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袁乃晨喜获“终身成就奖”

    <正>2008年9月13日,在海滨城市大连举行的第十七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晚会上,两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九旬高龄的老艺术家陈强、袁乃晨"终身成就奖"。陈强同志因身体原因,由陈佩斯代领。当主持人宣布长影袁乃晨同志获得此殊荣时,91岁高龄的袁乃晨同志,不用人搀扶,健步走向领奖台,与此同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 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法律困境及其解决——以电影分级制为切入点

    我国电影业从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实施起近五六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该条例中的电影审查制在运行中逐渐凸现出许多问题和弊端,在全球电影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引入电影分级制是大势所趋,通过分析电影审查制的弊端和引入电影分级制的困境,本文认为引入电影分级制是我国电影业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从立法角度提出了建立该制度的...

  •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二律背反——试析《木乃伊3》、《功夫熊猫》等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电影作为人类主要的艺术传播形式之一,是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国魅力、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欧美中世纪和魔幻题材日渐衰退之后,古老的中国文明探微成为好莱坞片商新的聚焦点,中国元素在好莱坞开始风行,然而在西方人制作的影片中尽管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电影的制...

  • 论阿多诺与本雅明不同的电影观

    阿多诺与本雅明同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但他们在电影观上有着重大的分歧:前者认为电影是极权工具,它抑制受众的想象力,有着粗鄙化的商业倾向,他对电影蒙太奇作了更辩证的理解;后者认为电影是反抗极权的武器,它打破艺术的贵族化垄断,丰富受众的感知方式,他对蒙太奇作了全面的肯定。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重审两者在学术立场和美学旨趣等方面的...

  • 尼采美学对电影理论的启示

    尼采对艺术的理解是非常深邃的,他依于日神与酒神的区别,将艺术划分为具有"梦"的特色的造型艺术和具有"醉"的特色的非造型艺术。我们经常在探讨电影这门当代艺术为什么这么地吸引观众?她为何能承担如此多的社会功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在电影出现之前。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从美学的角度上,哲学家尼采在探讨日神及酒神精神对艺术的影响时,早已...

  • 后现代的叙事智慧——透视中国当前恶搞电影文化

    恶搞电影是当前中国电影界蓬勃兴起的一支以戏仿为基本叙事手法,用经济有效的方式收到摹仿重建文化主张的效果。自1995年的《大话西游》开始,恶搞电影成为一场叙事者与接受者的智慧较量和游戏。这种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叙事恰恰是中国当前电影文化从现实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述,传达出中国电影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的特有姿态。

  • 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服装理念和形成差异辨析

    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在哲学、审美观念、民族性格、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外在表现形式突出地反映在服装的穿着和设计上。西方电影重理求真,中国电影重智求善,服装的差异折射出文化、传统、爱好的区别,因此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为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因中西方文...

  • 影视剧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有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看法和评估。影视欣赏过程中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与影视人物对比评价自己,通过评价影视人物来评价自己。影视剧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青少年自我评价成败归因,影响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促进青少年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影视资源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不可...

  • 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与发展

    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的动画创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在市场上稍许欠缺。面对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必须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式,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利用高科技的发展实现了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同时改进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期有更大的发展。

  • 一曲他者的挽歌——从他者视角解读《立春》中王彩玲之形象

    《立春》刻画了北方小城文艺青年的群像,王彩玲之于当时的社会,始终是一个他者的存在,几乎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地域、文化、女性——身份都难以被认同,从而唱响了一曲他者的挽歌。他者是相对于主体/主流而存在的,是被排斥在外的异化状态。从他者视角切入解读王彩玲的形象建构是十分有效的,她无法建构自己合理的地域身份、文化身份和女性身...

  • 诗意电影:《边城》

    大陆著名导演凌子风执导的电影《边城》,该片对小说质感的准确把握和镜头语汇的流畅运用,全片中用了大量的固定机位摄影和长镜头来凸现文字中的诗情画意。《边城》是一部很美的诗意电影。小说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在胶片上流转,变成了一幅幅清新隽永的图画。沈从文着重表现茶峒人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

  • 从电影《圆明园》看未来电影的特点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电影的制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与此同时,一场数字影像替代胶片影像的革命也开始了。在这场未来电影的革命中,电影分工进一步变化,科学与艺术进一步融合。纪录片《圆明园》完全依靠三维动画特技制作完成的电影,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和民族意识的发扬,与影片主旨达到和谐统一,这部影片也预示数字影像...

  • 矛盾的集合体——浅谈《左右》中人伦与人性的冲突

    电影的大投入、大制作垄断着影视生产市场,大片让观众品尝到饕餮盛宴之后,仍感觉腹中空空。而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由于深深的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因而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王小帅的新作《左右》就是艺术性较强的上乘佳作。影片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其中的人物更是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人伦与人性、爱情与亲情的猛烈碰撞,故事的现实感和反映问...

  • 《色·戒》之文化解读

    李安作品一贯的主题是面对人生,一个人不要给自己造成遗憾,真实面对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彰显出来。影片《色·戒》大胆的演出备受争议。但突破世俗的表层会发现内在主题的深刻性。它以电影作为文化体认的最佳载体,把宏大主题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明了的叙事、错综的关系,在人性层面上展开了一场形神和谐统一的设问与解答。色之形在于视觉冲击,而真正的...

  • 光彩照人话十娘——内地香港同一题材电影分析

    一切历史题材都是现代题材。同一题材,不同时间不同导演和演员演绎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时代气息。80年代初期,内地电影人选派了当时最优秀的女演员潘虹用最忧郁的眼神讲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杜十娘》;21世纪初期,杜国威与李嘉欣携手打造了一个新版的杜十娘故事。二者在文本改编、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故事情节上各有特...

  • 城市、乡土、民间——一部电影及其三幅面孔

    城市、乡土、民间是转型社会所呈现的三幅独特面孔,三者之间的碰撞交融多元混杂地展现出社会文化变革的各个侧面。《三峡好人》正是这样一个电影文本。影片贯穿着贾樟柯"拍变化中的中国"的主题,废墟在片中成为考量飞速转型的中国城市本土元素和文化思考的最佳文本。城市化不彻底、乡土性在失落,在杰姆逊描述的后现代世界里,怀旧就成为一盏引路灯...

  • 略论数字化技术对于影视语言的创新意义

    当影视导入了高科技,就可以在保持影片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赋予影视语言以更大的表达空间;数字化技术对于影视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同时促进影视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影视语言发展到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叙事表意手段,由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导入,它本身就具备了无可替代的美学意义和观赏价值。

  • 论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中真实再现的创作技法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是为昆曲这门伟大艺术的又一次献礼。该片制作精美,运用了许多电视手段和创作技法,尤其是反映明清时期全民崇尚昆曲时,影片采用真实再现的创作技法加以表现,达到了加强史料说服力,渲染情绪、氛围,增进记录生动...

  • 中国第六代导演“城市边缘人”的选像透析

    <正>一、中国导演百年代际谱系所谓"第几代"导演,实际上是人们指称或区分中国百年影史上不同代际导演的人为划分。如,最早建立了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被称为中国第一代导演,继后,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等为第二代,而建国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等则属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

  • 殿庙皇城与街头闾巷——中国第五代导演与第六代导演刍议

    <正>中国电影导演走过'历史之子'的第五代,又行至'雾中风景'的第六代。第五代导演在八九十年代之交走到了市场经济的最前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屈从于观众认可的主流文化电影的缔造者:拥有正统的话语权,语言用官方白话,制作迎合全球的商业大片。第六代导演在第五代的身后并未沿袭、继承前人的好收成,他们偏离正统思考方式,将摄像头对准边缘...

  • 坚守“真实”与“真诚”的品质——从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说起

    <正>虽然早已熟悉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但《二十四城记》仍然挑战了国内影迷的审美期待。虚构、故事以及相应的电影语言都与《二十四城记》毫不相干。仿佛是串联了一场"鲁豫有约",只是把约谈地点从演播室搬到了公共汽车、办公室、车间和居家罢了。贾樟柯以极大的勇气挑战了电影的艺术惯例。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主流院线中的两种影像世界:好...

  • 方言——写实性与草根性的解码器——从《站台》看第六代导演的方言情结

    <正>从有声电影问世以来,语言就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表现人物性格,还是展现作品主题,语言都在编导者与观众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作品语言的正确理解实际上就成了对编导者思想与情感的解码。意大利人葛兰西曾经说过:"如果说每一种语言的确包括有世界观要素和文化要素的话,那么,也就确实能

  • “女润土”的“旧约全书”——评电影《暖》及其他

    <正>一个乡村青年回忆起自己的初恋,由此牵出的一段情感往事……普通的爱情故事,经霍建起导演搬上银幕,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赞誉者认为"对于往日的情绪表达得像是乡村的流水一般漂移而多情,还有一种温馨的伤感"。批评者认为:"为了美化田园、故土,刻意回避了生活的残酷和艰难"。霍建起执导的电影《暖》,2004年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

  • 都市中的守望者 叛逆的青春之旅——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创作母题回眸

    <正>一、序言当"新民俗电影"和"政治寓言电影"的模式宣告曾以创新和叛逆闻名的第五代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已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的时候,一股暗流,混合着年轻人特有的跳动的血液,开始了在电影艺术道路上艰难而执著的跋涉。与第五代不同,第六代电影人的作品表现了对恢弘叙事的拒绝和对大远景、全景镜头的冷漠,而且更注重细节的表现,注意追求...

  • 寻找逝去的? 留存的?——《三峡好人》的意义

    <正>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地缘政治、文化传统、审美情趣等等因素,对同一部影片的喜好和评价也不同。如《阿甘正传》,它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讲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傻子"的故事。但它重新书写了美国20世纪50-80年代的叙事,在美国本土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在67届奥斯卡奖项中获得13项提名,6项奖项。不仅如此,在1994年美国上映时,一...

  •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诗化叙事

    <正>冯小宁以其电影《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三部电影被冠以"战争三部曲",均在放映伊始,就引起巨大轰动。其优美的画面、发人深省的诗意象征所形成的独特的诗化叙事方式,使其每一部皆成为充满诗意的巨制,处处充满着唯美的色彩,使电影叙事在浓浓的诗意中进行,诗意在简单的叙事中延伸。让国产战争影片以...

  • 成长中的“新生代”——张杨的麻辣人生

    <正>9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影坛又出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电影创作群体,他们大多出生于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受过专业而系统的训练。大家都把这一代电影艺术家称为'第六代导演',或者是'新生代导演'。以张元、张杨、胡雪杨、王小帅、娄烨等为首,围绕着他们还形成了一个相似的学院派的青年电影人圈...

  • 叫好与叫座——评王小帅的《左右》

    <正>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于2008年2月18日闭幕,王小帅执导的《左右》不负众望,双喜临门。该片在闭幕式前捧走了以观众意见为基础评出的"特别关注"大奖,又以精彩的剧本赢得最佳编剧银熊奖,继上届柏林电影节《图雅的婚事》赢得金熊奖后,再次为国产电影争光。《左右》在柏林电影节期间好评如潮,获得银熊众望所归。评委团一致认为,《左右》是...

  • 好人之好在真善美——评影片《三峡好人》

    <正>贾樟柯导演的影片《三峡好人》采用近似纪录片的手法给观众讲述了两个山西人到三峡库区寻亲的故事:韩三明寻找十五年没有见面的女儿,沈红寻找两年没有音讯的丈夫。结果前者带着希望回乡,后者带着失意返程,尽管结局不同,但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中国普通百姓身上共有的那种顽强的生活韧性和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格打动了全球的观众,使观...

  • 后现代意义中的“孔颜乐处”——论第六代导演自身的美学特点

    <正>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一向以表现边缘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为特点,突出个人体验、自我感觉和内心独白。深受外国文艺理论影响的第六代导演并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承接了中国传统美学,而是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现代意义的重新诠释。孔子乐以成德的审美境界和修养灌注了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孔子用独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