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新时期长影伤痕电影的主题读解

    伤痕电影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电影现象。长影的伤痕电影经历了政治性的批判与控诉到人道主义的彰显这样一个主题转变。从最初的政治批判与情感控诉发展到痛定思痛后的人道主义彰显,伤痕电影逐渐加深了反思的力度,这既是伤痕电影的转变,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伤痕电影在转变的过程中暗合了中国大的社会文化转型。而伤痕电影中正面示范...

  • 论影视艺术合流的两个方向

    1895年电影诞生,1930年电视播出,电影历经自身的发展渐成独立艺术,电视也被誉为第八艺术,但二者在艺术本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别,观众在看电影与电视的时候所看到的都是叙事艺术的影像体验,电影与电视的不同在于其技术制作手段和传播方式。当制作电视剧与制作电影的技术手段一样时,电视剧与电影的差别将会是怎样?结果便是影视艺术合流之后...

  • 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女劳模形象的类型化特征

    新中国三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推出了一群极具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品质投身生产建设的女劳模。其中,以《草原上的人们》中萨仁格娃、《天山的红花》中阿依古丽、《沙漠的春天》中娜仁花为代表的这一类女性形象,因在电影中被建构了相似的政治身份,被设置了相似的矛盾冲突,被运用了相似的叙事策略,而...

  • 青春偶像剧中“偶像”的双重内涵

    目前,青春偶像剧已成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制作过程中,青春偶像剧非常注重“视觉化”的开掘,强调“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力”。青春偶像剧中的偶像存在是吸引大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求,带给观众更多的视觉愉悦。青春偶像剧中的“偶像”,首先以美好的身体和装扮出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物质化”趋向。与此同时,这...

  • 《壁花少年》与现时代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壁花少年》剖析青春期男孩在自杀、霸凌、性向、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困惑,从诸多敏感争议的话题中,书写一篇献给LOSER的励志日记。它告诉人们不要生活在他人所划定的圈子里,要为自己而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它突破了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传统,以平白的叙事方式讲述社会边缘人的励志故事。但它仍然继承了好莱坞的一些传...

  • 从拉康精神分析学看西方电影悲剧品格

    《黑天鹅》原著是叔本华式的消极主义悲剧结局,而电影却是尼采式的积极悲剧理念,这也是西方当代悲剧电影的一种特色。妮娜的毁灭超越了维奥列塔这一角色,以白天鹅最终灿烂的形象将浪漫主义情怀推向顶峰,从而完结了妮娜人格的分裂,造就了一部伟大戏剧。它激发了当代更多艺术工作者的共鸣,超越了性别界限。《黑天鹅》对于艺术家心理深层次探讨才是...

  • 从《嫌疑犯X的献身》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嫌疑犯X的献身》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推理影片,没有一味渲染匪夷所思的离奇案情,而是更注重人物的内在情感刻画。本文从男主角“石神”着手,通过分析“石神”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挖掘其犯罪心理和情感历程,又从原著中人物的创作和演员的演绎两个角度出发探讨电影中这一人物形象成功塑造的原因所在。

  • 双视角解析电影《画皮》中的狐仙信仰

    狐仙是中国广大民间多神崇拜、多神信仰中的神灵之一。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为题材内容创作的电影《画皮》是一部演绎狐仙与人爱恋关系的影片。本文将田野考察所获的关于狐仙信仰的“口述”文本,与电影《画皮》中的主要狐仙剧情两方面相结合为视角,解析二者在文化层面的密切关系。

  • 文德斯电影主题模式和风格模式的解读

    维姆·文德斯是德国著名导演,他的电影创作极富特色,没有惊心动魄的宏伟画面,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只有大量长镜头记录的未曾矫饰的真实画面,以此折射普通人的阅历、内心以及思想感情。文德斯的电影的主题模式为城市和荒漠,风格模式为叛逆和放纵,具有深层的主题意旨和价值。文德斯的电影极富时代感,同时也具有一种隐藏的力量,在电影的主题与风...

  • 希区柯克的电影悬念相关研究

    当众多好莱坞明星在大红大紫,受人疯狂追捧之际,只有电影巨人希区柯克能够在海报上彻底凌驾于他们之上。这个投身于悬念电影创作领域的鬼才影响了几代电影人,并且构建出了自己的悬念电影帝国。他的电影情节离奇曲折,结尾出人意外,注重手法的展现,无形中增强了作品的紧张氛围。所保持的悬念与惊奇效果让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对希氏悬念全...

  • 从彭浩翔电影看“非主流”的主流之路

    2010年6月10日,被香港定为三级片的《志明与春娇》在重新配音后上映,这是香港导演彭浩翔在内地院线上映的第一部电影。这是他“北上”的开始。2011年3月30日,《春娇与志明》在内地上映,这是他第一部续集作品,也是第一次把故事背景设定在内地。黑色幽默、cult等这些常见的标签会给他的“北上”带来麻烦,但是他却在极力地证明自己的另外一面...

  • 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文本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型,而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也进行了一定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复杂、多元,而这一时期发展的电影就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电影。姜文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电影多属于这一类型。本文从姜文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讲起,研究姜文作为导演和编剧,其电影文本放在后现代时期应该如何解读和...

  • 浅谈姜文电影对文学原著的改编

    姜文导演是当代中国影坛中一位个性非常鲜明的导演,在创作中大胆创新,敢想敢干,个人风格突出明了。迄今为止,他所导演的四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均改编自文学作品,并获得了较大的艺术与商业成功。其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故事好看、好听,独树一帜。本文力求着眼于姜文在电影...

  • 追随太阳的《疯狂原始人》

    《疯狂原始人》故事内容很简单,可概括为咕噜家族的冒险之旅。但其呈现的形式无疑非常绚烂,略显老套的情节也不妨碍人们继续享受感动。笔者从三方面浅析影片的艺术魅力:一是科学而有趣的大背景,引领观众走进斑斓的史前社会;二是生动而深刻的细节,既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又包含了深刻的哲思;三是深刻的主题,其中既有人类追随光明,寻求生命的意义,又...

  • 文化隐喻下《狮子王》人物形象解读

    《狮子王》是一部伟大的动画电影,迪斯尼电影公司给我们献上了一个鲜活的动物角色——辛巴,当辛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从生活磨难中解脱出来,并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最终为父报仇取得了彻底胜利,他伟大的奋斗精神催人奋进。同时,电影中的各种动物都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元素,本文就从人类的思想层面上解读辛巴等重要的“人物形象”,发现善恶对...

  • 从《功夫熊猫》看动画片中国元素的嬗变

    西方电影业界为了在新兴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同时也给西方观众新鲜感和神秘感,使出了中国元素的法宝。1998年由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迈出了西方动画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第一步,但《花木兰》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仍处于皮毛层面。2008年开始,《功夫熊猫》系列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十分地道。本文从视觉元素、听觉元素、精神内涵三方面出发,由《功夫...

  • 从小说到电影看《聊斋·画皮》的现代演绎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学和电影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文学作品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电影又将文学的内涵表现了出来。随着电影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影的欣赏角度开始发生转变,有的观众在看完电影后觉得电影把文学作品破坏了,有的观众认为电影把文学很好地表现出来了。本文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

  • 从文本到电影:论冉阿让形象的艺术嬗变

    万众期待的音乐剧经典《悲惨世界》走上了银幕,这是电影首次通过音乐语言来诠释雨果的这部名作,也是文学文本、电影影像与声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从《悲惨世界》音乐剧电影的视角切入,在文学作品过渡到电影影像的平台上,从表现形式、情节重构、形象塑造、主题表达和现实意义五个方面,剖析剧中核心人物“冉阿让”形象的艺术嬗变,让读者再...

  • 叩击心灵的翻拍佳作《东京家族》

    《东京家族》是日本著名国民导演山田洋次从影五十周年的纪念之作,翻拍自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经典名作《东京物语》。该片在日本公映后受到了观众的热议和追捧并收获了18.2亿日元的高票房。作为翻拍片,它的成功并非好莱坞大片式的大投入大制作或3D技术,而是以叩击心灵的影片内容和原汁原味的静谧式日本电影风格取胜。其成功更是日本近些年来“...

  • 从几部中外电影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差别很大,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外电影中清晰地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体现出了中西思维方式在语言特点以及伦理观、价值观上的异同。了解了这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外电影的内涵,加强东西...

  • 显性与隐性的女性身体欲望化呈示

    本文针对电影《白鹿原》《一九四二》中存在的女性身体欲望显性与隐性的呈示现象,运用性别分析理论剖析两部电影典型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叙事模式,女性形象处于被“看”的客体地位。男性叙事视点的性别立场与权力控制是抽空女性形象内涵,强化欲望化消费对象的关键。从性别视点的立场出发,审视、批判电影中充斥的男权意识形态,警醒性别集体无意识显...

  • 看《辛德勒的名单》中蒙太奇手法的构建

    《辛德勒的名单》自问世以来备受人们的瞩目,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因此表现出了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可以说《辛德勒的名单》是影视界蒙太奇手法运用中的经典之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辛德勒的名单》中蒙太奇手法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对蒙太奇手法进行深度的探究,并对《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 《为奴十二载》:黑奴历史的重构与偏离

    《为奴十二载》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影片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同名传记小说改编,他的亲身经历令影片具有真实的震撼。影片触碰了那段美国人不愿回忆的黑奴历史,也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奴隶制带给黑人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影片用朴素直白的视角,观察黑人族群的残酷记忆。但影片在人物设定和叙事处理上的败笔,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影片...

  • 《地心引力》:“新瓶旧酒”味更浓

    2013年11月19日《地心引力》在中国内地上映引起内地影评人及影迷的极大关注。本文概述了影片《地心引力》的三个艺术特征:简要介绍影片首次借助3D及IMAX作为独立角色将纪实与科幻完美融合;深入分析影片导演阿方索·卡隆对于宇宙之梦的独特认识;从故事及角色的设置出发全面阐释影片的母性艺术主题。导演利用技术充当影片的重要角色,摆脱“重力”...

  • 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

    《阿甘正传》一书的作者是温斯顿·格卢姆,该书被改编为电影,于1994年上映,并获得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电影《阿甘正传》主要是围绕主人公阿甘展开的,讲述了阿甘这个小人物一生的历程,从他小时候被检测出只有75的智商,到独自经历了美国战后的风雨历程,最终成长为捕虾业的大亨。向人们展示了“美国...

  • 《无人区》:关于欲望与人性的灰色寓言

    2013年上映的《无人区》是宁浩的一次勇敢尝试,他将美国西部片和公路片两种类型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西部公路片,开创了本土化的类型片的新领域。宁浩将西部荒漠作为人性的试炼场,在这里,手机没有信号,也没有网络可以使用,日常生活所需的便利设施都没有。在这荒凉的环境中,导演以镜头为放大镜,观察人在这一特殊处境下的转变。本文从影像风格、片中...

  •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梦想是人的一种精神支柱,也是人们奋进的动力,更是通往现实的指挥棒。《中国合伙人》不仅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奋斗、逆袭成功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代人的奋斗经历。它体现了梦想是一种前进的能量,能给予迷茫中的年轻人更多的力量,去执著、坚持不懈地坚持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成为现实,让梦想照进现实。本文从三个主人公出发,来写他们逆袭成功的真...

  • 电影《私人订制》的叙事艺术探究

    2013年末,由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电影喜剧片《私人订制》正式上映,在中国内地掀起了贺岁片的狂潮。《私人订制》一改《一九四二》沉重的叙事风格,运用游戏化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大众文化生活的精彩。电影叙事将夸张与现实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让观众在欢乐、放松之余也能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其叙事艺术值得借鉴。然而,叙事题材的老...

  • 电影《无人区》的荒诞元素与艺术表现

    《无人区》电影是黑色的,更是西部的。但千万不要与新疆或者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对号,它仅只是电影中的西部,一个艺术的视角,一种空间的构造,一道影像的风情。对于类型片而言,《无人区》的第一个镜头奠定了影片的黑色幽默、荒诞的基调。故事从两只鸟开始说起,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然而,这才是影片的关键点。影片与保护珍贵野生动物的主题有...

  • 论电影《黄土地》的主题意蕴

    电影《黄土地》讲述了抗战期间,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了寻求陕北民歌的源头来到陕北生活的故事。顾青认识了会唱信天游的姑娘翠巧,翠巧通过唱歌来减轻命运给她带来的痛苦。电影的主题意蕴有三方面,一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描绘了一个封闭具有原生态面貌的空间,反映了当地人民虽愚昧但性格中透着善良、纯真的特性。二是意象的描绘。黄土地和黄河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