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台湾移民社会与台湾台语(闽南语)电影

    台湾与福建、粤东属于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共同基础上的共同文化区。台语电影在国家认同和民族的认同上,强调台湾和内地同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化体系,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命运和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强调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台语电影延续了祖国内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传统。

  • 女性电影的空间建构与话语演变

    中国女性电影在建构视觉空间时经历了一次转型:前期行动在开放场所的女性被遮蔽了性别,后期退守至封闭空间的女性虽焕发了本体意识,却对自我加以精神囚禁。在不同时期,女性在影像中被剥夺的内涵有着质的区别。女性影像话语始终内植于男性中心的景观建构,因而注定遭受深度剥削。

  • 新世纪电影与文学的辩证关系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二者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事实上,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作品是电影剧本创作的基础,电影的发展又推动了文学的复兴。电影和文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二者沿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内在规律发展。也正是因为电影和文学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冲突,促进了它们之间...

  • 中国电影“大制作”的文化走偏和迷茫

    数字化电影制作技术已成为"大片"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大制作"的中国式大片却普遍遭到舆论和国人的批评。究其原因,除主题缺乏新意、乏善可陈,情节粗糙、寡淡外,其"大制作"也一片文化迷茫:刀光剑影、万箭如雨、杀戮狂欢,整体缺乏具有崇高意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想象。中国文化造就中国的观众,中国文化也会造就真正的中国式文化技术大片,我们希...

  • 张艺谋电影美学的嬗变

    《三枪拍案惊奇》的上映,张艺谋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从艺术片导演转型为典型的商业片导演。在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中,他对巩俐的美做了极致的表现;而在《三枪拍案惊奇》中,他则转向了对小沈阳丑的表现。美与丑的易位,其实也是艺术对商业的妥协,这体现出张艺谋电影美学在消费时代的审丑转向。

  • 《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中的生命之美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新的部分,它的人性内涵并不与整体意义上的"人性"内涵相一致。电影本质上属于"美之子",因而对文化有某种叛逆性。透视《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感受生命之哲学与美学的意蕴:生命的起源之美,生命的流变之美,生命的创造之美与生命的大爱之美。

  • 论纪录片《敦煌》的叙事策略

    纪录片《敦煌》叙事策略可以归纳为由人物搭建的结构框架、转换自如的人物视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作为一部娱乐化的人文类纪录片,《敦煌》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拓展了电视纪录片的话语空间,并由此为纪录片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 论《暹罗之恋》的艺术表现性

    西方现代美学认为艺术是表现,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同样深具表现之属性。《暹罗之恋》之所以能走红,就在于它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品质,通过作为情感表现的故事、具有"上镜头性"的画面,以及内在自我表现的电影音乐这三个层面的建构,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心灵中纯粹的情感世界和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从而生成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打动了广大观...

  • 《八月迷情》的后现代符号呈现方式解析

    17世纪的西方启蒙运动建构了与欲望相对立的理性主体,欲望从而被解释为一种必须加以驯服和抑制的消极的原始力量。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对现性主义的否定与反思,常常就是从对欲望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开始的,而后现代符号学关于解救欲望价值的方法论,则为当代电影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后现代符号学方法论来解析电影《八月迷情》的符号呈现...

  • 3D动画时代,“中国学派”的应对思路探析

    2009大片《阿凡达》将3D热推向新的高潮,3D时代到来了。在国外3D动画大片屡获成功的同时,国产动画却票房惨淡。曾经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到今天却渐渐沉寂。事实证明,只有继续吸收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学习西方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两相结合,才是我们在新一轮的动画大战中获得重生的法宝。此次3D时代的到来正是摆在中国动画从业者面前重振"中国学...

  • 花木兰形象内涵的女性主义解读

    文化传播过程填补文学想象空间,在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下赋予花木兰形象以丰富内涵。僭越男权文化性别秩序并取得成功的原型故事被不断丰富和改写,显示出文化产品制作者的诉求。豫剧《花木兰》中,她以"雄性化"方式要求与男性平等;迪斯尼动画片Mulan中,她保持女性特质,追寻自我,以个人奋斗取得成功;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中,她寄托于爱情来体认自...

  • 论中国体育电影的现实意蕴

    体育电影是体育与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文化产物,以其独特的视听手段呈现出体育运动的魅力来打动和感染广大观众,体育文化借助电影这一平台得以弘扬和传播。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体育电影不仅是娱乐与消遣,而且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提高国民体育意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 影响我国体育电影蓬勃发展的因素分析

    体育一直是影视界关注的题材,它不仅提供了观赏性极强的影视作品,更有利于提高体育的影响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体育电影的创作与我国体育事业以及电影事业的发展极不相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法对我国体育电影现状进行研究,对影响我国体育电影蓬勃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内涵、创新形式、提高电影制作人体育知识...

  • 论中国传统武术电影业的发展

    电影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媒介,而武术也为电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和不同以往的武术形式,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必然联系,武术与电影的结合为武术的推广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文就中国传统武术电影业的发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分析,为未来中国传统武术电影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

  •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的女性独立意识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令人荡气回肠的原因:崇尚民族英雄,宣扬民族气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一群巾帼英雄来展现民族的崇高气节;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人物形象;剧作的改编者巧妙的构思编排与戏曲情境的恰当运用;唱腔、表演以及扮相上也非常贴合人物性格的特点;剧作深刻的文化意蕴在于披着封建礼教——"忠孝节义"的外衣,宣传了妇女独立意识以及...

  •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观照下的关锦鹏电影

    随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拓展,身处后现代工业时代香港的关锦鹏,从女性心理个性体验切入,以颠覆男性中心的话语权为根基,以表现社会的变迁为根本,最终完成了对于性别二元对立观的实质超越,在共同的人性基础之上建构起性别电影,以其特有的对女性世界的深切关注和对女性心理的敏锐洞察力塑造了细腻、柔媚、生动的女性群像;又凭借其敏感的时空观念和...

  • 王家卫电影音乐的使用方式与特征

    20世纪最后20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王家卫的电影音乐可谓是电影音乐世界中成功的典范,王家卫电影给...

  • 再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张力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以华丽的色彩出众,其中又以红色运用最为突出,看似突兀的大块色彩堆积具有强大的表现张力。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张艺谋电影作品色彩运用特点出发,探寻其色彩张力。

  • 对不可抗拒力量的反抗:《离开盖比瑞拉·菲丽》

    皮特·帕恩(Priit P·m)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有些人认为他的电影让人困惑不解,还有一些人则非常排斥它,因为他的影片不像大多数电影一样能够自然而然地深入人心。或许,人们的这些反应正是皮特·帕恩所期望的,而且,怪异本身也有它自身的含义。

  • 现代性反思视野中的电影《阿凡达》

    很多人把《阿凡达》看成是一个外星球版的《泰坦尼克号》,认为导演卡梅隆不过是以煽情故事和科幻奇观取悦全球观众。笔者却认为,卡梅隆在《阿凡达》剧中将故事的寓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泰坦尼克号》剧中的故事原型是爱情,人类的灾难和遭遇只是作为背景出现来用以检验爱情的伟大,因此是自然在惩罚人类。

  • 《阿凡达》制造的电影革命与完美世界

    《阿凡达》(Avatar)是一部3D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20世纪福克斯出品。该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阿凡达》的故事叙述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

  • 谈电影《阿凡达》主题的得与失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借哈姆莱特之口为人类唱起了颂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 解读电影《阿凡达》的哲理性启悟

    詹姆斯·卡梅隆12年磨一剑的又一部力作《阿凡达》,是3D制作与真人表演结合得非常完美的科幻作品,主人公的名字依然叫杰克。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强大的影像技术,精美绝伦的画面,让观者叹为观止,感到莫名的震撼。但这不仅仅仰仗于技术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电影充满了纯真、善意、对生命的仰视和敬畏,电影呈现的主题耐人寻味,具有朴素的哲理...

  • 《阿凡达》与中国电影的明天

    随着詹姆斯·卡梅隆最新力作电影《阿凡达》在中国院线上映以来,中国影迷观影热情的高涨和至今将近6亿的票房,足以证明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为全球电影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 《阿凡达》在二元对立价值观体系中挣扎

    作为2009岁末大作,《阿凡达》不辱使命,荣登年度电影最高票房。作为一部优秀作品,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阿凡达》带来的强烈心灵震撼,才是其艺术演绎与深刻内涵相融合的极致。作品中着重表达的众生平等和对民族中心主义的不屑与唾弃,更是贯穿全片始终核心。

  • 《阿凡达》:向星际殖民说“不”

    《阿凡达》(Avatar)是美国金奖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巨作。Avatar在英文中意为天神的化身,影片中指利用地球人类基因与土著纳威人的基因培育出的混血儿,其体貌特征更接近土著,身材超高,但拥有地球人的记忆,使用地球人的语言(英语)。

  • 《阿凡达》电影原声配乐赏析

    《阿凡达》,一部由夺下11项奥斯卡大奖的好莱坞重量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经过了数年的酝酿,耗资3亿美元,再加上了4年的精心拍制的跨时代巨作。故事叙述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潘多拉星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

  • 论影片《阿凡达》的色彩运用

    时隔12年,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电影巨作《阿凡达》,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惊叹。人们议论更多的是这部电影先进的3D效果所带来的视觉震撼。然而,既然是影片,无论其技术如何先进,也都离不开场景设计、画面色彩、音响效果等基本元素,而这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影片中色彩的运用。

  • 《阿凡达》的网络效应

    “媒介具有权力”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研究所确立的一个普遍理论。电影,电视的发展使大众媒介权力话语膨胀的过程,传媒组织作为实际中的“把关人”,掌握着信息取舍、传播的主动权,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削弱了大众媒介权力话语权。

  • 好莱坞电影的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的民间故事超越了时间、地点和民族的限制,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在好莱坞以灰姑娘为原型的电影屡见不鲜,各领风骚。本文以《风月俏佳人》和《诺丁山》为例,探讨好莱坞电影的灰姑娘情结。《风月俏佳人》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而《诺丁山》则是一部男版的灰姑娘的故事。笔者认为,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喜爱,对弱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