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当下电影创作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在产业化时代的电影创作,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充满浮躁感,呈现贵族化倾向,作品中的情感严重缺失.许多作品只是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追逐票房收入,却忽视了真正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内涵.要突破这些困境,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在电影市场的产业化、艺术审美、创作题材、表现技巧和情感深度上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探索和提升,制作出高品质、...

  • 个人批评狂欢化背景下的学院批评重建

    新媒体时代,文学和影视批评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性,主要表现在批评主体和受众关系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批评狂欢化滥觞,媒体批评功利化以及学院批评的壁垒化.在此背景下,学院批评在社会的影响力日益缩小,对整个文学和影视批评的良性发展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这些与学院批评本身的小众性、学术体制束缚分不开.学院批评突破壁垒化需要回...

  • 中国民族电影美学内核初探

    民族电影的美学内核,是一个民族电影区别他民族的重要指征.哪些影片能彰显本民族电影的美学内核,或许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各国在著名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应该能“深描”本民族电影的美学内核.学界对中国民族电影的美学内核谈论较少,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影戏说”.本文以中外电影中的“影戏说因子”来博弈“影戏说”,初步探讨中国民族电...

  • 论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混沌哲学

    诺兰对混沌理论有独到的理解,并将之运用到他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他创制极致繁复的秩序逻辑,又将电影逻辑的假定性暴露在观众面前;通过各种非线性叙事等手段向世界宣告秩序与混沌的一线之隔,消解传统影片由简单的因果关系和线性逻辑建立起的稳定感;最后,通过对主人公秩序创造活动道德评判机制的复杂化处理,将电影的解读权向观众开放.他的影片...

  • 《1942》:温故饥馑荐臻的历史记忆

    史诗巨制《1942》主要是通过“民”与“国”两条主线温故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一场惨绝人寰的.《1942》旨在表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重新唤回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同时,还要还中国历史一个真正的1942.片中国际力量的表现实际是国产灾难片为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又一次探索,影片也为中国商业电影进一步走向世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

  • 论《罗生门》对两性困境主题的揭示

    整部影片的417个镜头,丛林中的镜头共293个,占据了整部影片的四分之三.我们从多襄丸、真砂、武弘三人的叙述中,看到更多的是两性之情如何微妙和脆弱,承载着忠贞、信任、责任的它很难抵抗局外人刻意的破坏.黑泽明用影像语言的方式,将真砂和武弘的主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爱情困境中的挣扎及由之引发的人性滑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镜头之...

  • 浅析《我的野蛮女友》

    《我的野蛮女友》是一部在韩国、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从表达主题上来看这部改编自网络文学的韩国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种潜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非主流思想倾向,即以非主流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对爱情的理解.从电影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部电影又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社会视角和文化内涵将电影中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是近些年来一部不可...

  • 电影《千与千寻》的原型解读

    电影无论其外部故事形态是现实还是奇幻,总脱离不开内在的生活逻辑,是生活逻辑引导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而这些内在的逻辑线索有很多来自人类从最初就具备的无意识心理,但并未被意识在显性层面上所捕捉,沉积为深层的心理模式,主要包括原始意象和原型母题.两者可以唤起审美对象的共同记忆,最终获得认同感.正是这种深度的心理共通,使得观众可以超越历...

  • 浅析当代罪案剧的新元素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题材在近几十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拓宽.罪案剧作为受众广泛而且受欢迎的一类热门题材也不断地被加入许多新的元素和特质,内容的丰富和扩充向社会大众传递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知识,寓教于乐.本文比较了英国电视剧《头号嫌疑犯》和美国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浅析两者在叙事结构、性别差异的叙事风格以及叙事内容...

  • 中国二维动画片的复兴强国之路

    中国二维动画片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光辉历程,当今信息和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是摆在所有动画人面前的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二维动画想要走出低谷,坚持民族特色是必经之路.在创作观念、题材、手法和风格及音乐配器上都纳入“中国风”,站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挥舞出新意,扎根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结...

  • 3D电影的视觉效果

    电影艺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变迁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视听语言,观众对电影作品的要求也越发挑剔和苛刻.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变化,3D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已经带来了新的电影视觉效果.如今的3D电影不仅作为电影新兴的表现形式很快被大众所接受,而且赞许声很高.3D电影的视觉效果与电影的视觉美感规律相呼应,是电影视觉效果...

  • 浅谈阿尔莫多瓦作品中的后现代特征

    西班牙电影大师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当代影坛后现代星空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编剧、导演了多部优秀的长故事片,并且因这些作品而获得了多项电影殊荣.他所编导的作品,多以女性作为第一人称视角和主角,通过塑造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却始终保持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凸显出人性的光辉、人类面对诱惑的弱点和无休止的贪婪欲望...

  • 分不清的现世来生,永不绝的轮回恐慌

    《恐怖游轮》作为一部涉及时空穿梭概念的科幻惊悚片,被列为另类灵异型电影自然也不为过.但是其与其他同类型影片却有着明显的拍摄逻辑差异.如果我们将此影片以严肃的逻辑与伦理观点来评判的话,其间所折射的多层面的时间逻辑却不失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杰出之作.这也正是影片毁誉参半的主要原因所在,如果以悬疑和灵异标准来评价该片,显然有些差强...

  • 《穿越国境》:非法移民在美国的寻梦路程

    美国电影《穿越国境》是在上述社会背景下拍摄的写实作品.电影导演兼编剧韦恩·克莱默以亲身经历为参照,写实地刻画了21世纪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非法移民在美国的艰难经历,反映了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新的移民执法环境下千万名非法移民所面临的困境.为了在美国立足,这些非法移民必须克服穿越国境、被遣返、文化融入等重重障碍,而他们要归...

  •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的宗教伦理解读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以四个小孩在纳尼亚王国的历险经历为主线,揭示一位爱神即狮王阿斯兰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感化作用,作品展示出的爱的精神可谓是献给全世界所有人的礼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道具艺术、人物塑造以及叙事艺术三方面分析该影片与《圣经》文学的内在关联,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宗教伦理主题,进一步阐释刘易斯关爱上帝救恩...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象征意义

    本文从象征手法的运用角度分析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分析,发掘了影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即人的本能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象征主义的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使得本片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既可以使人物形象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还可以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赋予本片更为丰富深刻的意义并拓...

  • 《搜索》:喧嚣都市中她们孤独的身影

    2012年上映的影片《搜索》以公司女白领叶兰秋无意间被卷入的一次新闻事件为核心,将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产生交集的不同人物联系在一起,审视了现代都市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感、焦灼感与孤独感.对几个不同都市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搜索》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所在,特别是叶兰秋与陈若兮这两位女性,给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位女...

  • 《英雄》和《特洛伊》中“英雄形象”的比较

    《特洛伊》和《英雄》都是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内容,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具有伟大人格的勇猛之士,同时又带有悲剧色彩.与此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信息传播方式(高语境与低语境)、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等方面存在差异,两部影片的英雄形象塑造方面表现出西方的“张扬”和东方的“含蓄”之异,而影片中的英雄在...

  • 有关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分析与探讨

    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与电影作品的一种全新结合,将品牌或产品以隐性宣传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在无意间将品牌或产品信息传递给观众.本文旨在对电影植入式广告进行阐述,并对我国电影的植入式广告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协调电影业和商业广告之间的矛盾关系,保障两者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 从《1942》看中西方对个体生命意义的阐释

    生命,作为文学的四大永恒主题之一,一直是历时历代各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重要主题.个体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体生命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与冲突在影片《1942》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尽管中西方文化对个体生命意义的阈释各不相同,有些观念却是相契合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值得珍视的;而且只有当个体的生命对其背后赖以依靠的更强大的存在充满信心的...

  • 电影《1942》所展现的传统文化

    电影《1942》讲述了1942年的一场大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千万万的民众因为断粮,而外出逃荒.电影以两条线路展开:一是讲述国民党政府试图甩掉河南救灾这个大包袱;二是河南三百万民众的逃亡之路.冯小刚导演将重心集中于“逃荒”这条路线.电影中这条漫长而艰辛的生死路,不仅仅体现了三百万无辜民众的灾难与苦痛,更...

  • 温故《一九四二》:表演艺术的新解读

    从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一九四二》,历史从文字到影像获得了更为真实的呈现.在表演方面,影片实现了:第一,集体践行的体验式表演法;第二,克制的情感表达;第三,诚实多元的人物塑造.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表演艺术创造,影片为观众带来直面灾难的视觉体验和异常压抑的观影心理,使原小说获得了新的解读.影片无意于悲剧的崇高感和净化功能,意在...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1942》字幕翻译

    由华谊兄弟公司出品,耗资两亿,历时18年才完成的新片《1942》一经公映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片以1942年的为重要线索,讲述了一段令国入悲痛的历史.影片中的大量河南方言、民间俗语及汉语特有词等,在生动表达主人公情感、展现故事中心思想的同时,也使相关人员对其字幕的翻译产生了关注.故这里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针对“三维”...

  • 电影《1942》字幕翻译策略评析

    随着电影市场的国际化,很多国产电影都配有中英文两种字幕,目的是更好地把国产电影推向国际,帮助海外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影片内容.电影字幕翻译需要采用多种策略,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多的信息.本文分析了冯小刚导演的最新力作《1942》中字幕翻译所使用的策略,包括浓缩,暗含转化为明示,归化和异化等,意在指出好的字幕翻译是译者结合多种...

  • 小议北野武的导演艺术特色

    本文主要对日本电影导演北野武的导演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北野武的电影特点鲜明,具有日本民族电影的特征,但他的电影不局限于固定模式,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北野武电影的主题表现、人物的塑造和镜头语言的典型性特征两个方面出发,将北野武导演的导演艺术特色展现出来.此外,本文重点参考了他的经典影片,诸如《菊次郎的夏天》等电影的经典情...

  • 从元杂剧《赵氏孤儿》看同名电影的创新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主要取材于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基本沿袭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仍以复仇为主线.但与原著相比较,电影在剧情主题的选择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既刻意淡化了原著的悲剧意蕴与复仇主题,又融入了现代人对人性与人情的思考;既挖掘了原著隐而不显的种种可能性,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又通过对原著...

  • 《歌剧魅影》与《夜半歌声》的空间互文

    法国作家勒鲁的小说《剧院魅影》被誉为西方文学界华丽与诡异完美结合的巅峰之作,以该作品为蓝本的歌剧《歌剧魅影》与电影《夜半歌声》在叙事空间上存在互文.两部电影都隐含了大量有关空间以及空间对主人公身体、心理及命运的牵制和影响的信息.本文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层面对两部电影进行对比解读,剖析两部电影中主人公的心理活...

  • 电影《转山》与《朝圣之路》之比较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驴友”.指的是一个或一群,通过徒步或者骑单车的出行方式,进行探险等旅游活动的人.他们往往自带生存必需品和各种工具,去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去过的美丽风景.国产电影《转山》和美国电影《朝圣之路》描写的就是主人公骑车或徒步进行长途跋涉的故事,但他们上路不是为了旅游观光,而是寻找心灵的慰...

  • 从《北京遇上西雅图》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中西文化中的众多不同.本文从风俗习惯、对待隐私的态度以及婚恋观三方面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之间仍然留存的文化差异.

  • 从《孙子从美国来》看中美文化差异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述了中国皮影戏艺人老杨头和洋孙子布鲁克斯之间发生的故事.老杨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布鲁克斯则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受中美文化差异的影响,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对抗和冲突.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最终变对立为友情,变冲突为融合.本文从语言形式、饮食...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