有血有肉的军人的故事。在《亮剑》中,从李云龙及他所带的部队身上体现出来的“亮剑”精神决不是单一的价值观,而是有着丰厚意蕴的气质,它是由勇气、气魄、大气、威信等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军人的气质。

  • 影视广告本体的回归——“熊掌”与“鱼翅”必须兼得

    影视广告运用电影和电视的制作手法,让广告获得了一种更新颖、更艺术化的表现手法。但是,确有很多影视广告背离了广告的本体,一味地追求艺术效果,这势必会让影视广告走向另一个极端。影视广告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回归本体?怎样围绕本体用艺术手法制作上乘广告,本文将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 电视广告的“四美和谐”

    电视广告既是一项信息的传播活动,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物、语相符,人、画相衬,情、景相通,意、境相融。本文将从语言美、形象美、画面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探讨广告的“四美和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