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海角七号》:台湾本土电影的一道亮丽彩虹

    在喜剧片类型的外衣之下,《海角七号》隐含的主题是:在全球化时代,台湾如何寻找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如何确立自己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充分利用本土人才和本地资源?怎样处理与国外资本和国外人才的关系?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中,如何保护并发展台湾本土文化?在艺术上,该片摒弃了台湾新电影所确立的长镜头、深焦距、定镜拍摄等手法,叙...

  • 中国当代电影批评需要“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作为指导原则

    中国当代电影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多元发展期,电影批评也面临来自文学艺术、文化热点、商业利润、社会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诸多可供电影批评使用的批评标准中,"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对于电影的批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性原则,并且这一指导原则对反思和批判中国当代电影批评的历史和现状能够发挥坚定且灵活的参照作用。

  • 80年代中国电影的纪实美学

    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美学旨趣上对现实主义的归趋,是时展的要求与现实主义理论之间历史性遇合的结果。作为一种舶来的电影美学理论,巴赞纪实美学的介绍和引进,对80年代电影在美学上进一步走向现实主义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长镜头、景深镜头、场面调度等现代电影语言的借用和纪实性影像风格的营造,是巴赞纪实美学对80年代电影的主要贡献。然...

  • 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涉及母亲、妻子、"第三者"三类,母亲形象始终如一,即站在男性的立场运用男权话语规训儿媳;妻子形象因"祛魅"而经历了由叙事中心向边缘的游移;"第三者"的形象既有邪恶的潘多拉也有纯洁无辜的灰姑娘;叙事中女性的角色在变,不变的是女性从属的映衬的非主体的地位,男性始终掌握着话语权。

  • 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外宣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载体。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电影才能更为有效地对外传播国家文化。《功夫熊猫》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异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可行性,也看到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美好前景。我们可以在借鉴好莱坞国际化策略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来,挖掘自己的优势,灵活主动,把电影外宣的工作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结合起...

  • 阿凡达式美学:科技包装与神话原型内核的缝合

    《阿凡达》利用数字3D画面、电脑数码特技、巨幕等最新的电影科技对虚拟的"类地球"景观世界——外星族群纳威人的家园潘多拉星球的宇宙结构、神灵体系、化身特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想象性表达,在为观众提供视觉审美和想象空间的同时,还对人类的原始思维与远古神话原型进行激活,并自觉对人类当前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哲学美学的思考,因而从根本上成为...

  • “礼乐仁和”是谓大同——小析胡玫版《孔子》中对孔子儒家理念的诠释

    胡玫导演的《孔子》上映之后,遭到了如潮的恶评。很多观众反映剧情平平,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吸引眼球的大场面。本文暂且不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是否成功,仅从这部电影所展现出的孔子仁学理念的精髓和其坚韧的信仰和品质角度,去分析胡玫电影中的正确与偏颇之处,并讨论这部影片的价值以及儒家学说对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信仰缺失和思想空...

  • 美国恐怖电影的文化价值浅析

    恐怖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文化忧虑和社会危机。恐怖电影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其取材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美国恐怖电影尽管不是一枝独秀,但作为一种成熟并带来高额票房收入的片种,从很多方面反映了美国的文化及现实。本文从几部著名的美国恐怖片入手,就其文化价值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帮助人们在欣赏恐怖片...

  • 解析电影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2010年《阿凡达》IMAX的突袭,代表着人类的视听感官体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有人说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IMAX群众普及教育,亦是CG技术的一次空前展示,殊不知IMAX来袭预示着电影中虚拟现实技术离我们已不再遥远。本文追寻当今电影数字技术发展轨迹,以CG三维图像生成技术、IMAX3D高分辨率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为理论支撑,结合虚拟现实的技术特性,...

  • 影视传媒的口语化表述

    信息的高度集散式传播为现今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提高了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人们被迫多方收集信息,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传媒凭借其巨大的传输优势和日新月异的传播能力,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人们的要求而成为最佳的选择。在所有的传媒工具中,一定时间段里电影、电视以其不可...

  • 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析

    本文先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格内涵进行了探讨,从民间故事、传统戏曲、中国绘画、民间工艺美术等方面,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的表现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唯有坚持民族化的创作风格,中国的动画电影才能继续存活和发展下去,才能在全球化和民族化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 中国文化在迪斯尼动画中的阐释

    迪斯尼动画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迪斯尼动画与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的结合,将它在本土文化这样一个背景中展现出来。本文就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部在国内备受欢迎的迪斯尼动画为例,展示中国文化在迪斯尼动画中的运用。

  • 轻松与幽默中的严肃和深刻——评奥斯卡获奖动漫电影《机器人瓦力》和《飞屋环游记》

    奥斯卡的大部分获奖影片是经得住历史考验和时间淘洗的,能带给广大观众非凡的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对奥斯卡获奖动漫电影WALL-E和UP的赏析,揭示了其魅力所在,动画片不仅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要有深刻的思想性。

  • 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重要性

    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优秀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衬托和铺垫作用,而且对于渲染环境、突出主题和增加艺术感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从电影人物活动空间的角度可以将场景分为内景和外景两种,商业电影中场景的设计有凸显时空关系,使商业电影的情节更加富有吸引力...

  • 《哈姆莱特》:走向大银幕的意义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为人类文学的发展留下过无数艺术的瑰宝,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作为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之一《哈姆莱特》在他艺术成就的道路上也堪称是里程碑式的标志,无论是经久不衰的故事情节,还是发人深省的人性探讨,都对当代文学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作品本身始终...

  • 破解《心灵的小河》中人和鸟的不解之缘

    生态电影《心灵的小河》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江西农村为背景,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示江西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为主题,尽情抒发赣鄱地区人鸟相依相恋的情结,展示了人和鸟诗意栖息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

  •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写于1950年,中间经过近30年的修改,直到1978年才将这篇小说和其他两个小故事《相见欢》《浮花浪蕊》结集成《惘然记》出版。《色·戒》在2007年被李安搬上银幕之前,这篇小说一直被淹没在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中,并不很为人们所注意。本文通过对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和李安电影《色·戒》的解读分析对比,认为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

  • 电影《廊桥遗梦》与《色·戒》情感历程的对比分析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文电影《廊桥遗梦》与中国电影《色·戒》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从社会历史意义、故事情节、细节刻画、人物台词、影片结局等几方面展现出其相同性与特异性,着重对比分析了中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情感认知和历程。

  • 试论电影作品著作权的行政保护

    电影作品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特殊作品。我国电影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着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种不同模式。对此类作品的行政保护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对电影作品著作权的行政保护还很不到位,存在着行政保护主体不明确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电影作品著作权行政保护除加强国家版权局行政保护执法力度外,还应强化与著作权...

  • 浅析植入式广告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观众对传统硬广告的接受度也逐渐呈下降趋势,这也就促成了一种新型广告——"植入广告"的发展。影视艺术作品中频繁使用植入式广告也随之成为流行趋势,在坚持影视作品内容本位原则的基础上要结合品牌或产品自身的特点与目标人群相匹配。植入广告将成为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

  • 浅谈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广告植入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作品当中。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让观众们"不能承受广告之重"。《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广告植入更是过多过滥、盲目植入,从而使得影视作品与广告"本末倒置"。不断改进影视中的植入式广告,实现广告产品与影视作品的双赢局面,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 《让子弹飞》:鸿门盛宴狂欢后的孤独挽歌

    作为导演和演员,姜文都非常成功,他以疯狂的艺术精神在电影商业化浪潮中追求"经典"与"传奇",改写着当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历史。贺岁喜剧大片《让子弹飞》,以他近乎偏执的"艺术至上"观念,手法戏谑幽默、隐喻互文,将你来我往的官匪冲突,用层出不穷的搞笑台词,在黑色与血腥中打拼着中国电影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孤独王朝。

  • 《让子弹飞》:诗意的怀旧与霸气的黑色幽默

    姜文以一部《让子弹飞》的电影再次创造了中国影视票房的神话。这部电影有着艺术性的追求和让人在笑声中有所感悟的黑色幽默。姜文的电影一直强调其艺术的追求,男性电影中的女性亮点也不容忽视,而想象力更是贯穿其电影的始终。姜文站着赚钱的豪气幽默、影片荒诞的魔幻幽默风格和科恩兄弟式的幽默更是将影片的黑色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 佛学视域下观照《非诚勿扰2》

    作为2010年的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以下简称《非2》)再次彰显了冯小刚影视美学理念的变化和提升,在《非2》中我们看到其喜剧因素的背后隐现着中国古代哲学中佛家的思维方式。本文旨在透过这部影片浅层的爱情故事分析其内在的深蕴,即在佛学视域观照下体味影片对于爱情和友谊、对于生命和人生等命题的人文关怀。

  • 悲情电影《赵氏孤儿》的人性重塑

    电影《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2010年的新作,改编于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影片以宏大的场面、独特的视觉造型以及多样化的镜头等艺术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一段爱恨情仇。这部影片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表达忠信的概念,也给这个古老的悲剧题材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体现现代人价值观念下人性的反思与重塑。

  • 从电影《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后殖民意识

    张艺谋作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其作品往往被中外电影界有意赋予各种意识形态色彩,后殖民也是分析其电影的重要角度。《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近年来的回归之作,其后殖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情感内容反西方的物质殖民;以淡化历史反西方的政治殖民;以素朴美学反西方的文化殖民。

  • 笑和泪中的思考——评电影《鬼子来了》

    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颠覆了传统抗日电影的神话叙事,没有英雄人物高大形象和可歌可泣之英雄事迹。电影选择了看似卑微的民间日常叙事:挂甲台的村民对待两位俘虏的前前后后及其结果,通过看与被看、现代与前现代、荒诞与反讽等一系列视点与策略,实现了对抗日叙事的另类言说,而其中的民族寓言则不得不引起人们在笑和泪中的沉重思考。

  • 浅议电影《三峡好人》的记录特色

    研讨贾樟柯导演作品的纪录性或者说纪实性、写实性的论著很多,而且这些论著联系到了多个不同的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触及,已经清理出来一些成形的轮廓,本文只是在此基础上试探着延续一点可能。对记录性继续做一些局部的追踪分析似乎是可行而必要的,因为记录性在《三峡好人》中的运作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笔者把这个问题带入《三峡好人》进行观察,以此...

  • 解读《征婚启事》:戏中的百态人生

    本文对影片《征婚启事》的故事叙述、人物表现、深层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其场景选择、叙述模式和视角方面的独特性,人物表现的本色、表现生活的真实性以及它所蕴含的"遇见和错过"这一人生命题。

  • 《活着》引发的思考

    《活着》这部电影通过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福贵、家人及其朋友的戏剧性的曲折人生经历,折射了生活在中国旧社会的人们是如何坚强地活着,表达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活着》这部电影进行总结,将对当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重要意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