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立春》:理想的力量与人性的悲悯

    "虚无主义/犬儒主义话语"使人们除了顺遂于欲望服膺于肉身对现世界的挺进占领,而对充满激情的创造已经失去了想象力和动因。而《立春》清晰地提示了一种国内影片少有的人性关怀的人道内蕴与深切悲悯,通过王彩玲、胡金泉、黄四宝等人对理想(梦想)各自不同的追求和命运遭际,演绎着理想(梦想)恒久的力量和人性深沉的悲悯,昭示了导演对人性最终获胜...

  • 电影《色·戒》引发的理性思考

    影片《色·戒》自上映之日起,就已显露2007年度票房王者之相。但也引起华人世界强烈的对抗性反应。叫骂者有之,叫好者亦有之。叫骂的人认为,它美化了汉奸,忽略了民族大义,伤害了人们的民族情感。叫好的人认为,它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扭曲与脆弱。笔者认为《色·戒》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回归到爱情故事本身,一段特定时空背景下,非普通、非传统式进行的...

  •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的美学解读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美国影片,影片以其艺术、娱乐、教育和审美的完美结合成为电影史上最为珍贵的永恒佳作。影片展现出音乐艺术美、自然生态美和行为心灵美完美结合的审美形态特征,这些审美形态的结合引起了巨大的审美价值观的社会文化效应。文章从美学角度对影片的审美形态特征以及审美价值效应作以剖析,使观众从中得到...

  • “景观电影”的“观看政治学”

    由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的转变,必然带来一种新的电影观看的范式转型,即由对传统的叙事电影的理性阅读向"景观电影"的感性观看的转变,这一转变的直接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观电影"的"观看政治学"。要想揭示出"景观电影"及其"观看政治学"的本质内涵,首先必须廓清"景观"、"景观电影"及其"观看政治学"等几个基本概念。

  • “影像艺术”与“文本艺术”的角色嬗变——人类“恋图”在数码时代的返祖

    人类交流模式在数码时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码的世界中,艺术品类的角色的功能发生了新的"生态演变"。在这场演变中,古老的文本艺术(小说、诗歌)受到影像艺术的严重挑战。"影像艺术"的不断中心化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恋图"情结的推动力,数码时代为这一古老的集体冲动提供了"返祖"的可能。

  • 中国当代电影与日常生活“泛审美化”

    在最近两年中国电影理论界关于电影美学的讨论中,普遍存在一个预设。中国当代电影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泛审美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需要清理。在此清理中,我们自会清醒中国当代电影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后者的影响,以及其作为现代媒介在当代文化建构与传播中所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也有益于对当前电影美学理论讨论的反思。

  • 影像怀旧、身份确认与文化工业——金庸影视热的心理机制和商业动因

    金庸小说的流行,主要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金庸武侠影视多年热映不衰,在传播范围和普及程度上,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样式对金庸小说的改编化用,已经超越小说自身,成为近半个世纪来"金庸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既在心理机制上满足了观众影像怀旧的文化认同,又是香港文化自我身份确认的标志之一,文化工业的商业化追求也是其重要动因。

  • “立象以尽意”——论中国西部电影的意象美

    中国意象说滥觞于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至明清时代;新时期以来的西部电影充分吸取了古代诗歌以及西部诗歌对意象的设置和运用,从而在影片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凸现西部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也正是西部电影中大量的意象造型的运用,才使得西部电影乃至整个中国民族电影的思想艺术品位迅速提升,为中国民族电...

  • 中国和俄罗斯电影对比研究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公认的电影大国,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电影和俄罗斯电影一样,饱经风霜、历经磨难,如今,几经痛苦的探索和努力后,中国电影和俄罗斯电影慢慢走出低谷,走向复苏,走向辉煌。尽管依然举步维艰,尽管许多问题仍需解决,但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 当代传记电影的历史源流探微

    现代电影艺术为传记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表现领域,而历史人物的生平也成为电影作品久盛不衰的素材源泉。我国当代传记电影正是在此背景上,经过近百年的铺垫和积累逐渐成型的;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记电影,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借助电影的生动图像与丰富造型,传统的书写传记得以巧妙地消减了普通观众的距离感,并使之情不自禁地产生心灵...

  • 真情背后的现实批判——对《马语者》的另一种文化解读

    《马语者》一直被当作浪漫主义电影普遍为人们接受,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真情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但是,这样的理解在不同程度上遮盖了作品对现实的批判元素,不利于在更深的层面上解读电影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真正关爱。

  • 湖北动漫产业发展对策论

    湖北动漫产业在发展初期应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在动漫产业崛起中的作用;以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对动漫产业合理定位,将其纳入中部崛起及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扶持;理顺管理协调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规模实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资本融通工程。完善动漫产业链条,确立企业盈利模式;贯彻人才兴...

  • 试论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侵权的诉讼策略

    影视作品侵权案件成为网络环境下一种新型案件。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侵权案件具有侵害对象的无形性、司法管辖的不确定性、作案手段的隐蔽性、调查取证难度大等特点。影视作品的权利人应当掌握确定当事人、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确立合法合理的诉讼请求、管辖法院、起诉时机等诉讼策略,以通过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故事片的文化内涵

    20世纪90年代的儿童电影创作非常丰富,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来不太受重视的电影市场问题显露出来,儿童电影的竞争机制极不完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种族的文化特征,处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的人的身份、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以及民族等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时期儿童故事片在风格、题材、意蕴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为整体研究中...

  • 浅谈中国动画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显示了他们的魄力,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动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影片的艺术水准为其长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

  •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电影海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功夫之王》的电影海报具有代表性。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理解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是如何构建的,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

  • 吉卜力工作室现象研究

    以吉卜力工作室为个案研究对象,从两大块面入手:一是从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创意思想、理念和质量上分析宫崎峻的人生经历对动画创作产生的影响、日本地理文化历史对宫崎峻动画创作产生的影响以及宫崎峻的动画思想对世界动画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从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创作人员结构、组织、管理和动画推广方法、技巧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吉卜力工作室的特...

  • 主流意识的表现者与弘扬者——浅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和艺术的发展,主旋律电影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同时,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主旋律电影的变革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其中加入商业影片的元素,这也是电影产业在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主旋律电影不断完善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此类型电影的发展,也使得广大观众受到主旋律电影的深远影响。

  • 浅谈当代中国电影艺术中的女性角色

    在我们看到过的影视作品中,总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光鲜亮丽,温柔婉约,她们戴着与生俱来的母性光辉,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惊叹。在中国的传统意念中,女性应当是扮演着温柔体贴,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角色,在我们生活的时下,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有了更多层次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生活途径的选择权。这使生活在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

  • 从《功夫之王》看商业影片创作的模式化

    《功夫之王》在北美公映时,一举赢得了760万美元的首日票房,成为北美单日票房冠军;在中国内地上映,票房成绩也不俗,这证明了它的商业影片创作模式的成功。该片《功夫之王》创作的模式化和商业化,是彻底的"好莱坞"式的模态,呈现出异在的荒诞性、游戏的拼贴性、感官的刺激性、平面式的类象。这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 浅析韩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韩国影视产业振兴现象是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发达、大众文化普及、教育水平提高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发展也得益于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及后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各国之间的交流对话日益频繁也使得各国在文化上得到进一步融合,促进了影视产业的迅速传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振兴也是跨文化传播的成功。

  • 新媒体时代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

    新媒体动漫行业发展对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新媒体动漫理论研究滞后。因此,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进策略,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完善教学内容,动漫教学形式的改革,加强与媒介的联系、推进校企合作,从而为我国新媒体动漫产业的腾飞输送越来越多...

  • 浅析日本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日本电影在亚洲的影响力也一直都走在前列,日本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他们不但积极借鉴吸收了欧美电影的优秀成果,并且在电影中努力表现出了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早期的日本电影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还是得到了较为多元化的延续。对生存的拷问和对残酷青春的缅怀,对感官世界的痴迷,以及独特审美情怀的渗透等等,都张扬着日本电影本土而又多...

  • 音响蒙太奇与声音的参与表意

    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声音作为表意元素的地位渐渐上升到与画面影像同样重要。音响蒙太奇的产生与运用,声音与声音、声音与画面间的多种组合方式产生了直接作用于受众心理的认知效果。声画对位、声画同步、声画不同步、无声各具表意功效。音乐片和歌舞片是两种特殊的电影类别。随着音响合成技术的发展,数码拟音日渐广泛使用。

  • 华丽·素朴·丑陋——《立春》难解之“孔雀”情结

    继《孔雀》后顾长卫第二部独立执导的影片《立春》问世,影片彰显的是一个个孤独又纠结的中小城市的另类,因了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的钟情爱好,总想出类拔萃,于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结局是绝大多数回归庸常。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主题的影片,不如说是一部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沟通、宽容却又仍要理解、沟通、宽容的影片。从情感的...

  • 《立春》:关于理想,但无关理想主义

    许多观众和学者将《立春》理解成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其实这只是又一次集体误读。《立春》仅仅是一部以追求理想为题材的电影,事实上,它无关理想主义。一方面王彩玲是一个非常明白生命意义甚至有些现实主义的理想的追求者,另一方面,她首先是个女人,其次才是个理想的追求者。而无关理想主义,正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 孤独地追求 不懈地奋斗——电影《立春》中主人公王彩玲形象分析

    电影《立春》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发生在我国北方一个工业小城中的故事,是一部表现"普通人梦想与现实碰撞"的励志片。主人公王彩玲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不懈地努力奋斗。片中扮演者蒋雯丽,演技精湛,将核心人物王彩玲表现得鲜活生动,王彩玲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性,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性格、爱情及其对现实的妥协与不妥协四个方面...

  • 西西弗的神话:对《立春》的存在主义解读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将"孤独的个体"置于研究的中心,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的存在没有目的和意义,处处充满障碍和不幸。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立春》,关注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在"自为"的过程中,游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走向了自灭,人类的反抗与挣扎像西西弗的劳役,没有意义、没有报偿。

  • 生命价值因为梦想而闪光——浅析电影《立春》女主角王彩玲的自我实现需要

    《立春》女主人公王彩玲在不幸的命运中执著不懈地追求个人理想,她身上有着特殊的需要表现形式,跨越了低层次的需要,上升到了自我实现需要。在执著地追求梦想的过程,她展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生活让她的自我实现需要逐渐改变,虽然告别了唱歌剧和进京的梦想,但王彩玲却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 错位的空间——对电影《立春》的空间解读

    '社会空间由社会生产,同时也生产社会',空间是一切社会活动、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一切社会力量纠葛一体的场所,是社会的'第二自然'。影视文本《立春》影片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内涵以及人文内涵受到社会的关注,影片获得了商业价值的成功,并对进行社会内涵和人文内涵的解读,对影片文本构筑的城市空间和人物心灵空间进行了阐述,正是这二者之间的错位和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