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香港电影的时间、记忆、身份与未来

    多数香港电影的母题,都潜藏着时间裹挟、记忆纠缠和身份的烙印。97回归前香港对内地的陌生,英国政府统治下的民主萌芽,迫使香港人在1997年前后对自己的身份一再追问。回归后小岛的内耗,停滞的社会发展让香港电影放眼当下,以日常生活的镜头寻找拯救与逍遥。本文尝试通过研究香港电影的时间、记忆、身份和梳理表现日常生活的香港电影,指出其...

  • 抗战时期电影事业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初探

    抗战时期的电影事业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表现为国防电影与教育电影逐渐融合。电影承担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抗战时期的电影审查首先表现为收回租界电影检察权运动,起因于日本影片《新土》在上海租界的放映。以这一事件为起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电影逐渐转向了国防电影。抗战时期的电影充斥着民族主义的情结,成为电影事业的...

  • 当代美国独立电影的审美特征与叙事策略

    在后现论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当代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对电影的叙事结构、时空观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解构了经典叙事的契约性与诱导性,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与碎片化、拼贴式的时空结构。同时,作为一种植根于美国文化的艺术形式,独立电影在模仿、借鉴欧洲艺术电影风格之余,对于广泛流行的类型电影元素、本土通俗文化和独具美国特色的黑色...

  • 放眼未来:美国电影主题分析

    美国电影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导地位,这种先进地位的形成来自于电影技术的多个方面,而电影的主题选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和中国电影主题的对比,就美国电影在选题上着眼于未来世界的特点入手,从两个方向上论述了美国电影在人类面向未来的自然灾害和技术灾难方面所做的探讨,指出了这样的电影主题不仅对于电影的发展来讲是重要的...

  • 从影视作品浅谈美国文化价值观

    影视作品就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态度。美国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俘虏了全球人的眼球,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将美国文化价值观巧妙地贯穿于其中。本文从捍卫梦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辉三个方面对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让我们在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

  • 简析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西方元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日趋紧密,中国文化透露着西方的色彩,尤其凸显在大众文化的主流媒体形式中,即电影。西方电影常常融入东方元素,但东方文化始终处于“他者”地位,永远被表达,被叙述。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中国当代电影放眼西方,频繁援引西方元素,包括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塑造及宗教信仰等,从而以主体的姿态阐述“东方...

  • 试论当下国产电影的困境与突围

    当下的国产电影正处于一个市场急剧变革时期,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着中国电影市场,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中国电影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从当下国产电影面临的多元化社会文化语境、高票房的繁荣下对影片质量的担忧以及呼唤国产电影的人文关怀和民族化特质的回归等角度对当下国产电影进行解析,探讨当下国产电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 跨界融合:微电影叙事的生存之道

    微电影是后技术时代出现的电影形态,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叙事的跨界融合。微电影是一种跨界限的叙事艺术,它跨越了网络与影视、专业精英与草根大众、制作者与受众等的界限。它的传播平台是跨媒介的网络平台,是即时性交互传播,能实现多向互动分享。微电影是新媒体、企业、草根与行业等的合谋,它既可满足商业利益需求,又可彰显公益教育主题,...

  • 由英雄主义电影看美国人的危机意识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其繁荣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人自己也坚持认为美国是最好的,然而在繁荣背后,美国人却深藏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表现在对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现代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忧虑。本文由英雄主义电影说起,从生存危机、人性危机以及信仰危机三方面分析了美国每年盛产如此多英雄主义电影的原因。由此得出结...

  • 近年来韩国爱情喜剧独特的颠覆性魅力

    近年来,爱情喜剧片作为韩国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体裁在国际上刮起了一阵“韩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及好评。韩国喜剧的创作深深植根于韩国社会,是电影艺术与韩国文化及大众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现与表征,因此散发着浓郁的韩国文化气息。它的成功体现在它的颠覆性创作,同时,对受众内心的较好把控是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它的异军突起值得深入思...

  • 论好莱坞电影中地位悬殊的爱情

    在善于制造梦幻和神话的好莱坞电影里,既不缺乏“灰姑娘”,也不缺乏青蛙王子,但两者不同的境遇却反映出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女性主义时常提到的“男性中心主义”(androcentrism),即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影响下,女性地位的低下,就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不平等,更接近于一种丧失其主体性...

  • 农村留守儿童电影叙事策略反思

    2012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围绕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了多种多样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各界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从2006年开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电影的创作已经超过30余部,在获得了众多国内外电影艺术专业化奖励之余,在市场上的反响则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电影叙事策略,进一步反...

  • 《独行侠》:蹩脚的英雄与印第安游魂

    迪斯尼2013年推出的影片《独行侠》以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频出的打斗场面、幽默诙谐的细节设计以及曲折跌宕的叙事具备了商业电影的特征性元素。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美国历史中的西进运动时期,其社会的进步是以印第安人的生命与血泪为代价的。独行侠John与印第安人Tonto两个人的遭遇与无家可归,深刻揭示了那个复杂混乱、贪欲撼动价值信...

  • 从《逃离德黑兰》获奖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逃离德黑兰》获得金球奖最有分量的两项大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又获得最佳影片奖,而且有美国第一夫人视频连线颁奖,折射出奥斯卡奖的政治色彩。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美国的文化霸权迷梦在全球扩散。本文从分析《逃离德黑兰》获奖遭到伊朗媒体和舆论的多方指责着手,对美国的文化霸权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以期提醒那些沉溺于看美国大...

  • 解读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中反映出的日本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进行分析,从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四口之家的家庭故事中反映出日本社会存在的多个社会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透过看似平凡的现实生活情节,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引发对于生命、个人以及家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 从《扫毒》反思香港警匪片中的澳门情结

    城市景观及文化历史形成了电影时空关系,同时电影也塑造了城市形象和再现。长久以来,澳门之于香港的城市联系深深影响着香港电影对于自身的城市定位和文化探讨。同时,澳门作为20世纪80年代港产片中、色情和黑社会描写的主要地点,实则是香港电影审视自己城市身份的一面镜子。

  • 从好莱坞电影《相助》看美国的种族歧视

    电影《相助》反映了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影片站在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黑人女佣自我奋斗的历史和罕见的白人帮助黑人的故事,用一股温和的力量阐述了一段凄凉而又略显温暖的历史。在美国,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一直遭受着自人社会的种种歧视与刁难。本文围绕影片,从历吏根源、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出发来探讨...

  • 李安电影美学思想

    李安的电影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贵“情”。李安电影美学的内涵就在于写情、演情、言情、移情、宣情、畅情。“情”乃李安电影的“核心”,在他看来,情动于中而形于象,惟情在态先,方能意超影外,最终感染和点燃观众之情;二是传“奇”。他拍摄电影,讲究创意奇、故事奇、表演奇及拍摄手法奇,重视从故事题材、表演形式、演艺方法...

  •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是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多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也对其他的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导演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环环相扣的剧情、仔细地选角、适当的表演外,张艺谋电影广受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出色的色彩驾驭能力。本文将以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为主题,以色彩理论总领全文,分析其色...

  • 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与男权批判

    “第五代”男导演的影片,虽通过塑造女性形象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善良、无辜与坚韧、朴实、顽强的品质,但女性形象的价值仅是为了凸显男性“拯救者”的英雄气概而存在。身为女人兼导演的李少红则以自觉而深入的女性视角,虚化人物的历史境遇,来凸显作为历史中微不足道抑或刻意被“遮蔽”了的女性,以“重新改写、重新定义和重新阐释的积极态度来...

  • 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微

    文学与电影是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两者的内在相通使其始终缠绕着难以割舍的联系。随着电影业的发展,诸多优秀英美文学作品成功地以英美电影的形式展现。当前探讨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不难得出,英美文学是英美电影的创作源泉即“源头活水”、英美电影是英美文学的深化扩展即“引渠开源”、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当代互动关键在于“各...

  • 电影对小说《铁皮鼓》改编的研究

    电影《铁皮鼓》改编于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小说,这部小说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并荣获了多项大奖,已然成为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这部电影带给观众震撼,整部影片以小说原著内容为主线,以一种非正常的步调,从不同的角度向观者展示出了世间的况味百态和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性丑态,其用隽永的叙事语言编织了一曲人生之歌。因此,本文首先对小说和同...

  • 《老人与海》小说和电影人物形象比较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老人与海》相信很多人对其都不会陌生,这部文学作品广泛的传播性也使其成为改编电影的文学蓝本。其中,1958年美国版的电影《老人与海》取得了较高口碑的改编佳绩,导演与编剧保留了小说作品中原有的故事框架与创作意图,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从而形成了小说与电影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对比,并达...

  • 电影《疯狂边缘》中的伦理人情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近年来被很多导演改编成了电影,其中就包括《疯狂边缘》。在这部影片中,作者的创作风格被完美体现了出来:时空转换、平凡人的生活、荒郊野外、生态女性主义等。这些特点被杂糅在这部影片中,刻画了西蒙、佐治、安妮、牧伦先生等角色,通过安妮与佐治的乱伦之爱、西蒙与佐治的亲情与爱情的较量而展开,让人们在厚重浓烈...

  • 以《画皮》为例论电影对文学的再创作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成为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电影则是通过银幕影像化的手段把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语言加工创作后,在电影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具象的表现艺术。电影是对文学的再一次创作,拓展了文学形象的内涵和外延,使之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画皮》...

  • 解读美国公民——“阿波”的文化承载

    “阿波”是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中的主角,是一位憨态可掬、颇具传奇色彩的个人英雄形象。他出身平民,富有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历经诸多挫折,终于实现梦想。从性格而言,阿波开朗大方、热情富有亲和力,善于发现新点子,并且不断践行自己的想法。肥硕的体型、略带幽默的口吻、独立进取的精神,也符合山姆大叔的概念。影片中的阿波似乎在...

  • 《冰河世纪》系列电影人文内涵解析

    《冰河世纪》四部曲自2002年首度面世起就以宏伟逼真的动画制作技术和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获得了口碑和市场皆佳的巨大成功。本文通过拟人的动物主角、历史真实重现的影片背景以及绝处逢生的情节安排三个不同界面和角度分析了创作者强烈的人文制作理念及该系列电影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影片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等人文主题的探讨不仅提升了电影的...

  • 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喜福会》的女性形象

    由谭恩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喜福会》用影视手段呈现了四对中国母女形象。从形象学来看,中国女性形象塑造是作者由于在美国“自我”文化浸淫下对“自我”产生困惑和迷茫,选择文本叙述这一形式探寻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双重边缘人身份使谭恩美成为“自我”和“他者”互动的桥梁,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方式促成了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 解析电影《阿凡达》展现的生态女性主义

    目前为止投入费用相对较高的电影《阿凡达》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诠释非常精彩,电影里展现的人类文明同自然环境的对立、男性同女性、理性同感性、精神同肉体的冲撞饱含各种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影射了父权制度下出现的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透过解析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体现、生态女性主义科学观的体现、生态女性主义生态正义精神的体现等,...

  • 鉴《伊豆的舞女》品评“悲”“美”意识

    鉴赏《伊豆的舞女》,将其中呈现出的生动感人的“悲”“美”情节进行各层面分析。本文主要以影片中的主人公“我”以及舞女“熏”作为人物对象,将他二人平凡且感人至深的恋曲与当时男尊女卑、阶级层次分明的社会环境相扣,呈现“悲”与“美”的冲突及联系。二人在压抑中挣扎,贫困中保持自我,憧憬中走向失落……尽管如此,“美”的光芒并没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