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国电影学术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态势

    本文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心态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大的框架中具体审视了中国电影学术史研究的兴起,通过对五部已经出版和发表的学术史论著的创作体例、具体内容、学术框架和主题意指的分析,阐明电影学术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反思自我,建立传统,促使电影学术研究从边缘走向中心,并进而促进学...

  • 论岭南电影的后现代性

    20世纪末以来,岭南地区突出的经济市场化、思想多元化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为后现代电影的生长准备了厚实的土壤。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岭南电影以独特的大众化、娱乐化的小人物叙事和无厘头的表现形式开启了后现代之旅,通过自我边缘化的叙事策略拒斥机械的政策图解和简单的道德说教,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突出的娱乐性、大众化话语对解构...

  • 20世纪80年代农村电影的伦理冲突与启蒙意识

    20世纪80年代农村题材影片中的伦理冲突颇具象征性,实质是政治冲突、人性冲突和城乡冲突的外化,而冲突的解决方式和结果不仅展示着这个时期道德伦理的变迁,还体现着启蒙意识逐步确立的过程。‘‘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女性接续她们先辈“五四”时期就已经开始做的工作,用启蒙主义精神反抗现有的“封建”秩序。“回归农村”成为农村题材影片...

  • 亦忧亦喜国产电影

    随着人们对国外电影接触的日益广泛,面对国产电影,很多人便都有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电影世界》曾这样说中国的电影:从质变到变质。网络上对国内的电影或电视剧的各种吐槽,与其说无聊,倒不如说是老百姓最低端的无奈反抗与憧憬希冀。本文就目前涌现出的国产电影,试图通过与国际经典大片做出比较,从故事的共鸣性、剧本的文学性、衔接...

  • 新世纪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与反思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中国民族电影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使许多问题凸显出来,盲目的制作策略、短暂的圈钱行为、缺乏电影的主体意识等,这些都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

  • 试论亚洲新电影的跨界合作

    亚洲新电影的崛起使电影的“跨界合作”成为一种商业运作与艺术交融的必然现象。但是成功“跨界”的前提必须奠基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与信仰的基础之上,同时要注意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的电影政策差异,力图用先进的电影文化理念推动落后理念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如何看待本土文化身份;其二,如何面对电影文化中的“普世价...

  • 对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影片与现代生活片的思考

    中国历史题材类型片,因为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革命历史传统,曾经拍摄出了无数优秀的历史巨片。由于中国当下历史文化语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由于历史题材的电视片的烂俗,电影题材历史片的媚俗虚妄,中国观众对历史题材影片已经审美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以网络时代为特征的喜剧与黑色幽默片,来反映“80后”及“90后”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生活...

  • 对当代电影叙事手法文学性突破的探讨

    随着当代商业电影同质化日益严重,盲目专注高新技术而禁锢电影创新。通过对《水中女妖》探索电影叙事结构多维性和独立风格化的新视角,对《殉难者》角色分析女性主义的哲学反思,两部影片从叙事结构、层次、个人风格和内涵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尝试,对电影叙事发展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示作用,分析影片会发现通过对叙事方面的探索,未来电影这门艺...

  • 论电影审查制度对“第六代”的创作影响

    “第六代”导演创作初期的许多代表性作品,由于题材敏感性和审查政策限制,有很多并没有在国内公开发行放映过,或者上映时已经过大量删改。长期以来体制局限与艺术创作的矛盾,在“第六代”崛起之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具有一定历史代表性。本文试图从电影审查历史与“第六代”的创作关系角度出发,探讨在我国现有的审查制度之下,“第六代”...

  • 论左翼影评家王尘无

    本文是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左翼影评家王尘无的专题研究。王尘无被誉为“威信最高的影评家”,在左翼电影理论界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文章从“坚持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观念”“自觉的电影批评意识反抗旧思想的现代意识”“独特的影评文体和话语风格”四个方面论证了一个“威信最高的影评家”的影评业绩和特点。从而可以窥见中...

  •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西方爱情电影

    历数西方电影,对爱情(而不是对婚姻)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最深刻印象。在经典的西方爱情电影中,尽管存在了诸多感性的情节变化,其探究爱情本质的内在逻辑不可忽略。通过情节的合理化发展,自然揭示爱情具有的反功利、反世俗观念束缚的特征。在国内某些流行影视剧中,符号化、物质化、扁平化的情感掩饰了精致的功利计较,爱情关系转移为对权力话...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并非只有不足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为赵薇第一部导演影片,获得商业票房上巨大成功,然而在艺术创意、细节处理、编剧改编、镜头语言等方面,评论界都纷纷口诛笔伐,显示对此影片各方面的不满。作为评论需要客观,各角度的口诛笔伐需要细心探究,知晓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仍旧有亮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的成绩和被...

  • 《纳尼亚传奇》现实性与奇幻性的结合研究

    经典电影《纳尼亚传奇》为众多观众所喜爱,作为一部情节紧凑的奇幻童话电影,将现实和奇幻完美地结合起来,塑造一个奇幻的世界的同时,却又不脱离人的现实感触和思想,这可以说是观众对于影片认可和接受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和探索了这部电影的现实性与奇幻性的相互结合:真实形象架构下的“第二世界”;奇幻世界的正义必胜观念...

  • 影片《格列佛游记》的喜剧风格和喜剧主旨

    喜剧影片有着广泛的受众,因为观看喜剧影片是一种松弛人的神经、愉悦人的身心、放飞人的想象的悠然自得的审美活动。当然,一部优秀的喜剧影片绝对不是仅仅以带给观众笑料为目的,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是令观众能够在笑中对人生哲理有所思和有所得。由罗伯·莱特曼导演的喜剧影片《格列佛游记》堪称是具有这样审美特征的经典喜剧影片,观看这部影...

  • 由主题和叙事看色彩在电影中的审美价值

    黑白电影的明显缺点是无法真实再现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彩色电影的产生是巨大的进步。自从进入彩色电影时代,色彩就成为电影重要的形式语言之一。在电影创作中,导演常常运用色彩来诠释影片的情感基调,同时运用大色块、浓烈色彩或色彩对比等手段,来表现电影的主题。此外,色彩通过奠定影片叙事基调、客观写实、主观写意等方式,推动影片叙事...

  • 电影画面造型的视觉美感与叙事功能

    广义上讲,电影造型表现是一部影片创作的主要课题,它由言语和声音、画面构图和场面调度以及蒙太奇构成。狭义上的电影造型专指视觉造型,包括环境造型(布景、道具)和人物造型(服装、化妆)。电影造型过程需要美术师、摄影师等团结在导演的周围,良好地沟通协作才能得以完成。成功的影像造型不仅具有令人愉悦的视觉美感,而且在影片中可完成...

  • 论电影场景设计中的美学风格

    电影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场景的设计。而室内、室外场景的设计,又都必须通过镜头语言的摄取来体现,贯穿于整个电影故事的传达。电影场景的设计,伴随电影叙事方式的风格而各有不同。在现代电影中,场景设计对传统不再一味遵循,而是对其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现代主义的电影场景设计,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主流意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或赞美...

  • “微动画”:我国成人动画领域的新维度

    微动画伴随数字化新媒体诞生,是时代的革新产物。无论是在外在的表达形式上,还是在内容的现实性上都扩充了新的维度。它能够吸引成年观众的眼球,推动中国成人动画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本文试图从微动画与成人动画的关系、成人动画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析,揭示微动画是我国成人动画领域新维度的客观规律。可以说,随着微动画技术的成熟和题材内...

  • 从《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文化

    《赛德克·巴莱》被称为台湾史诗巨作,不仅有抗日英雄主义的抒发,还有对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传统文化的描摹。影片再现了赛德克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山丛林中的封闭生活环境以及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影片还从多方面呈现出赛德克族的特色文化,如语言、音乐舞蹈等,并使观众了解到赛德克族的祖灵崇拜,明白彩虹桥的寓意,敬佩其...

  • 电影《钢琴师》中的艺术与人性

    根据波兰著名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ladyslaw·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影片《钢琴师》,以一个艺术家的感受来描述战争的残酷,也因艺术的感召力而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同时把音乐与人性相结合,让观众在音乐声中感受战争的恐怖和幸福的温暖。《钢琴家》揭露了战争之罪恶,人性之毁灭,灵魂之扭曲,艺术之沉默。同时也昭示了艺术的力量...

  • 论伍迪·艾伦的“艺术喜剧”

    伍迪·艾伦的三部以欧洲为背景的系列影片《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和《爱在罗马》,在主题上都涉及艺术与生活、幻想与现实的互探,在体裁上继承了欧洲传统喜剧的诸多因素,同时运用戏仿、狂欢、荒诞等现代手法,展现了音、画、戏完美结合的异国情调风格。将这类影片概括为“艺术喜剧”,并从故事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分析,可对导...

  • 论安东尼奥尼建筑主题电影的意蕴

    建筑在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视觉上的重要素材,在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情感交流上,安东尼奥尼不会在语言或表情上下工夫,往往采用隐喻的镜头来表现出人性的失落和伤感,建筑在电影中可以烘托出人们的内在情感,也是故事情节场所氛围的体现,把建筑与人的身体、情感、社会背景相联系,创作出的电影不仅更富有视觉色彩...

  • 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特色

    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一位独特的导演,他的作品具有非线性的叙事方法,用看似随意凌乱的手法将其拼接,打破常规,让人看到了时间“背后”的东西,体现了种种跨越时间局限的人生体验、负罪感和英雄情结交织的情感化主题特色。诺兰的许多影片都以负罪感作为叙事主线,往往将人物塑造为一个平民英雄,这不仅是一个男人的英雄情结,也是他逐渐向好...

  •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

    作为“暴力美学”大师,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开创了一个电影新时代。“暴力美学”是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他的暴力是美的,幽默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暴力”已成为其电影的符号,是他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抨击的方式。研究昆汀·塔伦蒂诺的成长经历与电影作品,揭示昆汀暴力美学的独特风格,有...

  • 李安的纠结与突围

    李安在长期的电影创作中表现出逐渐向内转的倾向:由早期关注外在世界冲突及文化冲突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逐渐转向表现人的复杂与痛苦的内在冲突: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最终如何解决这些冲突。这些冲突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与他从自我内心分析出发、认识自我、真诚谦逊的电影创作风格密切相关,进而使其影片更深刻更立...

  • 浅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艺术特色

    中国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就是电影观众大饱眼福之时。而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的出现,为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随着冯小刚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的出现,中国电影“贺岁片”的拍摄和制作掀起了一股浪潮。本文以冯...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双结局的哲学思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该电影不仅是票房过亿,好评也是如潮,李安凭借该部电影再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电影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拍摄中3D技术的精湛,还在于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对于其中的两个结局以及事实真相的争论在观众中愈演愈烈。本文以片中两个有关派对信仰的认识的凸显为例,试分析了...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文化解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就热评不断,一部商业影片为何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值得大众关注。影片整体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叙事讲究意境之美,关注受众的精神情感需求,融入了中国文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文化隐喻丰富。唯有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引导大众重新审视现代电影艺术之教化功用,为艺术家自觉肩负并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受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导演李安的一部3D巨作,此片上映后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加拿大小说家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成的电影。电影将深刻的主题融入时尚3D技术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本文将通过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对主人公的剖析和解构,来展现电影的主题:人生就是一场理想与现实...

  • 浅析吉林电视剧创作的本土化特征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吉林电视剧现象”格外引人关注,涌现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电视剧,这些作品题材上以农村生活为主,人物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语言就是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不仅铸就了吉林电视剧品牌,更在深层次上挖掘了黑土地文化的人文品质,在现实主义这条道路上,把主旋律拍得好看,在主题性、艺术性的把握上十分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