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趋势与创新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整个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影产业的发展,金融风暴席卷了华尔街,使好莱坞这个依赖投资银行的文化基地陷入困境,也给中国的电影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电影的投融资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瓶颈,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金融业与电影产业的密切联系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电影...

  • 浅谈中国本土电影的民族性

    电影是一个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本土电影在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世界性多元电影思潮的影响下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中国各时代的本土电影彰显了自己的民族风貌。本土民族电影大多取材于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故事,在内容的表达上,显示东方韵味的民俗和文化。对于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过浩大的现实磨难的民...

  • 浴火重生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由来已久,曾经有过辉煌、坎坷,也有过发展中的无奈。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影产业化使现实主义创作再次陷入窘境,而《唐山大地震》将弘扬主流精神、满足观众需求、市场化运作与现实主义创作特点进行巧妙结合,使得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在商业化的创作环境中找到生存契机,是我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成功试验。

  • 论红色经典翻拍和改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曾经的似乎已经被规约了的"历史",因为有了新的言说和解读空间以及新的话语资源,而变得越来越多意起来。尽管学术界对"红色经典"的翻拍和改编批评多于褒扬,但笔者认为,这种翻拍和改编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贴近民间、颠覆宏大叙事以及对人性的表现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而"红色经典"开始走下...

  • 美国新酷儿电影亚文化传播特征及反思

    美国新酷儿电影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从边缘向主流逐渐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酷儿亚文化在传播中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变迁。新酷儿电影充分利用后现代观点和美学风格,在后现代语境下,原本固有的群体认同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获得了更多新的文本阐释意义。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阐释酷儿亚文化传播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电影产业的...

  • 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态势

    探究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态势,就需要理清影响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几个决定因素。我们只有理清了这些决定因素所蕴含的文化因子——当前时代的文化潮流、观众的文化娱乐消费观念、电影公司的文化选择以及电影导演的文化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来判断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态势。

  • 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凯歌再起的原因与启示

    南北题材电影在韩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征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自"《生死谍变》事件"至今,韩国一系列南北题材电影所呈现出的变化现象直观地反映出了韩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内在问题。本文在对韩国本土电影重点扶持政策——银幕配额制缩减前后的部分典型南北题材电影变化现象进行分析后,阐述了期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得失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

  • 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影视应用

    布莱希特以"间离效果"为理论核心构建了欧洲崭新的戏剧美学体系,他以尊重观众自我思考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演员表演的"陌生化""叙述性戏剧体系"等观点,这些观点在给戏剧创作开辟新路径的同时,也为影视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本文即以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为理论支持,探讨布莱希特理论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实践。影视作品中"间...

  • 《白噪音》的戈达尔式电影叙事

    唐.德里罗是当今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创作题材的多样性和叙事技巧的独特性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欧洲电影,尤其是戈达尔的电影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对话体、跳接和碎片化、拼贴三个方面分析其代表作《白噪音》中所体现的戈达尔式电影叙事特征,以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解读。

  • 《无人驾驶》:“新城市”情感话语的一种尝试

    《无人驾驶》延续了张杨对话现实的创作个性,但作为一种"新城市"情感话语的尝试,影片并不算成功,影片的"真爱"元话语正在经受新社会现实的挑战,个体情感在遭遇现代消费城市释放的欲望时举棋不定,真情至上和物质主义的二元对立关系消解,在尚未建立令人信服的新的社会共同体之前,张杨依旧借助传统的情感理念来完成影片的价值建构,显示了影片立...

  • 论电影《南京! 南京!》与《拉贝日记》的美学意蕴

    电影《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艺术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演绎了一段悲壮感人的故事。影片对无情战火造成的生灵涂炭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对战争中的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电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艺术风格朴实凝重,包含着醇厚的美学意蕴,体现出景实、情浓、气壮、质厚、韵...

  • 论《非诚勿扰》对白中的语用预设

    电影《非诚勿扰》是一部反映都市男女征婚的喜剧片,自热映以来,剧中人物的精彩对白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本文结合语用预设理论,对其中的经典台词进行重新释读,从而进一步体味语用预设在成功的言语交际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即:保证顺利交际的首要条件;进行技巧交谈的重要手段;表达言外之意的有效途径。语用预设往往从不同角度综合发挥作用...

  • 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

    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集合了古典与现代/后现代的多重意蕴,若从康德哲学的视域来分析,《放大》通过建构一个视觉世界来表达对知性和技术的怀疑与批判,从而导出对"信仰"世界的共同体认。该片的哲学意蕴在于:看到现象与真实的距离,有限度的知性不能到达"真实"本身(本体世界)。《放大》的终极意义,就是要回到一个"信仰的世界",世界的真...

  • 谈我国近代电影歌曲的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有声电影初创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时代,近代电影歌曲迅速成为流行最快、大受欢迎的歌曲类别,电影中的独唱歌曲也成为广泛传唱的一类独唱曲。歌曲在电影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电影的种类有区别,音乐在影片中的位置、所起到的作用和分量也有所不同,但各具特色。一首优秀的电影歌曲(插曲或主题歌),能够给观众留下难...

  • 互文性理论在影视批评中的运用

    互文性理论强调任何文本的成形在于同其所处符号系统中的其他文本产生联系,并对它们进行吸收与转化。通常可以用三种方法来结合互文性理论与影视批评:第一,考察小说文本或剧作与经它改编过来的影视作品之间的互文性。这其中涉及文化语境、性别、种族、宗教、民族等因素;第二,考察同一类型或题材的影视作品之间的互文性;第三,考察同一导演或演员...

  • 疏离于主流文化的“大话”文化

    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并彰显大众意识的"大话"文化,独具"无厘头"的表现手法和戏仿的叙事思维方式,自粉墨登场以来不断被当代人热捧,并与主流文化相悖相离,随之引发成文艺理论界一个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探讨主流文化、"大话"文化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疏离状况,以影视《大话西游》为例,阐析"大话"的文化内蕴和文化语境。

  • 民族自恋心理:抗战题材电影中他者形象的塑造

    狄泽林克曾说过:"每一种他者形象形成的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成。"本文借助对抗战题材电影中日本兵形象的解读,来理解我们民族对塑造某一种日本兵形象的偏好——或凶残或具有良知。任何的艺术创造都难以摆脱本国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而自恋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情感或价值观念,因此...

  • 浅谈影视作品片头的视觉艺术体现

    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的富有影响力的艺术,片头作为影视作品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体现了影视作品总体的风格,展示了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视觉上给观众造成强大的冲击力,具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本文从片头的画面和字幕两方面分析影视作品片头的视觉艺术体现。

  • 论《潘神的迷宫》的主人公心理防御机制

    由吉列莫.德.托罗导演的著名影片《潘神的迷宫》,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生在西班牙一位12岁的女孩儿奥菲丽娅身上的故事。影片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演绎了奥菲丽娅孤独而短暂的生命历程。影片中的奥菲丽娅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无力抗争的她便采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逃避,从现实中逃到虚幻的世界,在虚幻的神界她找到了仁慈的父亲和母...

  • 从城市叙事空间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随着影视文化产业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城市空间成为电影挖掘的重要的"场域",最能呈现当代人的精神内核。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城市空间——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和职场空间——世界500强DB公司,不仅承载了男女主人公对事业成功和权力欲望的追逐,也坦露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的焦虑和自我的迷失。从中我们看到电影不但赋予了原小说...

  • 从影视作品看汉日情态表达的异质性

    在影视作品中用类似手法设计的台词,却引起了观众截然不同的反应,除了外在因素,还有着来自语言本身特性的影响。日语中表示主观内容的情态表达部分形态比较分明,使用规则比较细致,属于显性类型,对日语运用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而汉语中的情态表达则比较简单,灵活,偏于隐性,对使用者的束缚不似日语明显。因此,才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 世界音乐视野对电影音乐研究的意义

    针对电影音乐研究中对于世界音乐运用的关注度远远不够的现状,本文利用多部电影作品作为分析样本,对于其中音乐的风格特征、音乐与其他构成元素的依存关系以及音乐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索电影音乐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以期有助于电影音乐研究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并试图理清电影音乐价值观领域存在的一些误区,为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一些方...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导演艺术风格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为美国著名的电影大师,他的导演艺术风格是具有独特性的。研究他的导演艺术风格有助于我们了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独特个性以及运用电影技术的手段,懂得好莱坞的大众文化传统,探索好莱坞风靡全世界的奥秘。

  • 李安“父亲三部曲”伦理意识与文化传承

    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但出身于一个传统文人家庭的李安,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从"父亲三部曲"系列到《卧虎藏龙》,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思想是他始终关注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对李安早期电影"父亲三部曲"中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思想的解读,来追寻李安的创作倾向,展现李安独特的文化视角;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探问前二者对李安后来一系列华语作品的影...

  • 论王童电影及其贡献

    王童作为台湾新电影时期重要导演之一,其地位却一直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重新审视王童的电影及其贡献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纵观王童电影创作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尝试期、成熟期和巅峰期三个阶段。王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戏谑传统,发展了中国战后喜剧电影政治批判、讽刺与隐喻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把...

  • 解读宫崎骏动画世界的丰富“谜语”

    宫崎骏,一位当代动画界的代表人物,当代的动画大师,其作品能使许多人得到共同的话题,其思考渗透在热爱生活的人们心中,其艺术冲破了语言的表述。本文分析和解读宫崎骏动画作品的演变过程,从故事兴趣点、表达方式与制作技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宫崎骏动画作品的鲜明特点,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其作品背后的神奇经历。

  •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文精神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揭示当代社会正外于信息社会重构多元化的人类文明的21世纪,艺术的多样性与异质文化的共生是动画电影的最为关注的课题,他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和倡导人与自然共生融合的理念是其作品中心思想。他以人类的科学思想和精荚文化意识的优秀作品传播着大爱无疆的人文内涵,也是艺术家创作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和义务。他那具有强烈民族意识...

  • 探析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画在增强影视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应用方面、动画在影视作品中重要应用的误区、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原则、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前景四方面来探析动画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应用。

  • 河北民俗文化采借与动漫产业发展

    河北民俗文化资源与创意相结合,能为我省动漫提供更广泛的创作思路。在剧本创作上充分挖掘、利用河北民俗文化资源,是提升河北动漫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快河北动漫产业发展步伐,打造燕赵特色的动漫原创品牌,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为我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采借民俗文化资源,同时在动漫设计中注入新的时代基因,使其适应...

  • 动画片中场景陈设与道具设计的作用

    场景和道具设计是概念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整体世界观设计的传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与时代,还对影片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道具不仅是简单的陪衬,它在很多时候甚至超过角色的其他方面成为其个性外化、标志性的视觉符号。这两者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画影片的背景、效果、风格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