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后现代电影的美学审视

    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消费文化崛起时,美国好莱坞进口大片满足了国内观众的现实需求和审美趣味,但国内电影导演还不熟悉后现代电影的美学原则和制作方式.本文从分析消费文化语境入手,梳理了后现代电影制作策略的优势及其缺失,分析其“反文化”的感性美学主张和图像技术使电影变成“仿像”奇观的原因.本文就如何创作出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

  • 试析新时期电影评论的迷失与路径重构

    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致使电影评论的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变异,从某种程度而言,一部电影是否成功主要是由票房数字来衡量的,而电影中的思想含量与艺术品位则被一再淡化,受其影响,电影评论本身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不得不说是当下电影评论的迷失.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当下电影评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重新建构的策略.

  • 数字影像的视觉传达艺术

    数字技术的进步为电影表现形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数字科技制作的影像突破了人类传统视觉认知的范畴,把虚幻的世界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数字影像可以把创作者要传达的信息通过画面更加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从而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快感。同时,数字影像通过其影像空间直达观众内心深处,画面更好地表现出影片的主题,由此触动观众的情感,带给...

  • 中国儿童电影缺失与发展分析

    “中国儿童电影”这个正在被中国电影市场忘记的电影类型之一,即使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儿童电影还是占有重要比例的,但在中国市场中,儿童电影在一点点地走向末路,它的末路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就历史原因而言,主要表现在一直以来创作者的创作态度不认真、故事没有新意等历史原因;就现状问题来说,主要表现在儿童...

  • 从女性主义视角谈电影元素符号表达

    在文学维度里女性主义是女性文学批评研究的焦点,如今女性意识话题的影像作品呈现出以世俗化的人性构建为主流,很少有人从女性角度去关注电影元素文化符号,影视元素文化符号作为影像语言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女性自身生命意识的洞悉、自我唤醒及女性自身情感的视角出发,直接针对男权文化特征的说教姿态来阐述,以女性...

  • 浅析人文关怀在微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关怀是抵御物欲横流、道德丧失、生命价值消解的人类良知.因此本文依托现今的“微”时代传播热潮,以当下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微电影的特征入手,分析当前部分微电影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进而总结出人文关怀在微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即关切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幸福和满足...

  •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折射出的汉文化缺失

    近几年,只要是好莱坞电影,都能受到国人的追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关键在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活学活用,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动画电影中都有中国元素.所以反映中国文化的美国电影在中国大受欢迎,而这一点却折射出了汉文化的缺失.当今社会,青年一代盲目地崇尚西方文化,热衷于庆祝“洋节日”,热捧好莱坞电影.报刊上英文字母铺天盖...

  •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意境美

    宫崎骏作为日本漫画界的领军人物以及大师级作家,以独特的动画风格,将外形设计的质朴之美、画风的清新之美、题材的大气之美、感情表现的音乐之美、所蕴涵的文化之美、镜头画面和构图之美融入于其作品之中,给人们带来生存的思考以及对于美的感受.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人类感官、思想以及视觉听觉等各种美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再加上吉卜力工作室的...

  • 解析皮克斯三维动画电影的艺术价值

    随着3D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在2009年这样一个充满了进步与挑战的年份,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3D电影与3D动画电影,从而使2009年成了3D电影元年.在这一年,《飞屋环游记》以其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性,在3D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特以《飞屋环游记》为例,对在皮克斯工作室带领之下,所发展起来的皮克斯所特有的3D动画电影的艺术价...

  • 论外来因素影响下的中国动画电影

    继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到《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动画片的拍摄成功,中国动画曾取得丰硕成果,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电影受到了全球化尤其是美日动画的冲击,失去了自己的风格,陷入低谷.中国动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衰落的曲折历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画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梳理,分析了中国动画电影...

  • 神话题材在动画中的“民族化”发展探究

    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的文化精髓,是中国动画创作的取材源泉.针对中国动画现状,笔者通过对比研究中外神话题材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发现神话题材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一是需要真正理解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反映本土民族特征和文化精髓.二是需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与时俱进”对题材进行创新性加工,满足当代观众...

  • 从《里约大冒险》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美学思想一般都是以观众作为主体,认为影视作品不仅仅要满足观众的审美意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超越.而美国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作为一种影像文本,其充满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蕴涵了观众的审美意识,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感官意识,达到并超越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本文以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为例,对影片的故事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

  • 大悲情中的小调侃:走近《一九四二》

    散落在影片中的冯氏幽默与《一九四二》的悲情主题似乎格格不入.然而,由于主要以语言幽默形式出现且贴近生活,冯氏幽默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能够出现在与幽默无涉的影片中.《一九四二》中冯氏小幽默同样延续了冯氏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特点,但是在功能方面已有所不同,不仅是引导思考的手段,而且自身就是思考的对象.因此,影片中幽默既有冯氏幽默的...

  • 历史在《一九四二》中的游离

    影片《一九四二》在构成第二条情节线的几个基本的历史关节点上,冯小刚抛开史实,选择更能突出矛盾的一种叙述,对国民党政权媚俗丑化,而对日本侵略者反常描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浓的政治色彩的渲染,迎合普通民众对于国民党的一般认识;另一方面则借日军形象挑战观众民族情感的接受底线,并以此为噱头,引发争论以达到提高票房的目的.

  • 《1942》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1942》以1942年的为背景,描写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逃荒的事情.电影《1942》上演了一场悲剧之歌,悲剧的主人公是瞎鹿、栓柱之类的普通人,这些善良的普通人虽然没有高贵的品质、崇高的理想以及献身理想的行为,但是他们的生命被毁灭、人性被扭曲、信念遭沦丧,使观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引起人们对饥饿、贫穷、人性等问题的重视和探索,进而达到...

  • 《一九四二》,中国电影的严肃追问

    在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背景下,严肃的《一九四二》扑面而来.河南“吃的问题”带来了那些饥民家破人亡的事、民国政府轻视灾荒的事、美国记者深入灾区调查的事及日军残暴的事,带来了那些饥民和非饥民、地主和佃户、官员和商人、国军和日军们,还带来了那些精彩的台词,发人深省,促人追问.《一九四二》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更加成熟,中国电影人开始...

  • 《一九四二》的消解与重构

    冯小刚耗资2.1亿拍出的《一九四二》是一部新历史主义电影,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寻找更好的制衡点,以客观纪实的叙事手法和演绎方式为主,辅以表意诉求强烈的故事和场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再现一段荒谬的历史,表达出一种新的正视历史的视角.影片消解掉小说原著形成的历史结论,基于电影语言表述规则,兼顾了记录性和审美性的摄制思路,再次重构历...

  •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由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片、历史片.冯小刚以悲怆的画面、史诗般的叙述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1942年,战争与灾荒中的河南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深的内心震撼.影片对灾难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冷峻的画面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去反思灾难发生的深层...

  • 论余华《活着》中的死亡与荒诞特征

    《活着》这部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是余华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它以最朴素的乡土语言描绘出了生活最真实而残酷的一面.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改编自这部著名小说的电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本文主要分析余华《活着》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死亡与荒诞的思想...

  • 《玛丽与马克思》文本内外受众的关系

    电影作者虚构了文本内受众,而文本外受众则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影评中的文本内受众和文本外受众应该是语音的、共时性的关系.如果影评人将作者元语言和受众元语言置于同一个规则系统中,即同时发挥二者的元语言作用,就可能陷入逻辑矛盾,那么影评就会陷入将文本内受众和文本外受众“混淆”或者“分裂”的误区.为了避免此状况,影评人必须跳出作者元...

  • 浅谈《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改编

    电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史学家认为电影脱胎于文学.毋庸置疑,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也影响开拓了多样化的叙事方式,无数优秀银幕经典均来自文学改编.成功的文学改编不仅能提升了原著的影响力,还使得一批优秀作家走向影像化写作.所以电影的文学改编在电影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同样取材于...

  •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根据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喜福会》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电影《喜福会》讲述了从中国内地远赴美国生活的四个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四个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代人在生活环境的转变中受到的文化熏陶迥异.本文针对东西方文化在友谊观、面子观、价值观以及信仰观所存在的差异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 《朗读者》与《钢琴课》:蒙昧对文明的向往

    自从人类产生了文明,我们就开始崇拜并追随文明,在过程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社会道德标准的个体.对比研究《朗读者》与《钢琴课》两部影片的重点线索:书籍朗读,钢琴弹奏,是简单支撑他们爱情的锁链还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呢?两部影片均以爱情为主线,却将男女主人公的背景设置悬殊,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导演实则是通过他们...

  • 从《活色生香》看西班牙民主过渡时期

    电影不仅是大众娱乐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浓缩小百科.西班牙电影《活色生香》就是一部以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为题材,以情爱、、社会大爱为故事情节,揭示和反映西班牙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佛朗哥独裁统治即将结束,西班牙走向和平民主的过渡时期中,西班牙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整个社会风貌的一部影片.本文将对《活色生香...

  • 《肖申克的救赎》的宗教及社会意义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围绕着宗教和社会意义的“救赎”展开故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社会现状,并提出了只有通过“救赎”方能达到希望和自由.本文在救赎的宗教意义中分析了两位体现救赎的人物——安迪和监狱长诺顿由于身处一正一邪两种救赎之道,而最终导致了结局的不同.由此告诉民众,正确对待基督耶稣,正确对待主,正确对待“救赎”才能够达到...

  • 解读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乌托邦情结

    小说《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改编成电影上演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电影《巴黎圣母院》中时刻闪耀着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精神,乌托邦情结和人文主义色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文将选取根据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为载体,对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影的背...

  • 影片《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与婚恋观

    由英国导演乔·怀特执导的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伊丽莎白等乡绅家庭女性的婚恋生活,展现了对现实与浪漫相融合的婚恋观念的倡导,其中既有伊丽莎白和达西、简与宾利的美满婚恋,亦有与之相对立的丽迪雅与韦翰的失败婚姻,同时影片还为观众真实展现了18世纪与19世纪英国女性择偶困境的婚恋.对简·奥斯汀独特写...

  • 基于语域理论视角的《暮光之城》探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的逐渐开放,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优秀作品也进入我国的文化领域.其中《暮光之城》属于西方非正常生物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发源于中欧,主要是讲述了吸血鬼与正常人类发生的凄美感情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是什么引起了各界褒贬不一的评论呢?本文将通过语域视角理论这一角度,对《暮光之...

  • 反讽的语言表达——以姜文《让子弹飞》为例

    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通过反讽的语言表达,使得影片与观影者之间产生了紧密的互动,成功吸引了观众.反讽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反讽的两种形式情景反讽和语辞反讽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电影结构的造就、叙述的铺展、台词的呈现、人物的塑造,分析反讽的语言表达在电影中的运用.

  •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东汉末年到晋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个政治集团为夺取政权而进行激烈、你死我活的争斗的长篇历史小说.电视剧《三国演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曹操是剧中备受瞩目、最为关键、最具争议的角色.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魏国头面人物,多疑、诡诈的性格极其突出并伴随其一生,纵有文韬武略,最终也还是难成千古一帝.他性格的形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