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的童话情结

    电影作为一个造梦的工厂,以貌似真实的影像制造着虚幻的世界,相当一部分电影创作者钟情于用童话元素解构这个世界,观众群体的定位却是成年人。不同的影片绽放多样的童话光芒,《大鱼》、《公主日记》、《剪刀手爱德华》就是这类后现代式的童话电影,通过绚丽或梦幻的画面和场景、奇特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童话气质等诸多童话元素,展现这类电影所具...

  • 西藏电影的当代文化境遇与出路

    西藏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性特征引人注目,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里,西藏电影却因为边缘化和他者文化身份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妖魔化"而陷入困境。只有推进电影产业化,增加市场意识,强化民族性的深入挖掘,扩展与其他民族和西方电影的交流,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西藏电影,进而实现西藏形象和民族文化魅力的完美展现。

  • 从《云水谣》看金鸡奖的导向

    《云水谣》是一部浪漫爱情与主旋律完美融合的商业大片的典范。可人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观众对它的喜爱和认可。金鸡奖对它的肯定,在进一步证明它的成功的同时,我们反过来可以看到金鸡奖本身的坚持和发展:金鸡是与时俱进的金鸡,金鸡扩展了"主旋律"的含义,并倡导用多种方式体现这种广泛意义上的"主旋律";金鸡尊重观众的选择和时代的需求,肯定商业大...

  • “人伦和谐”的重构——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艺术趋向探析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在精神内涵与艺术审美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对国内家庭伦理剧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家庭伦理剧的重构的主要目的是建构和谐人伦家庭与和谐社会。

  • 浅析韩国青春偶像剧的类型化叙事策略

    目前,韩剧的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受众的角度,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类型化叙事策略。主要有平民化的情感叙事策略,主张真正的爱情是要突破所谓的身份地位,强调一种爱情观念的伦理化和伦理观念的自然化;模式化的商业叙事策略,采用了完整的叙事方式,并不断注入时尚元素,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个性化的深...

  •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流行音乐、卡拉OK替代了古典音乐,通俗文学替代了严肃文学,亚文学替代了纯文学,甚至肥皂剧也在替代着电影。曾经令人起敬的人道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王朔式的调侃下变得虚弱、甚至虚伪。正是这一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也使中国电影进入了后现代...

  • 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情欲凸显与反思

    中国传统武侠电影中的情爱表现含蓄、清浅,这是东方人独有的关照世界的方式。而新世纪的武侠片中则有凸显情欲的趋势,这必将疏离、消解甚至葬送中国武侠电影的精神特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侠客志士、中国式的侠义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独特的东方韵味都将随之消散。

  •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中美电影文化比较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本位的电影文化,强调票房;中国电影,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效果。好莱坞电影的实质就是以类型片为基本样式所构筑的一个社会神话,这个神话叫做电影中的乌托邦。中国电影的实质,是以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题材影片为主,重在反映时代精神。当前,我们具有民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缺乏电影的市场化的...

  • 《色·戒》——李安的通俗剧

    张爱玲小说人物与故事特立独行,永远不宜于大众,而电影恰恰是大众的艺术。张的小说颇难改成电影。小说《色·戒》基本被还原到电影中,影片又对原著进行再创作和充分发挥,一是对原著零碎句子的整合,二是参照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三是电影的再创造。影片从类型上说是通俗剧,风格上较为温情,内容上多有拓展,均与原著相去甚远。可以说,张爱玲凌厉和孤清...

  • 质变:对可能性的突破——评《色·戒》

    从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到李安的电影《色·戒》,我们更多地欣赏到的是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转换的尽可能大的可能性的实现。把观众放在过程中摇曳可以使他们得到充分享受,对氛围的营造可以帮助观众陶醉于某种超现实的情景中体验现实不能给予自己的东西,从而实现对现实的补偿。艺术永远是对现实的补偿。最大的审美享受在于想象中。

  • 《色·戒》:一段历史的成功演绎

    《色·戒》是李安自《卧虎藏龙》后的第一部中文电影,它的亮点并不在于它N-17级的情色画面和情节,而是它所展现的一个快被世界遗忘的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日据时代。一个战争年代的爱情故事在日伪政府下的上海展开,爱、性、仇恨和谋杀计划纠缠在一起,人性从来没有受到如此严峻的考验和充分的发展。可以说李安是借助一个悲剧爱情故事来成...

  • 非言语手段在交际活动中的运用——以《色·戒》为例

    非言语手段是个十分复杂的符号系统和信息载体。李安在影片《色·戒》中运用了丰富的非言语手段,有包括眼神、手势在内的"体态语";包括停顿、沉默、转换话题、乐曲在内的"辅助语";包括座次安排、空间取向、时间特点在内的时空选择。这些非言语手段对语言信息起着支持、补充和修饰作用,同样可以表达丰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意义。

  • 评李安《色·戒》中的用“色”韵味

    电影中的"色"——这里主要指色彩和色调,都会有其特殊的运用和处理技巧,在电影画面的元素基本构成上,色的作用和它所折射出的影片的思想,体现导演对影片细节的处理功底和思想深度定位的理解。本片中,色具有心灵代表性,表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压抑和黑暗;色具有历史重塑性,迎合了影片的叙事背景,为影片确定了整体感情基调;色具有文化理解性,对当...

  • 温情的宽容与冷静的谛视——张爱玲《色·戒》与李安《色·戒》比较研究

    电影《色·戒》基本忠实于小说原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挖掘和释放。对王佳芝以身侍敌行为的评判,电影比小说更温情和宽容。对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情感处理,电影更细腻、真实而人性化。但在故事的结局上,张爱玲和李安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即遵从生活的逻辑——王佳芝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爱情换来的却是情人的无情杀戮。张爱玲的残酷和李安的理性令...

  • 论电影《色·戒》成功的要素

    著名导演李安凭着锐利的眼光,选择张爱玲用了30年时间完成的短片小说《色·戒》作为电影题材,根据小说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和关键词借题发挥、增景添色,选用新人、影帝完美结合深入表达,使电影《色·戒》忠实于文学原著而达到了艺术的跨越,成功的在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取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丰收。

  • 爱比死更冷酷——《色·戒》观后

    这是个不知何为爱的年代。对于爱,男人和女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是性,是情感,是屈服,是背叛,千百万年以来,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所有的人都逃不过这个让人迷糊的东西。王佳芝与易先生交往和最后的结局,表现了性与爱之间的距离;佳芝在背叛与忠诚之间进行了艰难痛苦的选择,而最后她的选择,说明爱情已经超越了一切,可以为爱而死,这种爱,彻头彻尾,...

  • 从色彩看《色·戒》

    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最能够影响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能够寄托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使作品通过色彩而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色相、色度、纯度上看,《色·戒》的整体色彩偏向于灰暗的冷色,而演员的服饰成为这冷调性色彩的载体。片中灰暗的冷色,能给人一种消极、冷酷的感觉,符合影片表现的社会贫穷落后、爱国学生忧国忧民的忧郁情...

  • 生命是残酷的——从张爱玲看《色·戒》

    李安的《色·戒》和张爱玲的《色·戒》在神态上完全一致。李安以电影艺术的方式将张爱玲的文学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张爱玲具有顽强的个人性体验,在民族国家与个人之间,她采取了个人视角,以对人的悲悯为宗旨,表达了生命存在的悲剧。

  • 《色·戒》中易先生的人性解读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并不是单一方面,而是多重甚至是矛盾的。影片《色戒》中的梁朝伟所饰演的易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审视影片种种细节,会更好地解析这个人物。

  • 欲望与虚无——论《色·戒》中王佳芝的悲剧形象

    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尴尬地生活在灵与肉、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她的悲剧是人性的欲望扩张,压倒理性,沦为自身情欲的奴隶和革命幻想的祭品,终致灭亡的结果。通过王佳芝的形象塑造,张爱玲表现了女性生存于男权社会的悲哀和无奈以及对人生虚无苍凉的感悟。

  • 爱情与人性的双重悲剧——解读电影《色·戒》

    华人导演李安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一举获得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等多项大奖。电影通过特务王佳芝与汉奸易默成之间的爱恨纠葛,展示了情欲挣扎下的感情和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 回归了性,远离了人

    电影《色·戒》要表现的是以张爱玲为代表的一种爱情观。而李安的《色·戒》似乎更容易让人看到让女人产生了爱,并因此为爱而活,电影在揭示人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了性的力量,回归了人性,而远离了人。

  • 论当代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表现形态

    中国电影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到后现代主义元素的运用,丰富了电影表现技巧,充分地体现了当下中国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将浮躁、喧嚣、冷漠、解构、疯狂消费。娱乐至死的时代特性通过镜头生动地展示出来,体现了现实人生生存状态的无奈与尴尬。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特色影片比较,我们后现代性电影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缺少对人类命运整体性的哲理思...

  • “漂亮”与“美”

    "漂亮"是要一种虚拟且完美的意象形态,强调视觉冲击和视觉快感的第一性,并且要完成一种消费逻辑建构的实际功能。"美"是一种意识形态;"漂亮"是消费社会的亲子,必然携带了消费社会的消费的暂时性和浅表性;"漂亮"一定是面向平民的,它在美学和社会生活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美"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适用性在消费社会不断受到挑...

  • “变”中求生存——从《变形金刚》剖析美国影视动漫产业之运营

    自动画片《变形金刚》1987年在我国热播之日起,美国动漫产业对我国进行的文化、商业上的"入侵"就从未停止;自真人版《变形金刚》上映之后,运用"捆绑"式经营,开创动漫奇迹,再一次掀起"金刚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20年来《变形金刚》由初出茅庐到风靡世界,美国文化界深得"变"中之道,并把其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商业、动画、影视的相互借用,真正做到...

  • 析《阿甘正传》中“珍妮”与社会抗争的命运

    作为《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表面上看,珍妮虚伪盲从,不懂珍惜与付出。而实际上,珍妮长成长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是美国的社会价值观转型期,人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没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必然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而且珍妮从小生活在暴力和孤独的阴影下,人们的欲望,痛苦与迷茫,珍妮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执着和无奈,更体...

  • 散中见整——电影蒙太奇语言与唐诗语言对比研究

    电影蒙太奇语言和唐诗语言在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蒙太奇手法通过剪辑,在破碎中达到一种完整意义;唐诗用精心组合的画面和特写镜头,创设意境。二者都体现了通过精心剪辑达到凝练性;蒙太奇具有比拟、暗示、抒情、创造意境等多种艺术功能;唐诗中多单个意象、场景直接组合,给读者留下广...

  • 动画角色塑造中的服饰设计

    动画中人物角色的服饰设计属于动画角色设计的范畴,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作为动画角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出角色性格、展示角色魅力等角色塑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画《NANA》中人物角色的服装设计在角色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其角色的着装中,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为剧情的展开和发展作好了铺垫,体现了动画...

  • 提升国产动画作品的原创力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所能获得的利益最终取决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动画产业核心竞争力即动画作品的原创力,是产业的根本,而我们依然面临着国产动画原创力不足的局面。因此提升原创力成为动画产业最为重要、最为核心任务,需要社会从战略、战术上进行多层次的努力,包括制定扶持政策、拓宽题材、普及知识信息等。

  • 浅谈动画音乐的创作手法

    音乐在动画影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动画音乐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电影配乐,必须更加突出动画特性。它不仅为影片渲染气氛,加强剧本的情节,增添影片的情绪感染力,而且丰富人物形象感,加强动作的连贯性,引起联想,推动高潮,促进剧情发展,赋予影片艺术生命。这就要求动画音乐在构思、旋律、节奏、配器、音调的调试和音乐曲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