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兼论新世纪十年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得失

    大片垄断全球电影票房,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从复苏到繁荣。如何理解大片?从美学层面探讨大片本质,"崇高"是大片特征。电影能在视觉文化时代生存,正因为大银幕能为人们提供"崇高"的审美感受,满足人们内心对"崇高"的向往。新世纪十年来中国大片的发展轨迹验证了这一点:从第一轮商业大片只重视觉奇观导致叫座不叫好到《集结号》《风声》以...

  • 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编创产业化问题

    近年来,影视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点。新媒体语境下的新收视环境与受众需求更是对影视剧题材和编创类型提出了要求与挑战。但创意生产的前端——编创人才的培养及编剧产业化问题却迟迟未得到重视。本文将聚焦此问题,分析其成因以及由此形成的影视剧创作氛围与局面;以香港、韩国等文化编创机制为观照,呼吁建立相关机制,回归良性的文化...

  • 从媒介伦理的视角谈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这又是一个很坏的时代。在大众传播时代里,大众传播媒介为受众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它影响乃至决定着受众的环境认知、价值的形成与维护、社会行为的养成。但是,在这个市场疯狂的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浸淫在市场里,受着利益的驱使,媒介伦理意识薄弱,在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伦理问题时,经受不住利益的糖衣炮弹。本文旨在从...

  • 当代立体电影美学探究

    当代立体电影拓展了电影美学特征,除革新了技术美学,还有纵深立体性、创真性等特点,它发展了当代电影美学,迎合了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发展中的当代立体电影存在的美学缺陷同样值得关注,立体电影不仅需要具有视觉奇观的技术美,同样需要加强艺术人文思想的韵味,这样立体电影才能可持续发展。

  • 主旋律题材电影多元化建构——以《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为例

    《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因其宏伟壮观的大场面结合共和国的红色史而成为主旋律影片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假如说电影《建国大业》完成了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主旋律影片的成功尝试,电影《建党伟业》便是在此前提下的再次出发以及升华性重新建构。不管是对年轻观众心理的掌握、有效顾及民族意识以及艺术审美特点,还是对确保...

  • 中国当代电影创作之市场思考

    当电影进入市场时,应紧密关注到电影产业的基础——观众。有观众,电影才会有生命力。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影早已不是人们惟一或首选的文化娱乐形式。如今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丰富多彩、无须付费的节目了,相比于不菲的电影票价,电影观众已被大比例分流,这对电影的威胁显而易见。还有我国每年引入的海外大片,已无可替代地充斥了我们...

  • 草莽英雄登上抗日舞台:抗战影片新趋向

    作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抵御外侮的终结篇,抗日战争凝聚了全中华民族的力量,广泛参与是这一集体行为的鲜明特性,无论各派系军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爱国侨胞,甚至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员都自发或被吸引到这一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历史洪流之中。土匪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近年热播的《狼毒花》《桥隆飙》《雪豹》等,以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反映了群众对...

  • 《黎明之前》中齐佩林的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本文首先介绍了侠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谍战叙事的模式演变过程和历史原因。《黎明之前》重要的贡献在于它用侠义精神和兄弟阖墙的国族叙事弥合了国共"敌我""黑白""正反"的二元仇恨叙事。《黎明之前》中由张晞临扮演的齐佩林一角,把一个台词多而性格平淡的功能性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齐佩林不是一个民间文学中...

  • 《剪刀手爱德华》镜像分析

    论及电影艺术,镜子是绕不过去的理论命题和艺术链环。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镜像里,反光镜折射出山下(现实性)—山上(超越性)、人—非人之间既融通又分割的两个世界,镜像爱德华隐喻"机器人—人"的身份转换与自我确认,以及"人心—人手"的文化象征序列,镜像嘉莉通过"雪花意象—青春情结"的内在关联,昭示出"自然时间—雕刻时光"的哲...

  • 从艺术视角看武术影视的文化精髓

    武术影视作品通过对主人公优秀品质的演绎是给受众带来心灵震撼的根本,电影中侠义主人公格斗技击的表演形式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引导着受众往健康高尚的精神方向前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在熏陶中获得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动力,激励受众不断完善自我。武术影视通过其本身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来掌握受众的心理,本文从《功夫》《少林...

  • 谈电影中的椅子“角色”

    纵观人类历史,椅子鉴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电影中,经典椅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物件和道具,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时代的设计文化和意识,作为延续至今的经典之作,已然成为艺术的精神代表影响我们对它的思考。椅子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未来,或个性,或奇幻,或人文,或大众,犹如时代的坐标记录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此时,椅子的设计...

  • 浅谈互动与电影艺术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影艺术认识不断提高,影视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互动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其中互动也与电影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从早期电影到现代电影,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无色到彩色的发展,对于一直由艺术家控制其创作过程及效果的传统电影,大众被...

  • 微电影视听语言特点

    微电影是信息传播碎片化时代的产物,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电影共有的特性,也有其独特之处。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是声画结合的信息载体,微电影的视听语言与传统电影有些不同之处。本文将从题材内容、创作方法、基本语言方面探讨微电影视听语言特点。

  • 浅谈奥运电影中体育文化特色的表现

    电影艺术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几乎产生于同一时期,注定了两者之间息息相关,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奥运会的动感、激情与伟大的精神内涵都为电影带来了很好的拍摄题材,而电影艺术的广泛推广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助力。奥运与电影的结合,带来了很多的佳作,产生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结合奥运电影的实例,对奥运电影中体育文化特色的表...

  • 解读美国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及发展历程

    电影业高速发展为美国的娱乐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在美国电影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板块就是其动画电影的制作和发展。美国的动画电影由于其制作技术的先进和故事情节的夸张,再加上色彩运动得当,配以优秀的影音效果,使得其动画电影早已风靡全球。近些年上映的动画系列在原有动画电影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因素,将美国动画电影推上了一个...

  • 谈动画角色形象设计中的审美思维

    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是现代动画教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创作生动感人的动画角色艺术形象以满足创作和观赏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动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设计表现技巧训练,同时应加强对动画角色形象内在的审美心理研究。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创作动画角色的动机和目的以及设计所需的动画角色形象创作的审美心理,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从而...

  • 动画电影中色彩渲染与构图艺术解析

    在视听语言中研究色彩,既要研究它对画面造型的作用,又要像爱森斯坦曾经说的那样:应当考虑到色彩的意义。色彩不仅仅是表现现实世界的手法,更是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在动画片中起到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渲染与构图艺术。

  • 论宫崎骏动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色彩是提高动画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动画作品在用来表达内容上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更是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宫崎骏经典动画作品中色彩使用的分析来挖掘宫崎骏大师在色彩运用上的风格与其作品要表达的人文意义与美学价值。

  • 一件兵器引发的血案——从《大闹天宫》解析中国电影3D技术发展方向

    1961年,在万氏兄弟的努力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推出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成为中国动漫电影的巅峰之作,其叙事风格、画面手法及音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的中国动画电影。在万众期待中拉开神秘面纱,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回忆和感动远远超出影片自身的商业价值,而"孙式"英雄主义也被重新定义,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孙猴子"形...

  • 动画片《头山》的绘画性特征

    在CG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以日本传统曲艺形式"落语"为基调的、粗犷质朴画风的手绘动画《头山》却爆发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蜚声国际,再一次把日本动画推到了动画国际舞台的前端。这不禁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是否电脑特技是赋予动画魅力的惟一方法,还是另有途径?本文以这部影片为线索对二维动画的绘画性进行探讨。

  •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突围

    本文从视角、人物关系构成等方面深度剖析了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思想寓意:精英知识分子只有改变自上而下批判式的立场,平视草根阶层,才能真正了解并融入人民群众中,才能发现他们的"美","寻"得中国的"根"。《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作为精英知识分子代表向中国人民一次最真诚的致敬。通过影片,导演不但实现了对多年艺术创作观念的一次总结...

  •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空间叙事

    电影《金陵十三钗》采用空间叙事的手法对原著进行改编。相对于小说来说,电影的叙事空间呈现多样化与二元对立的形态,使得影片所传达的信息量增大,不但营造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揭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成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有力手段。叙事空间的选择、组合与呈现这些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所呈现的审美意蕴是对宏大叙事的热衷与英雄主义...

  •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展现南京大屠杀的独特影片,故事没有选择军人作为讲述的主角而是围绕女学生与妓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变化展开,女学生和妓女在战争中的形象表现得扎实、丰满,再现和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力量,使我们发现战争中的另一个侧面。影片弱化了导演的风格,突出了"好莱坞"式的国际化表...

  • 解析影片《金陵十三钗》的画面美感

    通过严歌苓中篇小说改编并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使得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时间段的事件冲突与人物描绘在电影胶片和高清数字机间进行着转换,并最终呈现出一定的画面质感和美感:形象美、色彩美、场景美、光效美、人性美尽在其间得以展现,并用一切美的形式和因素感染着观者。本文按照电影发展的线索来对一些典型的画面进行分析,从而探...

  • 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之趋同研究——以电影《阿甘正传》与《刮痧》为例

    在科技与传媒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现象常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通过媒体传播,快捷、便利而又深刻。电影便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反映和表达形式。语言学习者常常通过英文电影加深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有意识地把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和自己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发现异同,有利于对目...

  • 谈美国电影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美国大片风靡全球,震撼世界。其中不乏单亲家庭(缺失父亲)的影片,诸如一举囊括了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的电影《阿甘正传》,启迪人生同样给人以视觉盛宴的《冰雪公主》,著名说唱歌手艾米纳姆的半个人体自传《8英里》,等等。这些缺失父亲的大片一方面娱乐了全球观众,另一方面却在有意或无意间蔑视了美国的父亲们。

  • 《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小说和电影作为当前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载体,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点,也必然存在差异性。前者主要运用语言的独特魅力来表达情感故事;后者则通过音画为主要形式,展现不同的视觉要求。小说《洛丽塔》曾被先后两次改编成电影的模式,首次由库布里克导演在1962年于英国执导,另一部由美国导演莱恩在1997年执导。本文着重从《洛丽塔》的故事重组、时空...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中国年轻导演徐静蕾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把原作中的男性视点置换为女性视点,以共同的女性经验对"陌生女人"投入了一份深切的关怀和审视,从以下两个方面显示了女性意识:一是女性情感的还原;二是对男性形象的审视。从小说到电影,女性走出了对男性权威的仰视和想象,通过对男...

  • 沈从文的《丈夫》与黄蜀芹的《村妓》

    《丈夫》是沈从文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上乘之作,1930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半个世纪后,著名导演黄蜀芹将它改拍成影片《村妓》,但拍摄完成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到现在已鲜有人提及。名人+名作+名导却没有产生名片,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值得认真探讨和引以为鉴的。本文从剧情、人物形象、细节的处理及象征手法和电影特技的运用等方面作一探究,...

  •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影片《功夫熊猫》《刮痧》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影片《功夫熊猫》《刮痧》,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对促进世界文化不断走向融合起了巨大的作用。文化全球化正反映了当今世界复杂的文化关系。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有益于达到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