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让温暖在感动中升级——《画皮》所影射的当代中国人情感形态之探究

    <正>看过《画皮》才发现,并没有原来想象中惊悚恐怖的鬼怪,反而一种深沉的爱恋带着一丝唯美的凄凉,直抵心底。这是个被改编的《聊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每个人几乎都能从中看出自己的影子,这也许是这部影片成功的一个地方吧。影片以"人鬼情未了"的模式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情感大戏,它再次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爱。

  • 艺术设计与人文精神

    在几年的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自认为很"现代"的表现技巧,而轻视了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综合素质不高。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解决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的上述种种问题可以从人文精神建设方面考虑。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从加强人文精神建设方面考虑。

  • 不可靠叙事及其与电影艺术的离合

    当今,电影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新媒体、新社会文化现象,必定要不断寻求新的叙事策略。不可靠叙事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电影叙事策略。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论述了不可靠叙事策略的特征、价值和意义,在剖析影片《太阳照常升起》中不可靠叙事策略的运用以及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可靠叙事策略与电影艺术和电影传播特征的离合问题。

  • 曾向阳版画作品

  • 叙事聚焦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差异

    叙事聚焦在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源于两种叙事作品的叙事媒介的不同,更产生于叙事空间的不同。叙事聚焦的差异,使得两种叙事作品拥有着各自的艺术魅力。

  • 艺术恐怖与现实关系初探

    恐怖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激发欣赏者的恐怖感,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产生恐怖感。西方学者在考察艺术激发的恐怖与现实生活之关系时存在截然二分或简单等同的现象,本文主要以恐怖电影为例,从欣赏者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艺术恐怖源于现实,不同于现实恐怖,又反过来成为人们认知和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动力。

  • 从“冯氏”电影看中国贺岁片——浅析中国贺岁片的发展之路

    从最初的《红番区》,我们认识了贺岁片,到现在贺岁片伴随我们有十年的时间了,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节日期间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说起贺岁片,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一声叹息》、《不见不散》、《有话好好说》等等这些电影,而他们同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可以说冯小刚在中国的贺岁电影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每部贺岁片票房成绩都很不错,所以从另一...

  • 中国动画电影的神话思维探索

    中国曾经诞生过一些足以跻身于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经典动画电影,并且在国际上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却步履蹒跚,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电影主题的角度,对中国动画电影中所采用的神话思维进行考察和分析,并通过对日本和美国动画电影的横向比较和进一步的文化阐释来总结国产动画电影在...

  • 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探讨

    创意产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就动漫市场而言,一方面是动漫产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动漫产业人才严重匮乏。动画人才缺口大不可回避的问题——动画教育滞后。表现在学生实践能力差,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动画专业教育多偏重技能,缺少对文化的发掘等等。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根本之道是从学生、教师到学校应积极的、真...

  • 家国与时代的共鸣——家庭伦理片中“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探析

    '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家庭伦理片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为发达的一个片种即承袭了'家国同构'的文化思想,这种电影类型往往通过家庭的历史变迁传递出社会时代和国家政治的公共气息。本文将结合个案分析试图探讨中国家庭伦理片中'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

  • 近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关注点探析——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色·戒》的女权主义电影批评为分析基础

    女权主义的电影批评对电影中涉及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女性意识、女性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属性进行解构,在电影的批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安的《色·戒》和2005年女导演徐静蕾拍摄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女权主义的电影。以这些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近期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关注点进行探析,力图找到这...

  • 戏剧影视不解缘——戏剧与影视同异论

    戏剧与影视都是综合艺术,二者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戏剧与影视共同拥有基本的审美特征,又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质。戏剧影视二者互动,戏剧不会消亡而更具魅力,影视艺术会更加辉煌。

  • “孤岛情结”隐射下的日本电影艺术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日本民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孤岛情结"。以"孤岛情结"为基色形成的日本岛国的民族文化特质还魂于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则表现得剑走偏锋,突出强调题材内容的异端化和感官视听的变态化。血液、暴力、性、死亡成为他们电影的主要内容,从中散发出一种让人心灵发颤的病态的忧郁和凄厉。

  • 影片向左 受众向右——从传播学角度论中国武侠大片中的受众情感缺失

    近年来,中国武侠大片在跨文化抗衡好莱坞、展现东方文化、向国际主流市场挺进等方面功不可没。中国武侠大片由于缺少对受众情感、理解、领悟能力的关注,导致观众接受与导演最初的拍摄初衷出现很大的分歧。究其原因,是过多运用宏大叙事,缺少人情世故,减弱影片亲和力;长于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弱化故事情节;过多以古时为电影背景,模糊了受众的时空...

  • 奥运电影属性:体育还是政治

    奥运体育本身并没有政治属性,与政治互动的"中介"就是文化。现代奥运的发展已经全球化。奥运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工具,也反映政治干扰的内容和诠释政治,其政治电影属性是不容置疑的。一定会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影响、干扰甚至谋求控制奥运会,从而推进文化渗透、经济渗透战略。

  • 借鉴中国的民间美术塑造动画的角色造型

    国的动画人应着手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寻找灵感创造角色造型,找到民间传统造型与动画角色造型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上的契合点,赋予角色造型以崭新的、民族的视觉传达理念,顺应现代审美潮流。动画造型设计者应该切实把握传统文化的实质要领,领悟其核心精髓,让悠久的民间美术更好地为中国动画产业的提升而服务,同时还要拓展自身的视觉审美空间,加强...

  • 动画片的娱乐性

    我国动画发展的春天里,深入研究动画的时代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动画片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不断制造娱乐欢快气氛。本文探讨了影视动画片日益凸现的娱乐性及其具体表现、娱乐性与动画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与大众心理需求的渊源,并明确指出中国动画要多注入一些娱乐成分、时尚流行文化,才能赢得更多观众。

  • 论韩国电影对韩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韩国电影人如林权泽、李俊益这样的导演,努力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意识,用精美的电影视听手段,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把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展示在大银幕上,不仅起到了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宣传,而且引起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关注,弘扬了韩国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扩大了韩国的文化影响,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 从系统工程规划意识谈影视动画设计

    系统工程规划在其他行业已经运用的非常纯熟,影视动画引入工程规划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规划理念、科学方法,提高影视动画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行影视动画工程的意义还在于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笔者试图从动漫制作流程中抽出两个关键环节——角色设计和原画设计来例证系统工程规划意识对影视动画设计的重要促进作用。

  • 浅谈中外电影文化差异

    回顾电影艺术在我国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先驱们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其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目共睹。但与影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什么国外优秀电影比比皆是,国内却寥寥无几?许多蜚声国际影坛的经典大片在中国却叫好不叫座?如何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 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构成分析

    电影海报最主要的设计目的就是更好的传达电影的内容,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它具有特殊性,需要根据电影的内容进行设计。所以我们应从整体出发,运用不同的设计形式,紧密联系电影,从而设计出更多有内涵的电影海报。

  • 论我国体育电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适应问题

    体育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和宣传体育、普及体育的重要手段。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人类的精神价值追求和美好的精神理想。中国的体育影视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数量少,质量差,与中国在世界体坛的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不利于中国体育文化的弘扬,也不利于全民体育健康意识的普及和推广。表现在电影制作人员体育知识不够广博、故事情节模式化的单调、过...

  • 新概念印度电影——印度传统风格与好莱坞商业元素的勇敢融合

    宝莱坞电影因为其载歌载舞的老套形式,而让观众厌倦,加之用印地语和泰米尔语等印度当地语言拍摄,被认为很难打入国际市场。然而面对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艺术走向的多元化,印度宝莱坞在吸取美国好莱坞商业片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努力保持着自身独特魅力,在印度传统风格与好莱坞商业元素的勇敢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 论火车影像与电影相伴历程与人文蕴涵

    19世纪初的火车作为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与电影等传播技术、都市消费文化、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全球化之间,构成了一种共时态性的组织关联。因此不自觉地在电影中起到或明或暗的功能,它不仅仅是普通的电影道具,而且作为叙事空间和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必要工具,展示了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本文以希区柯克的多部经典影片为例,对电影...

  • 关于爱的诠释——观《画皮》

    <正>新版电影《画皮》根据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画皮》而编,聊斋的《画皮》故事很简单。陈嘉上的电影《画皮》只是用了一个相同的名字而已,故事情节大相径庭,把一个发现与降服厉鬼、起死回生的故事演绎成了一部为爱纠缠的情感剧。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因爱而出场的:千年狐妖小唯来到人间,在沙匪窝中邂逅王生,并爱上了他;蜥蜴精小易因为...

  • 人性与社会责任的矛盾与冲突——电影《画皮》的现代解读

    <正>相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上的原著,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嘉上执导,大陆三位当今华语影视圈里顶级花旦联袂主演的最新电影版《画皮》,深入、细腻地挖掘了原著故事中蕴藏的现代元素,以其特有的电影语言,奇幻的故事情节,彻底开创了《画皮》电影"情爱篇"的先河,使观众在欣赏精彩刺激剧情的同时,再次接受了动容动心动情的特殊洗礼。

  • 论电影《画皮》对原著的改编策略

    <正>《画皮》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文言短篇小说,2008年再次被搬上荧幕。新版《画皮》上映以来,在票房上获得了极大成功,同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央视6套《电影传奇》栏目还在蒲松龄故居进行了现场录制,并请蒲学专家、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现场对影片进行了点评。在众多的讨论和点评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电影对小说原著的改编。本文...

  • 从王生形象看电影《画皮》对男性角色的重塑

    <正>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聊斋志异》中的《画皮》篇已经被多次改编搬上荧幕,如导演李翰祥的《鬼叫春》(1978),导演胡金铨的《画皮之阴阳法王》(1992)等。2008年9月,陈嘉上导演的新《画皮》重装出炉,影片播出后,票房大获成功,除了再度证明现代商业片的经济效益,这部被誉为"东方新魔幻"的影片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的东西呢?影片对原著作...

  •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论《画皮》对原文的翻译

    <正>一、《画皮》:经典中的经典卡尔维诺(2006)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给"经典"下的定义中这样说:所谓经典,就是我们每次重读都仿佛是在初读。有意思的是,紧接着还来了一句:所谓经典,就是我们即使初读亦仿佛是在重温。这两个关于经典的定义看似矛盾,其实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经典的精髓,即经典在于典型性和生命性。

  • 电影《画皮》的现代爱情家庭观解读

    <正>电影《画皮》根据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章节改编而成,由香港导演陈嘉上导演。该片被定位为国内第一部魔幻大片——这一定位的准确性姑且不论,该片以古典小说经典故事为蓝本,在魔幻外衣的包裹之下,演绎了现代人丰富多变的情感生活,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感情、家庭问题,映射了"爱情至上"等现代式爱情观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