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大善之美——论奥斯卡“大片”艺术之“大”

    奥斯卡大片艺术的突出本体特征之一就是“大善”。所谓“大善”是指奥斯卡大片擅长营造的那种特别震撼人心、特别感人肺腑、特别净化心灵和特别陶冶情操的德性力量。在奥斯卡大片中,“大善”主要有三种突出表现形式:一是真爱,即超越世俗观念、金钱财富甚至宝贵生命的伟大爱情;二是正义,即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的善的最高价值;三是...

  • 论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表现模式

    战争题材是中国电影拍摄最重要的传统题材,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占据了中国影视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全国百姓的教化作用。但是,中国战争题材的电影,因为过分追求其政治意义,已经陷入到了一种世俗化、类型化与僵硬化的程度。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表现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模式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

  • 浅析中国电影的文化资源与类型叙事

    中国的类型电影正臻于繁荣,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对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来说,面对好莱坞电影的进入和亚洲新电影的崛起,我们正在逐渐丧失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表述权。本文通过对文化资源本身是否具有类型叙事基础及文化资源如何在类型叙事中表述自身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要将文化资源与类型结合整合到国家文化战略中,积...

  • 技术进步下电影声音媒介的审美接受特征——从感知到沉浸

    本文是对技术不断进步下的电影声音的审美不同接受方式的嬗变进行分析,从早期“入乎其内”。在追求技术本位中电影声音听觉感知的审美接受,到“出乎其外”,模拟技术中电影声音对于画面视觉延展的感悟接受,再到数字技术发展下“入内”与“出外”的融合,即数字技术下电影声音沉浸式体验的共鸣,使接受主体对电影声音的审美接受不再是被动的,...

  • 从讴歌走向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新中国战争片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片的叙事进行了梳理,认为新中国战争片叙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政治文化下的英雄成长赞歌、经历浩劫后的文化反思、战争的“在场”体验与社会文化批判、战争片的多元发展。

  • 电影史第三分期中日电影民族化探索比较

    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和同处于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1945—1967)的中国电影在探索民族化创作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这世界电影的变革时期,中日两国的电影业都面临着现实世界的制约和恶劣的政化的风格来进行创作,而中国导演则在电影里引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开创了向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传承之风,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特殊美学风格。

  • 浅论电影媒介的艺术特性

    在19世纪,科学和技术变得突飞猛进,这就为电影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同时解决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主要的技术问题。电影,其艺术的媒介表现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它是电影艺术的历史起点,与其他门类艺术有本质的区别,其重要特征就是灵动、具体以及直述,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有根本的区别。本文通过阐述电影的媒介表现——运动着的声画影...

  • 论电视散文的艺术美学特征——从影视编导视角出发的审美初探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电视节目形态发展迅猛,各种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戏剧、影视作品层出。本文以前人研究较少的电视散文为对象,结合影视编导与美学相关理论,对节目的艺术、美学特征,以微观为切口进行论述。笔者主要以编导的视角,从摄影风格、镜语特征、视听语言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求对此类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有益经验。

  • 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特征及策略

    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体育电影作为体育精神与电影艺术结合的新型电影题材在我国电影事业中逐渐展露出自身的艺术价值,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振兴做着巨大的贡献。中国的体育电影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电影艺术的转型影响,逐步突破原有的传统创作观念。然而由于我国体育电影创作思路较...

  • 浅析电影中的声音

    由于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视听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简单的声音配置了。人们终于逐渐意识到声音在影片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好的影片银幕形象和空间塑造是由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成的,声音在这里充当的绝不是“配角”,有些时候甚至可以成为影片的独特因素,超越画面之外表现出更深层次的喻义。电影声音的构成,因其复杂有...

  • 浅谈对影视艺术彤式创新的探索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成为惟一将美学功能转变为市场价值的一门学科,如今影视艺术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于影视艺术形式也随之打破固有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从19世纪90年代的老电影到今天的3D影片,从20世纪40年代的黑白电视节目到今天的数字化电视,在较短的时间内影视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

  • 电影《亲密敌人》营销策略探析

    2011午末,在《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两部大片强势夹击下,电影《亲密敌人》仍取得出色的票房成绩。其成功的原因在于重视营销基础,调研市场,确定档期量身定做,植入式广告保驾护航,营销手段创新。《亲密敌人》营销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要想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就需要做到市场定位准确、档期提早确定、科学合理使...

  •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多元文化景观

    希腊国宝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深受古希腊哲学、神话的熏陶,又受拜占庭文化、现当代文化和希腊民间文化所影响,这些文化因子汇集于他“另一个希腊”的建构之中,他通过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视像、言辞和叙述中对历史文化进行移用、转接和编改,最终使其电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汇集成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诗。正是对这些文化的观察、体悟和...

  • 论张艺谋电影特殊色彩符号展示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由色彩组成,色彩也就成了电影的重要艺术形式。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在他的电影中色彩艺术的发挥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用诗来形容张艺谋对色彩的应用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可谓一场华丽的“色彩盛宴”。张艺谋运用极富创造性的色彩增强电影的艺术效果,构成了电影独特的色彩艺...

  • 论当下中国动漫影视创作的审美反思

    中国动漫影视发展已经具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曾在世界上形成了动漫影视的中国学派。目前中国动漫数量已是世界第一,但质量普遍较差。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动漫形成了一股单纯追求数量大超越的浮躁之风;中国动漫受众低龄化钳制了中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缺乏创意;中国动漫主要依靠模仿抄袭;中国动漫实行审查制阻碍了动漫创作的发挥。为此,中国...

  • 试论当代艺术与动画的结合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当代艺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行为艺术、裸体作画、头发书写、拼贴、现成品、影像、装置等,艺术家们调用了各种能想到的媒介来满足其观念的表达。但动画这种形式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运用到当代艺术中的。近几年随着电脑动画软件的普及,为一个人完成一部动画短片提供了技术保障。一些敏感的艺术家开始...

  • 游戏动画片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剖析

    本文基于游戏动画片的概念、特征,从寻求动画片的审美趣味上升到文化内涵的层面并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国内外典型的游戏动画片的艺术特色,就当前中国游戏动画片存在还没形成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风格的问题,提出希望能在立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主体性民族文化的游戏动画艺术体系。因而,提高我国游戏动画片的创作制作水平。

  • 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的探究

    传统意义上对黑、白、红的映像,是局限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经历中,加之我们对颜色本身的自我感受而下的定义。黑色的高贵,白色的正义天性,总是被用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但是人们因不同的成长经历与知识储备,在大的环境下对颜色又都会有一个主观的看法,影片《我在伊朗长大》也正是抓住这一特殊剧情表达元素,很好地运用了黑、白、红...

  • 传统动画制作流程及主创人员职能

    动画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它不仅需要创新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环环相扣的制作团体。了解动画制作,先从了解动画制作流程及主创人员职能开始。本文分别讲述了传统动画制作流程及编剧、导演、动画师、动画音乐人等动画主创人员的职能分工,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整个影片服务,只有各个环节精益求精,认真严谨,才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

  • 翻拍电影的文化解读

    翻拍类题材电影的频频出现,集中反映了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短板与焦虑,由于经济驱动力下的功利与浮躁所导致的文化原创力不足,是翻拍类电影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借助翻拍,电影制作人可以丰富自己的创作题材,为自己的作品贴上品位的标签,还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再创经典的机会。同时,翻拍类电影也受到经典原型和大众文化守成意识的...

  • 英文电影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融合逐渐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影来源于生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文电影题材多样,能够充分反映出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有助于中国观众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的内涵,接着探讨...

  • 从电影《美丽新世界2:埃及任务》透视法国式幽默与文化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和历史的国度,在电影《美丽新世界2:埃及任务》当中,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和法国人深埋骨子里的人文情怀,展现了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文化。法国人的幽默是别具一格的,该电影正是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法,把法国式幽默渗透到电影的每个细节,从法国式幽默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了解了法国文化。本文立足于这部电影,通过截取内...

  • 解读电影《雪花秘扇》中的民俗礼仪

    电影《雪花秘扇》改编自美籍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英文小说,它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柔丽清婉的情感故事。影片阐述的这种纯美的女性情谊颇为扣人心弦,而其中所贯穿的民俗礼仪文化更是别具魅力。本文对影片中的民俗礼仪作了解读,它们分别是:流行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哭嫁”习俗;世界上惟一的女性文字——“女书”;...

  • 励志电影《阿甘正传》与《叫我第一名》之对比分析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与《叫我第一名》是两部不同时代的影片,各有其特点。但是,两者在主题上都具有鲜明的共同点:同属于励志类电影,都深入刻画了青少年残障者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不幸的童年经历、伟大母爱的呵护、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美国梦”所代表的信念四个方面指出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从故事的原型和父亲的角色方...

  • 《塞拉菲娜》与《立春》主人公命运比较

    如果说商业影片是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运用大量的视听感官的刺激,来追求票房和其衍生的市场价值的话,那么,文艺片追求的则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及人物本身的塑造。法国电影《塞拉菲娜》和国产电影《立春》关注的都是小人物的命运,注重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塑造,有较高的艺术内涵。本文从《塞拉菲娜》和《立春》这两部影片中,对主人公悲...

  • “人性”的深度如何开掘——豫剧《程婴救孤》与电影《赵氏孤儿》比较

    豫剧《程婴救孤》和电影《赵氏孤儿》在改编上都以“人性”为突破口,但对人性的演绎却迥然不同。豫剧淡化“复仇”母题而强化“救孤”的意义,浓墨重彩地刻画程婴的心理和情感历程,既尊重了经典的“舍生取义”的基本精神,又蕴含了当下的人性关怀;电影却刻意放弃“高调”,回归所谓的“常识”,竭力诠释程婴救孤的“合理动机”,消解了“舍子...

  • 豫剧电影《我爱我爹》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戏曲艺术一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豫剧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乡土色彩,其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豫剧电影《我爱我爹》中的人物特征,并着重从热爱生活、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尊重长辈、理解长辈、以己度人;未来,新时代的人物走向三方面深入研究了人物特征问题,希望给相...

  •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约翰“神父”的救赎与自我救赎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根据著名的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战争史诗电影。电影对小说文本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其中改编最大的是加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物——美国入殓师约翰。本文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的“人格面具”理论,对这一全新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剖析。美国入殓师约翰开场是个放浪不羁的浪子形象,但是经过残酷战争这一特定的环境...

  • 《失恋33天》:让电影重现叙事魅力

    电影在摆脱了初期的记录状态后,叙事成为其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但当代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大片却出现了忽略叙事的倾向。电影《失恋33天》虽是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但它立足于为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在收获了良好的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再次印证了叙事对于电影的重要意义。以好的故事为基础,加上用心的叙事策略运用,并在...

  • 论电影《草房子》的独特艺术魅力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长篇小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孩子的童年回忆,同时渗入了一种关于时光流逝、人情冷暖的感慨以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无奈。本文从三个方面发掘电影的独特艺术魅力:散文诗式的叙述方式展示着电影清隽淡远、凝注真情的美学品格;质朴含蓄的意象,开启一条迥异于其他导演的审美通道;...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