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幻象真实:论影片《老无所依》的叙事视角

    在《老无所依》影片当中,我们很少能看见很清晰的叙事。这与传统的电影表现手法是大相径庭的。众所周知,影片的视角十分复杂。一般说来,全知视角是传统电影叙事所采取的最常见的方式,在好莱坞经典影片中更是屡见不鲜。但是,科恩兄弟却成功地在《老无所依》中运用了限制视角。

  • 关于韩剧之悲剧意蕴的文化分析

    韩剧在中国形成一个热播的局势,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大量韩剧的分析,发现在韩剧中都存在一个悲剧意蕴,正是因为这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眼球。《浪漫满屋》和《对不起,我爱你》两部具有代表性的韩剧的教育的收视率,体现出中国人对"悲剧"审美意味的接受。

  • 费宇拓摄影作品选登——《白》系列

  • 论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要素差异

    小说与电影都是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展。但是,小说与电影的表现方式不一样,特别是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要素有很大不同,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有着不同表现特点,但又相互影响。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差异主要是要素的差异,包括二者构成要素、叙事时空不一样、故事元素不同等等。

  • 论电影声音与画面的音画合一

    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形态包括声画蒙太奇和音画蒙太奇等复杂多样的结合方式、表现形式,也包括了在有声电影整体声音布局中,音乐、自然音响和对话三种元素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音画蒙太奇就是在谈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结合方式以及音画结合的表现形式等问题。音乐蒙太奇要求音乐成为连接镜头的纽带,更赋予这组镜头以外的含义。电影叙事...

  • 论电影中的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通常是指二战后在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并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这种后现代电影的文化指向性,主要体现在主题无意义、角色的"反英雄"与陌生化倾向、情节的游戏性,以及语言破碎与膨胀等四方面。后现代性是当今人们迷茫、困惑,在寻找出路未果的情况下干脆放弃了寻找等情绪的反映。

  • 银幕绽开别样风景——论第六代导演的表现手法

    第六代导演在作品中追求现代性,反思人的主体价值。他们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他们独特的审美现代性意向。其中摇滚、行为艺术、父亲的幽灵是第六代导演常用的表现手法,他们对身体资本、感性主体性的深刻描写,以及对"父法"的至高无上的展现,使用"自我"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并进而结束了自己的中心化过程。

  • 对当代体育电影的理性认识及分析

    体育与电影素有深缘,外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体育运动的广泛的群众性,使涉足体育运动、关注体育运动的人构成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空间的庞大群体。百年来,凝固精彩体育瞬间和展示体育精神的体育电影,以其体育和艺术的双重震撼打动了一代代观众。体育与电影的完美结合,将体育精神传播给了全世界,使体育精神得以光大弘扬,又留下了凝固精彩瞬间...

  • 当下中国影视剧艺术的视觉缺憾

    中国的影视剧艺术发展很快,艺术作品的产量成倍增长,也有一部分的作品成为精品。但经典不多,存在的视觉缺憾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影视剧创作理念变形的原因,也有故弄玄虚、玩弄技术的原因。具体地说,是影视剧文学内涵的失落,颠覆传统观念的"影视戏说史"的泛滥,影视剧艺术离奇地"玄幻",改编与重拍的失语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艺术工作者选题...

  • 漫谈影视欣赏的审美心理结构

    影视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它是在影视审美心理诸因素彼此复杂地融合之下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观众的审美心理活动中包含着诸如感知、注意、联想和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它们构成了观众的影视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审美,观众对影视作品思想的深刻的领悟,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熏染上了欣赏对象的情绪色调。灵魂由此...

  • 中国歌舞影片发展历程及展望

    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对于中国歌舞片的市场,众说不...

  • 中国电影片名字体设计的类型

    电影片名是一部影片的眼睛,有其独特的信息传递和美感功能。片名的字体选用、变幻等设计技巧也极为重要。中国现代电影片名字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类型:手写体类、印刷体类、电脑体类和组合体类。字体选用及设计得当不仅会给影片增添魅力,还会带来可喜的票房收入。

  • 中国电影家国模式的传承与淡化——以上世纪后20年家庭叙事为例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的家庭叙事贯注着家国一体的精神内涵,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电影开始脱离政治的过度压力而向市场化、审美化转向,中国电影开始酝酿新家庭的理念,传统家庭模式遭遇了质疑和审视,家国思想渐被淡化,家庭理想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家国思想的变化。这一变化与社会发展对家庭责任与义务的促变与新建密切相关。

  • 电影要创造美的意境

    电影是一种美的形式的展现,人物美、剧情美和意境美,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针对电影的意境美的创造,更需要恰当的艺术手段。意境托之以景,诉之以情,是通过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创造意境上,必须从人物感情和特定的典型环境出发,同时更有古代优秀诗词诸多意境深远、千古流传的佳作,可供学习借鉴。

  • 十七年时期大陆抗战题材影片的创作模式探究

    十七年时期,中国内地拍摄了一系列抗战题材影片,受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类影片呈现出一些共有的模式。这类影片在主题表达上,描写人民保家卫国、抗击日军的斗争,高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设置,讴歌英雄,丑化反派人物;在叙事策略上,注重传奇性和泛情化。

  • 香港电影的身份叙事——以王家卫、陈可辛和关锦鹏的作品为例

    九七香港回归并无法直接而简单地完成文化以及价值体系的续接,特定的历史体验使得港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抹去英属殖民统治的记忆,在西方与东方之间,在传统文化的召唤与现代文明交织的语境之下,身份既是一种渴望,却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无穷的焦虑之中。缺少自主抉择空间的港人在特定的历史场域之下,呈现的是一种迷失的憧憬和无奈的等待。

  • 《闯关东》: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博弈

    电视剧《闯关东》是民间话语与主流话语在文化背景下的一次博弈。两种话语博弈的结果是:民间话语对主流话语的阐释通过民间文化上的家园想象和英雄演绎等途径进行,对主流话语的归化通过家族形态和帮派形态走向民族形态实现,对主流话语的解构通过言语戏谑和设置叙述副线达到。

  • 电视剧《闯关东》热的冷思考——《闯》剧齐鲁文化民族性分析

    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必须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电视剧《闯关东》蕴涵了丰富的齐鲁文化内涵,揭示了齐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渊源性,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从而使观众对"闯"字深刻寓意表达了由衷的认同感。

  • 文化成就市场——试论电视剧《闯关东》的文化之路

    文化是电视剧吸引观众、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剧作有着巨大的文化魅力的承载力,从地域上讲,涵盖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人物形象上讲,朱开山一家是传承中华美德的代表;从叙事上讲,剧情是中国近代史的部分写照;并实施了正确的文化传播的优势策略,这些都得到了观众认可和赞赏,最终在影视市场中实达到了名利双收。

  • 心理契合度与观众的收视忠诚——《闯关东》的“使用与满足”分析

    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得到诸多好评,在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上获得双丰收。《闯关东》给观众营建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虚拟环境,朱家人波澜曲折的命运构成了一场戏剧,为当下人们了提供有用建议,满足了好奇心理和怀旧情结,满足了观众对该片的观看动机和心理需求,使观众从中寻求到自我价值认同,这大大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所以一开播就注...

  • 论电视剧《闯关东》中人物折射的社会精神

    2008年年初,央视大戏《闯关东》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部电视剧承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从"全家福"看历史,一个人物见证了一段历史,每个人物都体现了一种美德。这段历史是普通的山东人民用血"闯"出来的,而剧中人物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精神更是其鲜明的特点。

  • “闯”出来的美感

    《闯关东》以朱开山一家人的复杂、坎坷的命运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在东北黑土地上生存与奋斗、令人心酸而又为之动容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山东人闯关东的悲壮历史。大移民的壮丽史诗是《闯关东》一剧的发展纲线,该剧以一幕幕凄美的故事场景为目,在纲举目张的层面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建构和再现出《闯关东》剧英雄绝唱的全景。

  • 《闯关东》的世俗性审美品格

    以新历史主义为逻辑起点,用互文性的分析方法,能较好阐释电视剧《闯关东》所彰显出的当下审美文化的"世俗性"。《闯关东》重燃了愈加冷漠的当下生存个体对于家园的渴望,对文化根脉的探寻,对生命本体归属的思索。整部剧中,编创者对现实主义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大大的加重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丰富了文本意义的立体空间。

  • 后现代语境电影《老无所依》简评

    2008年2月,美国影片《老无所依》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精湛的声光技术荣登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宝座,成为惊悚片中的宠儿,成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作为后现代语境电影,它以暴力和传统信仰危机为载体,影片以反主流的叙事,演绎了偏执世界中的诸多生活形态,展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中人的艰难窘迫的生存境遇和孤独迷茫的精神状态。

  • 暴力的轮回——简评《老无所依》

    《老无所依》一片回归了科恩兄弟影片的传统风格:在绝望中寻找出路,即使以暴力去解决问题。科恩兄弟通过杀手这个角色,用其悲观的基调与宿命论反抗着理想逻辑,并且试图以此表现出这个时代"暴力"的特点:非理性与不可战胜性,并在其未来并不可知的哲学层面上,通过展示暴力轮回史,探讨了暴力的本质根源。

  • 暴力的安静——《老无所依》

    第80届的奥斯卡是《老无所依》大获全胜的一夜,它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上的暴力饕餮之夜之外,更多的是暴力的本质思考。影片静静地用镜头把所有发生了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只用紧张的喘息、刺耳的枪声、忽远忽近的脚步在逼问人性;用一种"失控"的暴力和"毫无预期"的疯狂犯罪去诠释属于科恩兄弟世界的暴力美学。影片在展现暴力时让人思考暴力后面的现实...

  • 异彩奇芳恶之花——美国电影《老无所依》暴力美学分析

    《老无所依》用那样一种蛮荒和恐怖的暴力,架构起深层的美学思索,着力表现出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孤独和冷峻,在血腥厮杀的镜头下,引发观众对隐藏于暴力之后深层社会根源的思索与评判。运用着暴力的狂欢与影像的杂陈,科恩兄弟冷峻地旁观这个被金钱下了诅咒的"血腥世界",并将它呈之于众。

  • 《天堂口》:爱与欲望的二律背反

    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也是结构电影文本叙事的重要题材。都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亦是电影《天堂口》中有所体现和传达,都市对权势和财富的追逐永难填埋人心的"欲望"之壑,乡村纯朴自然的田园牧歌也被寄托为人们对"爱"的向往,二者在张扬"物质至上"的喧嚣尘世难以共存,只能演绎为一曲悲歌。

  • “凤凰涅槃”的成功与缺憾

    电影《凤凰》的成功之处,是以凤凰涅槃的神话寓意讲述了一个纯净的爱情故事,故事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叙事和对人物的刻画上。而正是这种纯净的传奇爱情和象征性场景唤出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人性美好和希望的渴望。在感动观众之际,影片仍有许多缺憾,如借鉴之处甚多、细节处理不力、主题旁逸斜出等。

  • 优美与崇高——《英雄》与《投名状》之比较赏析

    对于早已饥渴难耐的中国影坛来说,《英雄》和《投名状》如甘霖,似雨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优美与崇高的视听盛宴。优美之美阴柔,它含蓄、细腻、圆润、宁逸、典雅、和谐;崇高之美壮美,它表现为阳刚之气,它豪放、直率、雄壮的特征,令人钦敬、赞叹、振奋。《英雄》是优美的典型,而《投名状》恰是壮美的最好诠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