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电影隐喻略论

    电影的隐喻主要表现在镜头、音响、蒙太奇、色彩、动静等方面。镜头主要通过镜头框、整体、"歪曲事物"和夸张等手段来实现隐喻 音响的隐喻价值主要表现在预示事件的结果或未来、揭示人物心理、联系事件人物关系和增强电影的艺术性等方面 蒙太奇主要通过选择、概括、想象、联想、时空、节奏、对比等来实现隐喻 色彩主要起着揭示人物心理、强调...

  • 苏联电影发展历程回顾

    至1991年解体,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其文化教育事业,其中包括影视事业的发展曾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全面回顾和了解苏联电影艺术及其事业发展的历史,总结和借鉴苏联电影事业发展的经验,对推动我国电影艺术和影视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不无裨益。

  • 民族化: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

    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电影民族化问题予以持续的讨论。80年代对该问题的讨论聚焦于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内涵、是否需要提倡电影民族化 90年代以来的讨论着重研究大众文化与电影民族化关系问题。中国电影民族化是必要的,也是中国电影杀出重围的必经之路。中国电影民族化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

  • 论中式大片中的文化对峙

    文化的民族性作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情趣、人格追求等方面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在艺术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现代文化对新成果需要通过与传统文化的互释与重构,使之转化为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目前中式大片的美学效果来看,其对于文化尺度的运用尚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对中式大片的美学效果分析深入探讨其文化位置偏...

  • 中国影像思维的传统反思

    中国早已步入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但是,与年产量反差极大的,是中国影像作品的水平整体不高的尴尬。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两千多年来传统中国绘画中所折射出来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方式将是中国影像思维的本源。本文以中国视觉艺术的绘画传统为例,对中国电影在视觉传统思维中所受的一些影响进行了寻根性的反思。

  • 武打影视影像与武术艺术的哲学反思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和逻辑分析的方法,阐释武打影视影像与武术艺术的辩证关系。指出:武术的技击属性成就了武打影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阴阳思维及"尚巧不尚力"的思想和艺术色彩 从"暴力美学"视阈审视武打影视,体现了既彰显人性攻击本能又消解暴力的美学思想。辩证地看待武打影视影像、武术艺术与现实武术的关系,对于弘扬中华文化、...

  • “影中画”:新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

    近年来的电影市场中,不难发现许多电影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动画加入到电影中成为一种新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而动画在每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上各有创新点,这是电影产业发展中的新变革,也使观众的视觉享受更加精彩丰富。本文就动画与电影的结合来研究电影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差异浅析

    电影折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电影又是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脱离了民族文化的电影是不存在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各个国家或民族电影特色的多样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对比几部中外影视作品,论述其文化含义及其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期帮助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

  • 冯小刚电影品牌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冯小刚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文化转型的契机,他以自己一贯的平民化视角开创了风格独特的冯氏贺岁片,并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关注小人物命运,在幽默调侃中又不乏温情的冯氏喜剧再加上王中军高明的资本运作的助力,经过十年的积累,冯小刚电影已经成为具有相当票...

  •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与叙述创新

    喜剧作为一个以风格及效果来界定的与悲剧相对的美学概念,在传统意义上,多指描写生活中无价值或丑恶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表现与内里不协调的冲突,在对落后势力和丑的事物的夸张性反讽、鞭笞中实现幽默谐谑的戏剧效果。比照于电影是大众艺术和特殊文化商品的意义界定,冯氏喜剧影片风靡电影市场的独特景观显然已超出有限的自身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

  • 从《御法度》看大岛渚的电影世界

    大岛渚的影片大都取材于真实的社会事件,他的影片多是对现实生活背后深藏的真实内容的关切、对于秩序世界表象所遮蔽的秘密的探寻。性与死的主题贯穿于大岛渚的全部影片,而《御法度》便是大岛渚的代表作。本文将从理解《御法度》开始揭开大岛渚手下的日本社会,并与中国导演李安的同类型作品进行异同对比,以增加对电影与文学的理解。

  • 论中国动画艺术中“秀”美的角色形象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秀"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动画艺术中的角色形象,不仅直观地显出"秀"美的特征,而且还体现出以创作主体为生成中心的、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从而向当代动画艺术提出了富于启发与警示性的课题。

  • 三维动画技术对动画片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计算机动画是新兴的动画表现形式,给动画片本身及其产业带来了重大变革,也对其艺术表现力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三维动画技术在动画片艺术表现力方面有着较之以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劣势。如何使三维技术与二维动画的传统审美更好地结合起来,是三维动画技术已经面临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 动漫人才的职业教育与培养

    中国动漫产业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摄制的第一部动画片,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中国动漫虽有过傲人的历史,但作为产业,我们至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不论在作品产量、企业规模、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以及机制等方面,与动漫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融入这个动漫产业的大家庭,我们还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我们振兴中国...

  • 从《大闹天宫》的艺术价值看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向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动画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大量国外动画的引入,当务之急是在巨大的挑战下打造出自己的天下,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以传世经典之作《大闹天宫》为例,分析了《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场景造型、建筑造型等艺术特色,探讨了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中国动画应该创作独具民族特色、饱含民族文化...

  •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角色艺术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是出人意料的。从其成功来看,动画角色是否可以充分地展示角色造型的性格魅力,是否符合不同观众群的审美趣味,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观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是否针对不同的题材和情节内容来设计角色,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是决定动画片成败的关键所在。

  • 童年不同样:《幼儿园》与《小人国》比较

    《幼儿园》与《小人国》两部纪录片,都选择了幼儿作为镜头言说的对象,在题材选择、拍摄视角方面也呈现出诸多相似性,都能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但由于两部影片的编导在故事建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关注重心上的不同,又使两部影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 从社会历史的维度看日韩恐怖片的差异性

    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上来看,日本和韩国的关系都相当密切,然而,日本与韩国却是地理上靠近、心理上疏远。日韩两国同属东方儒家文化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共性,但由于地缘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不同,日韩两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又形成了许多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导致日本和韩国两个民族的摩擦和矛盾,也是造成两国在同样的电影类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特质的原...

  • 影片《好奇害死猫》和《秘岸》中的都市意象

    张一白导演的影片《好奇害死猫》和《秘岸》选择在其故乡重庆为拍摄背景。两部影片中的都市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意味,新旧并置的城市区域、难以跨越的城市边界以及对身体和物象的展现,表达了对身份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纠葛,展示了独具魅力的都市景观。

  • 《夜宴》与《哈姆雷特》:“摹仿”还是“分有”

    电影《夜宴》在人物、情节上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有相似之处,本文借用柏拉图的"摹仿"与"分有"的概念来说明电影《夜宴》和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之间,是否做到了形神合一。通过对《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复仇行为延宕原因的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信仰的陌生与漠视,《夜宴》没能分有大师的深刻,只是形式上拙劣的摹...

  • 《集结号》镜头语言探析

    《集结号》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度发掘了战争题材的人文内涵,成为中国主流电影的新风向。本文详细地分析了《集结号》的镜头语言,并介绍了镜头语言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在整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集结号》恰当地运用了镜头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当今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方向,使其更好...

  • 《圆明园》:数字影像写就的史诗

    1860年10月18日凌晨,圆明园这座修建时间长达一百余年的人类瑰宝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烧,有着"万园之园"美誉的旷世园林最终沦为杂草丛生的废墟一片。影片《圆明园》用实地拍摄、情景再现、数字虚拟和史料文献展现相结合的方法,从点到面共同见证了圆明园这个人类艺术瑰宝的存在与消逝,让观众在新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以期更为全面地认知历史现象...

  • 《画皮》主人公的人格面具和暗影分析

    《画皮》是一部情感大戏。本文借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剧中情节和其中细腻的心理描写,走进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和认识主人公的人格特性。《画皮》中的王生表面上是一位受人尊敬、对妻子忠诚的人,但内心充满着难以言表的对小唯的欲望 小唯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戴着一副美丽善良的面具,但心里却隐藏着妖的狠毒和阴险...

  • 《集结号》剧作结构中建构的特色分析

    冯小刚首次涉足"战场",能表现得如此惨烈,已相当不错。他用男人的坚决和利落,将观众置入硝烟、枪炮和血肉模糊中,开门见山,直插人心。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型的"文化产业",要涉及最广大的公众群以及相应的社会心理、社会体制、文化艺术机制、意识形态调适等层面,其社会受众面和文化与美学复杂度等都大为增强。当冯小刚成为这领域"第一个吃螃...

  • 悖谬情境中的《立春》

    顾长卫将《立春》置于悖谬情境之中,呈现了影像、形象、情感三个层面的悖谬。在影像悖谬中,影片的色彩、声音、空间等都显示出悖谬特征。形象悖谬中,人物在美与丑、个人追求与社会认同的二元矛盾中显现了深意。情感悖谬中,爱情、友情、亲情也在矛盾的挣扎中寻找归依。《立春》呈现了理想与现实、逃离与回归、失落与寻找等多重意蕴。

  • 略论《集结号》的电影叙事表现手法

    "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主题在《集结号》中有两个意义层面:九连46个战士舍去生命换取"义"成为英雄,惟一幸存的谷子地舍去余生的正常生活,义无反顾地为九连正名,亦是英雄。第一个意义层面的主题主要缝合了"生"与"义",第二个意义层面的主题缝合了"个人"与"组织"。本文从人物的仰拍、俯拍、慢镜头,影像符号的大小和复沓的场景及情节设...

  • 复仇中的重生

    复仇是中西方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不老的主题。传统作品中的复仇与重生是相互矛盾的,而奥地利电影《复仇》却将复仇与重生结合起来,重新诠释了重生的定义和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影片中三个主要角色的重生,展示了这部电影与传统复仇作品的不同之处。

  • 《2012》:灾难面前的人性思考

    影片《2012》运用电影语言将现代社会的人性困境给予了充分展示:在物欲满足的同时,人类陷入了自我迷失、信仰危机、盲目自大与极度自卑以及爱心缺失的困境之中,人性的困境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只有未雨绸缪,重建生命观、自然观、社会观以及宇宙观,才能完成人类的自我救赎。

  • 《海上钢琴师》:人类共同的精神隐喻

    西方后现代主义者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认为,欲望在消灭了需要的个体性和要求的幻象性之后,达到了一个本体性的境界,但这个本体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状态。而本文认为钢琴师的欲望从符号意义上讲却达到了这种境界 同时中国的道家思想中,有一种为生而知之的天才一生中与道极为接近,而钢琴师即属于此种天才。本文拟从思想渊源上寻找二者在钢琴师...

  • 对《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精神分析

    本文通过对1900的精神分析,发现他就是为批判现代社会而生,且用自己的一生为批判现代社会做出了范例。他成为弃婴的境遇预示了与现代社会的水火不容,受到的启蒙教育蕴涵了对传统观念的讽刺和颠覆。无论是他习得音乐的方式还是演奏的音乐本身都体现了他反传统反现代的无意识。他最后在"陆地"或"大海"的选择中实现了对本我的坚守,抨击了"陆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