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新时期我国进行影视分级制度尝试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便捷性和强制性而成为制造文化时尚的机器,影视也渐渐成为消费大众的媚俗倾向.为了规范影视市场,国外纷纷由审查制度变为分级制度,结合我国国情,中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中国分级制度也有了进展,但中国无论推出何种分级制度,都不能取代传统的审查制度,因此,中国分级制度与审查制度不相违背,是相辅...

  • 浅谈当下影视创作中的几种文化取向

    当前影视作品作为大众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票房和收视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摆脱影视审美文化走向单一商业化的误区,是当下影视人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影视业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坐标,特别是从传统的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中汲取精华,才能够使影视文化质量不断提升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

  • 浅谈中国电影美学研究的历史与展望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1980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1984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1995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研究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

  • 在光与影中舞蹈——论文学在影视中的存在与异化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话题,他们大都以辩证的方法讨论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本文跳出了对关系研究的模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突出文学的主角地位,将影视视为文学重生的另一块阵地,以此来分析在影视图像时代文学悄然发生发展的另一趋势。因此对文学在影视中的存在与异化,本文试分别以影视作品...

  • 多难兴邦——论灾难影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灾难片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大量摄制,片中所描述的灾难故事来源无非是两大类:天灾或人祸。本文试通过类型电影之灾难类型片,分析此类影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灾难片作为大制作影片,通常我们只注重研究其商业影片的特性,但忽略了其同样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观众可以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加强对灾难的清醒认识,反省自我行为潜在的...

  • 浅论数字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因受到其自身制作模式的制约及国外市场的冲击,开始出现衰弱趋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国内一些专业机构或小的制作团队便开始了数字水墨动画艺术的试验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种只重艺术性而忽视商业性、制作团队小而分散及题材的开发与运用缺乏创新等问题势必对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与商业化转...

  • 戏仿:超越恶搞的平民化艺术——从《天下第二》看当前影视文化走向

    近年来国产大片的人文关怀意识淡薄,促生了平民化的艺术形式——恶搞,恶搞迷失审美方向,戏仿应运而生,戏仿不同于戏说,而与恶搞同属平民化立场,是新的大众影视文化方向。

  • 性格化在表演中的魅力

    “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的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演员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姿态、表情、风度、语言、声调等等把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逼真、无雕琢痕迹地展现给观众,这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演出过程中演员对性格化表演技能的运用。本文就性格化表演的内容及性格化表演的处理方式做一个深入的探讨,力求找出性格化表演的...

  • 当代中国电影“弑父者”人物形象构建

    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出现疏离、分歧或矛盾,象征性转喻了父辈与子辈间文化上的冲突、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弑父”大都发生在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父辈的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遭到子辈的质疑和抗拒,逐渐成长的子辈试图摆脱父辈话语权的桎梏,夺取话语表达权,重新构建社会秩序。在此种背景下,影片对子辈“弑父者”的言说采取了共...

  • 浅谈纪录片的创作与影响

    本文讨论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方法,通过对现阶段及早期中国纪录片作品的表现和发展,来鼓励人们对纪录片的关注,并加强纪录片的内容性和艺术性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影响当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以此更加完善视觉影像艺术的发展,引导人们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 “纸枷锁”下的生存意境:梅兰芳形象浅析

    2008年12月,受梅兰芳家人之托,经三年准备、七个月拍摄而制成的影片《梅兰芳》在全国上映。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陈凯歌的这一作品成为继其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之后的另一部京剧元素影片。经过《无极》的失意,《梅兰芳》成为陈凯歌的回归之作,影片可谓众望所归,梅兰芳的家人对作品也赞赏有加。而对饰演中年梅兰芳的演员黎明来说...

  • 民族生存意识的彰显——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它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并且将人的普遍生命力的象征形式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所统一起来的实体,定义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原型批评”研究方法,已...

  • 豪放与柔婉结合下的语言美——解读影片《英雄》中的刚与柔

    语言风格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社会阶层(阶级)、不同文学流派、不同个人在语言运用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独特性的总和。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影的风格,一个影片的表现风格有两种——主观性表现风格和客观性表现风格。客观性的表现风格有很多,比如气氛庄谐,形成了庄严与幽默;容量大小,形成了繁丰与简洁;气象刚柔,...

  • 属“我”的桃花——作为媒介产品的贺岁片《桃花运》解析

    人类社会有两性。在生物性和社会性两重本性的兼具里交织、纠缠,两性——男与女——间的恩爱情仇构成了人类社会最精彩的亘古常新的风景。马俪文抢先登陆2009年贺岁档的新片《桃花运》更将女性的守候,展开为色彩斑斓的当代风景。其中,爱情却已不仅不是等待认领的姿态,而且与别人无关,甚至也不再与认领对象相关:爱情只与女性个我有关。这一...

  • 深度历史意识的消解——论电影《赤壁(上)》的历史意识

    吴字森导演的《赤壁》(上)立足时代审美语境,用泛审美观点,对传统文本《三国演义》的基本价值体系、审美惯例、文化原料进行解构,迫使受众在新的审美压力下寻求化解办法,通过影视艺术话语的创造和转化,实现对历史名战《赤壁》的审美置换。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对该文本传统深度历史意识的消解。

  • 贺岁电影:创意、现实与流行文化

    贺岁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业态在每年元旦和春节期间上映,在电影市场上一枝独秀。贺岁电影多以喜剧片的形式出现,尤其以冯小刚导演为代表的贺岁影片更是大量融和了当代流行文化的要素,为影片的喜剧色彩增加了独特的时代魅力。这些影片以反映都市新生活方式、生活在其中的个人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变迁为特色,多角度地折射出现代消费主义崛起...

  • 从巴赫金的“文化狂欢”理论分析贺岁电影《桃花运》

    狂欢节是欧洲传统的民间节日庆典,一年一度在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巴黎、里昂和科隆等城市举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即从西方狂欢节引申,用以概括一种带有喜剧色彩的文艺作品的特征,已被文学和文艺评论者用来赏析文学和文艺作品。本文通过“狂欢化”理论来分析2008年贺岁片《桃花运》中“文化大众化”,便于人们了解当今大众文化的...

  • 冯小刚的“大众”电影之路

    冯小刚说:我的电影,那都是我的娃呀,我最想拍的电影,就是观众多的电影。拍电影不能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我走了一条为大众拍电影之路。自1994年正式执导电影开始,冯小刚已经拍摄了近15部电影作品。自诩为“中国电影殿外人”的冯小刚,执著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坚信“该改变的不是我”,我要走一条大众电影之路。

  • 于俗事纷扰中诚实地想象爱情——关于影片《非诚勿扰》

    冯小刚曾在一次记者访谈中坦言他的《非诚勿扰》讲的是一个温情、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想让观众在唯美的想象中投入地、真诚地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他并且称其为:足底按摩。

  • 2009贺岁片:电影崛起中的“道德神话”与“消费狂欢”

    2009年的贺岁档期,精彩纷呈,群雄并起,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传记片等多类型的电影产品集中出现,充分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需求,造就了少有的观影热潮。其火爆程度,俨然已成为岁末的一种文化热点,以至于以严肃著称的《新闻联播》,也对其中的多部贺岁片以新闻形式简要评述。而其票房预估13亿应不成问题,比去年的8亿票房高出许多,这足...

  • 浅析冯小刚与他的《非诚勿扰》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的商业价值对电影艺术、电影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力越来越强烈,冯小刚的贺岁片正是这个潮流中非常成功的代表,并在电影市场中创造了一个知名品牌。他的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善良让人感动,讽刺让人兴奋,看他的贺岁片,几乎成为都市人一项固定的贺岁节目。2009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把冯氏喜剧的所有特点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

  • 温情的回归——评冯小刚贺岁剧《非诚勿扰》

    远离了《集结号》的战火硝烟,抛却了《夜宴》的华美古装,继《天下无贼》后相隔四年,冯小刚带着他的冯氏喜剧标签的《非诚勿扰》温情地回归了贺岁剧市场,宛如苍茫冬色中的一盏暖茶,飘散缕缕温馨。

  • 秦奋的爱情婚姻观——电影《非诚勿扰》人物评析

    “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

  • 剩女时代的爱情迷局——解读《桃花运》

    善于挖掘女性题材的导演兼编剧马俪文曾用温情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叫刘跃进》来牵动我们的爱。《桃花运》里,她再次以细腻的情感叙事拉开了故事的讲述。

  • 被仇恨毁掉的农民:《大鸿米店》男主角五龙的命运

    《大鸿米店》的主角五龙原本也有着农民的美好品性,在家乡遭受洪灾后被迫来到城市,但在城里备受侮辱,身心遭受严重创伤,这种记忆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仇恨也开始埋在了他的心里。当他发迹以后,不仅对仇人展开了疯狂地报复,也对无辜者进行了报复,在仇恨的支配下,他逐渐蜕变成一个很坏的农民,最终也被仇恨毁掉了一生。

  • 影片《嘉莉妹妹》解读

    影片《嘉莉妹妹》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可以说该片深深地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妇女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立志影片。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影片《嘉莉妹妹》进行了深入解读,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影片的认识和理解。

  • 多角度浅析电影《角斗士》的美术语言

    电影美术本质上说就是造型艺术。银幕上除了演员自身之外,凡是摄影机所能拍到的地方,都是电影美术工作者艺术的天地。好莱坞大片《角斗士》就是一部有着优秀的美术设计的电影,电影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吸收了戏剧、音乐、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手段,诠释了一个悲情英雄的神话,其美术效果直接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质量。

  • 《大炮之街》的空间构成研究

    《大炮之街》是日本导演大友克洋在1995年完成的动画短篇,采用了模拟单镜头完成整个故事叙述的形式,具有浓厚实验意味。在影片的设计和单镜头的运用中,贯穿了大友克洋对于动画空间的认识和多种空间手法的研究,是一个运用动画媒介解决日本视觉传统形式母题的实例,也是研究动画影片中空间构成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

  • 《喜福会》:从女性文本到文化电影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化内涵。电影改变小说原有的比较纯粹的女性主义色彩,而使电影变得更具有华裔社群的一般意义,进而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从男性的视角对文本进行的改编,削弱了女性主题,而对于文化交流的反映更深化了人类追寻自我的主题。

  • 悬念技巧在电影中的运用——以影片《致命ID》为例

    悬念存在于知觉和情绪之间,是一种带有疑问性质的紧张情绪。对于悬念的定义,不同的电影理论家给予了不同角度的概述。希区柯克是一个运用电影手段制造悬疑和紧张气氛的天才,最早提出了悬念=紧张+疑问的公式。本文将以影片《致命ID》为例,通过信息悬念、自然悬念、传递悬念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