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奖参评作品为例

    近年来的中国电视电影大多秉承写实主义电影风格,通过对当下普通人生活与生存状态的表现,直面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并鲜明地表达出编导者以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主体的文化立场,但这种文化立场还可以继续向前推进一步,在弘扬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探索现代中国新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 价值工程理论下解析中国电影产业中的缺陷及出路

    电影产业是一条能连接各项产业的统一产业链,随着电影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观众的口味也在不断攀升.如何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新的运营模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是电影产业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价值工程理论通过介绍国外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解析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弊端,并试着探求一些解决此弊端的可行性方法.

  • 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社会负面影响

    影视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同时,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审美意识形态特性的社会现象,其市场形态表征着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内涵,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视听产品为核心内容、以电影电视为传播媒介来宣扬其主题文化,从而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影视作品除了"养眼"...

  • 中国电影产业链与电影经济规模化

    新世纪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其背后的经济产业链日渐规模化,包括电影与旅游业的互相渗透、电影插片广告与企业经济利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均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影视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的高成长性的行业,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到与电影相关产业的互动性.

  •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表达

    美国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电影,同样承载了文化价值表达的责任.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为世界电影的标杆,除了豪华的制作,基于全球范围的成功推广等因素之外,其本身所表达的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即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坚强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关注未来注重创新的科技意识,不仅是美国发展壮大的动力,在某种程...

  • 潜隐在好莱坞类型片中的意识形态

    电影绝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它同时也是一种潜藏着意识形态倾向的文本,或者说电影是用视听语言编码的意识形态语言.好莱坞的电影风靡全球,它在向全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文化的同时,也在隐蔽地传播着美国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使观众在观影的时候不自觉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识.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的类型片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些虚构的人物形象,同时...

  • 革命题材电影的社会性别解读

    在《山菊花》等革命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中,女性往往以贤妻良母的角色为革命做贡献,女性的阶级角色与其性别角色紧密纠缠在一起,二者有着内在的矛盾.革命话语与传统的父权制文化语境也不无张力.电影文本巧妙地消解了这一矛盾与张力,消解的方式即让女性的阶级角色始终从属于性别角色、以性别角色来规范命名其阶级角色.

  • 《朗读者》的空间叙事

    电影《朗读者》中的空间既是叙事背景,又是叙事结构.本文试图将电影与小说进行相互比较,分析影片中先后出现的五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空间,探讨空间叙事在影片中的主要功能,解读时间的空间化、缺失空间所隐含的秘密和成长及其符号的意义.通过阐明影片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寻找隐藏在空间叙事背后的社会深层文化内核.

  • 电影《风声》与小说《风声》比较

    小说改编电影,因叙事媒介不同,其生成过程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风声》及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为研究个案,就二者的故事情节、主题、叙事、人物、场面进行比较,品衡小说改编电影的得失,由此考量小说改编电影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的无穷兴味.

  • 《三枪拍案惊奇》与赵氏小品

    《三枪拍案惊奇》是最近饱受争议的一部影片,有人说它"恶俗",是一部拉长的"赵氏小品";也有人认为它"颠覆了传统电影",是一场"革命".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与"赵氏小品"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影片确实大量融合了"赵氏小品"的风格,从而构成了与其他喜剧电影的迥然有别,但张艺谋的个人风格作为基石仍然贯穿着整部影片.

  • 电影《阿凡达》赏析

    影片《阿凡达》运用创新的3D技术和超凡的想象力为观众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该片中人类的高科技却用在对自然的破坏和那威人的侵略上,这种科技与人性的碰撞是值得人类深思的.该片所体现的科技创新精神以及对自然保护、人类发展行为和太空开发的思考给我国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 《绿茶》对女性双重人格的心理表现

    《绿茶》是一部以刻画人物心理取胜的电影,表现的是在现代都市中,一个具有人格分裂倾向的新一代年轻女性,在物欲横流的都市想要追求理想爱情时表露出的无奈、期望和挣扎等诸多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影片通过背景音乐、肢体语言、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具有人格分裂症状的女性心理做了颇有意味的探视,带给人们无尽的迷惑和思考.

  • 近期城市题材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

    本文以小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研究近期城市题材电影.虽然表现小人物的城市题材电影在以大片为主打的近期国产片中分量有限,但这小部分影片仍然在相当程度的艺术上呈现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成为时代的写照.与更早的第六代初期表现小人物的电影相比,近期城市电影中的小人物被表现得更加温情、幸福和有尊严,原因源自创作团队的观念、观众的需求以及现...

  • 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角度和文化内涵

    在"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父亲是中国电影中关于家庭、国家、社会和文化想象的重要能指符号.本文通过对西方"天父"情结的阐释,将中西影片对"父亲"这一角色的迥异理解进行比较,引出对中国影片中惯有的"原父"意识的理解与分析,并以几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影片为例,深入剖析影片在表现"原父"情结时的文化艺术内涵,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

  • 贾樟柯电影: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

    贾樟柯作为"70后"新生代导演,以其独特而平实的影像取得了世界影坛的关注,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成为艺术电影的代表,探究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其电影打动人心的力量是时代的良知.贾樟柯的电影不仅关注中国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人物,而且也关注和呈现底层人物的生活空间.他以平等、冷静的旁观方式将那些在社会发展中被遮蔽的人和事真实地呈现在银幕...

  •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阿凡达》

    《阿凡达》是美国导演卡梅隆最新推出的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本文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了电影作品《阿凡达》的虚构作品的超越意义,即卡梅隆导演及编剧们超越自我道德的内容、虚构的效果、创造可能的世界、自我探讨以及生态危机等,将杰克从一个现代人的道德观慢慢塑造成为一个能与大自然共存的道德观,体现出卡梅隆导演及编剧们...

  •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形象解析

    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先后获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多个奖项,成为日本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取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片中汤婆婆的人物刻画尤为深刻.本文旨在通过《千与千寻》中汤婆婆形象由恶变善的转变,展现人性善与恶激烈地碰撞,揭示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纯真、忠诚...

  • 甘肃题材影视剧艺术特色管窥※

    甘肃题材影视剧艺术特色在西部影视剧共性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通过表现独特的自然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痕迹,展现了"崇高美、阳刚美"的人文情怀;通过表现多元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趣味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塑造了瑰丽的视听造型;形成了有文化识别性题材类型和地域区别性景观资源的影视作品,在拍摄形式...

  • 李安:传统与现代接榫处的"文化回流"

    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李安作品中的传统因素占据了上风,至少,从外表看来是如此,但是,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的"内核","父亲三部曲"就不可能成功.与其说《卧虎藏龙》是一部武侠片,不如说是李安试图通过"功夫"这个符号向西方展示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电影.巧妙运用西方文化背景,因此达到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是李安电影能够被中西都接受的重要因素...

  • 反思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反思作用

    许多评论者认为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具有深刻的反思战争的作用,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本文从四方面说明其对战争反思作用不大的原因:第一,电影的表达特点决定电影对战争不能起到深刻的反思作用.第二,重构历史的失误削弱了战争三部曲对现实战争的反思力度.第三,多主题的混杂冲淡了对战争反思的力度.第四,观众观看电影的预定心态进一步冲淡其教育意...

  • 评影视创作中的"高希希现象"

    一切艺术作品对生活的直译与展现都不如影视作品来得直接,影视作品复制着我们身边的人、事、情、思想,甚至灵魂.一个优秀的影视导演总能从细微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地让春风吹遍大地,让情怀满人间.高希希就是这样的导演,在现代速成的文化快餐中,为你送上一道值得品味的佳肴;在迅速膨胀的欲望都市里,留下一首纯净的赞歌;在逐渐迷失的心灵世界中,撞起...

  • 宫崎骏动画角色研究之模式化的反角

    宫崎骏动画塑造了两类模式化的反角,其中"变好的坏人"在宫崎骏动画中远远多于"十恶不赦的坏人",这实际体现了宫崎骏"人性是可变的"思想,是宫崎骏随着对生活认识的深入,对战争、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看法所致.

  • 《钢之炼金术师》主题分析

    《钢之炼金术师》建构了一个等价交换的世界,它有着清晰的社会结构和不可动摇的运行法则.剧集中的社会结构体现出鲜明有序的层级关系,人员的调度遵循着一定的规则,种群的界限也泾渭分明,这种社会结构服从于等价交换法则.剧集中的等价交换法则凌驾于道德之上,容易导致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分离,并牵涉到科学伦理的问题.

  • 透视《余震》与《唐山大地震》不同的文化心理

    200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旅加华人女作家张翎被冥冥之中的痛感击中,五六个星期之后,《余震》出炉,这篇作品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 2010年7月22日,根据《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中国全线上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灾难片,而是家庭伦理情节剧.文艺报总编...

  • 国产电影中的人性情节及《唐山大地震》对人性的启迪

    一、国产电影中的人性 人性,即人的本性,是人通过自己的社会性的生命活动,形成或获得的全部属性的综合,亦即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人性是人类社会化后生命特征的抽象性表征,人性由于时代不同,给予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首先,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可以称为生物属性,主要是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之性,即作为自然人的体质、生理构造、形...

  • 《唐山大地震》:浴火重生,心灵救赎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是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创作的,通过特技镜头展现灾难场景、再现震撼历史的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奔逃呼号,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但它又不是一般的灾难片,灾难场面只是一个噱头,灾难摧毁的不仅是房屋更是人的心灵,所以《唐山大地震》讲的是让人惊心更让人动情的感情、心理故事,它帮助观众完成了一次心灵释放....

  • 《唐山大地震》:心灵世界的破碎与修复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纪实文本的影像化,它以地震作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龙凤胎姐弟因唐山大地震而改变命运的故事.它用大部分时间讲述的是余震,一个地震劫后余生支离破碎的家庭,横跨32年抚平伤痕的心路历程.影片追求的不是场面的宏阔、视野的震撼,而是一种更令人心灵震颤的表达.剧本《余震》的作家张翎表示,小说强调的是一个"痛"字,通过对疼痛淋...

  • 《唐山大地震》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何谓色彩?色彩即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就其本质来说,不过是波长不同的光线而已.色彩就其本身并无情感,但是,人们却是通过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获得大量信息的.春夏秋冬,风云雨雪,金木水火土,酸甜苦辣咸,这一切变化对人生带来的影响无不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

  • 符号学理论分析电影《麦田》

    符号学电影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我们用于解析电影作品是很有意义的.2009年上映的《麦田》虽然被一些评论者视为无意义之作,但我们将之置于符号学理论的视域内,还是能发现在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深刻联系中导演表述自我的努力.

  • 《悲情城市》:无情至极现悲情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通过一个普通大家庭的变迁折射出宏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一段关于时代与命运的台湾史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看似琐碎而平淡的生活流中,导演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得以展现.导演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以及对于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