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本土情结 家国情怀——台湾乡土电影创作扫描

    作为中国乡土电影的一个支脉,台湾乡土电影植根于台湾的现实和历史,表现了台湾同胞的品格和思想,展现了台湾同胞浓烈的本土情结和家国情怀。从发展脉络来看,台湾乡土电影可分为健康写实、新电影、后新电影三个发展时期。从题材内容来看,台湾乡土电影描摹了如画田园,追忆了成长故事,揭示了文化窘迫。从美学风格来看,台湾乡土电影表现出鲜明的写实...

  •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宗教元素处理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2004年以来,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大环境和多元文化语境中进行了多方的探索。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中最核心且难以调和的宗教元素,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者或主动或自觉地放弃了宗教原本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用象征代替了还原,降低了观影门槛;让宗教元素为叙事技巧服务,增加了可看性;让宗教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无限接近,做出了商业与多元...

  • 传承与影响:解读技艺类纪录片的价值

    纪录片以担当社会责任、客观真实记录为己任,反映中国众多传统技艺的系列纪录片,是我国传统技艺思想性与智慧性的完美统一,展示了中国传统活态文化。其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本文从传统技艺类为主题的纪录片入手,探讨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引起人们对自身的思考、对传统和现代的思考...

  • 中美商业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比较分析

    目前学术界关于电影中英雄主义情结的研究成果很多,且主要通过对个案的解析来分析影片所折射出的英雄主义情结,很少有研究者从中美商业电影中英雄情结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事实上,在中西方英雄电影各自的发展轨迹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外英雄影片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因此,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中美英雄形象塑造的差异、英雄主义意识呈现的不同...

  • 网络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

    本文首先以网络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为主题,以微电影作品中的成功案例作为蓝本,深入探讨微电影剧本创作中应遵循的"自然法则"。然后从理论上将微电影划分为商业定制型微电影与自由创作型微电影两大类,并通过分析这两种类型作品各自的特点,探索两种模式下微电影创作的成功途径,进而针对微电影创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同时,对中国微...

  • 魔幻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西方魔幻题材的电影于21世纪初在世界电影界风靡一时,形成了一种新类型的电影风潮,《哈利·波特》《魔戒》等一系列魔幻电影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全球观众的追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电影中魔幻元素的融入为观众呈现了一份神秘而又梦幻的视觉盛宴。本文从魔幻电影入手,以《魔戒》《哈利·波特》为例,从电影叙事角度分析了魔幻电影的叙事方式及...

  • 《法国中尉的女人》与“文化反思”义恋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影反传统浪潮中诞生的"文化反思"作品中的佼佼者,也是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华丽转身代表作。其走上影坛后,在众口皆碑中享受了美好赞誉。电影编剧哈罗德·品特通过萨拉这个艺术形象,赞扬了不甘平庸、锲而不舍地抗拒命运桀骜无羁的维多利亚平民女孩萨拉对于爱情、婚姻的抉择;讴歌了查尔斯蔑视贵族陈腐的...

  • 从《蝴蝶效应》看电影中的隐含作者

    作为小说叙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作者"理论也经常被应用于对电影作品的解读中。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含作者"理论,探讨了作品中多重隐含作者的可能性。接着,论文用隐含作者理论解读了电影《蝴蝶效应》。虽然影片对情节进行了五次重置,但是观众推导出来的隐含作者仍然只有一个。最后,论文得出结论,《蝴蝶效应》中的隐含作者问题验证了布思关...

  • 由《战狼》看国产军旅片的新突破

    长久以来,国产军旅题材影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国内其他类型片,更无法与国外此类型片相媲美。2015年4月2日上映的国产3D电影《战狼》打破了这一局面,填补了中国现代战争类型片的空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它开启了军旅题材电影的新篇章,标志着国产军旅片在类型化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突破。笔者从意识形态传播、人物形象塑造、视...

  • 在好莱坞讲述中国故事的《喜福会》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改编成电影后在好莱坞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影片中,导演王颖改变了原有的叙事结构,化繁为简,把"喜福会"当作贯穿始终的核心场景,让女儿吴精美穿针引线,引导故事发展。在主题上,影片则保留了原著对母女关系及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关注,同时也刻画了姐妹情谊。此外,影片还借助声音和画面尽可能地再现了原著中东西方元...

  • 从电影《在路上》看BG的迷失与救赎

    萨特在《热内传》有如此表述:作为存在者,我们的存在永远是个问题。的确,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群,都自然而然被赋予了"标签式"的特征。诚如20世纪的小说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当仁不让地成为BG(垮掉的一代)的思想解放的"圣经"。本文将重点剖析电影《在路上》中男女主人公所表现...

  • 从消费社会看《敢死队》的文化消费意义

    电影《敢死队》是一部经典的动作大片,集结了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功夫和动作巨星,塑造了超级硬汉和英雄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一场紧张又刺激的视觉享受。它不仅给观众提供了一种消费文化,而且还让观众在消费的同时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使消费者对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消费。从消费社会理论来讲,只要有消费,就会有需求。这部电影正是考虑到当下人们所...

  • 《足球尤物》的“隐身”女性身份研究

    阿曼达·贝尼斯、査宁·塔图姆主演的影片《足球尤物》自2006年在美国上映以来受到广泛好评,是美国校园青春喜剧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的《第十二夜》,女主角薇奥拉女扮男装代替双胞胎哥哥塞巴斯蒂安进入寄宿学校,与队友奥西诺、校花奥丽维娅之间展开了一段错位的四角恋情。影片中所表现的掩盖女性身体性征,令女性...

  • 80后主体在《同桌的你》中的演变

    近两年中国国内上映的青春怀旧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电影评论界对这类影片的评价却不高。这一电影类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在学生时代的情爱展开叙述。有趣的是,主人公的爱情在影片结尾大都不约而同地以失败告终。受到这点启发,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剖析《同桌的你》这一文本,进而论证影片中的80后主体从学生时代到后学生时代经历了要...

  • 电影《千年敬祈》的符号学解读

    著名华裔导演王颖在其作品《千年敬祈》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符号、对比强烈的画面及火车和河流的意象,将其所擅长的海外华人家庭关系主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表现电影中的史先生及其女儿宜兰所经历的心理困境,道出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部电影画面象征符号丰富,拍摄角度客观,因此从符号学角度对电影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加深观众对...

  • 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电影《入殓师》通过唯美的画面、充满温情的配乐以及影片蕴含的浓浓人情味,让观众在直面各种死亡的同时,领略日本人对生死的崇高敬意。本文以电影内容为依托,从电影场景设计和人物情感变迁两个视角诠释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进一步发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光芒。在中日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入,中国文化...

  • 美国系列电影《飓风营救》的情节安排

    2008年,《飓风营救》横空出世,像一股"飓风"横扫北美票房市场,创造了又一个票房奇迹。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退休特工布莱恩为营救被困在犯罪团伙中的女儿金米,重新出山,孤身深入虎穴并成功救出了女儿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安排,一改好莱坞动作片一贯的叙事风格,在单纯的动作戏中加入了细腻丰富的情感元素,着力表达了特工这样一个高深莫测的...

  • 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电影的叙事策略

    姜文作为我国著名演员,成功转型导演创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姜文的电影作品诞生在一个社会文化转型的时期,在复杂又多元的后现代语境下,姜文的电影则更多地去展示一种以政治和历史为背景的文化符号。本文通过对姜文本人及其作品进行发掘和探讨,将其电影作品放在后现代语境下去分析其表达出来的浓厚的后现代语言色彩。这种色彩的出...

  • 贾樟柯的作者电影创作研究

    作者电影源于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指电影作品的作者即导演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了稳定而突出的个人特色。贾樟柯导演的创作具备明显的作者电影色彩。他用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县城这一介于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独特地域里的众生相,以鲜活质朴的画面保存了县城中国的真实影像,同时又在多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上保持了难能可贵...

  • 科恩兄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

    乔尔·科恩与其弟伊桑·科恩是著名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在美国电影界家喻户晓,被称为"科恩兄弟"。在目前所能见到的众多关于科恩兄弟电影作品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暴力美学理论与科恩兄弟电影个案结合起来研究。鉴于这种现状,文章拟从暴力美学的影像呈现、暴力美学的叙事策略、暴力美学的审美意蕴三个方面入手,对科恩兄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进...

  • 盖·里奇电影的叙事风格与幽默元素

    历来关于盖·里奇电影艺术的分析,往往将重点放在他的"黑色电影"上。但是里奇从来不将暴力和血腥当成自己的招牌,而是在叙事的技巧以及叙事之中的戏谑上用力,尤其是其"英式幽默"更使得他与美国导演鲜明地区别开来。这两点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一代的年轻导演,如宁浩等。要对盖·里奇的电影进行深入解读,其叙事风格和幽默元素是不可回避的。文...

  • 毕飞宇小说影视改编的题旨解读

    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推拿》《青衣》等屡获大奖。原著丰盈的题旨为影视剧的成功改编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影视剧承袭小说温和平缓的叙事风格,通过声光影像有力地展示庸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弱者深陷"宿命无奈、人性丑陋"漩涡,在激越的挣扎和惨烈的幻灭中刻画人的勇气、悲怆和尊严,在对"人是自由的""人性美好"的批判中,表达对生命...

  • 从《英雄》看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征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摄影师出身的他,从其指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开始,就创造了独具其个人风格的电影美学特征,对于镜头和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坚持使其电影艺术风格卓然于第五代导演之列。电影《英雄》是张艺谋舍弃了中国乡土叙事后转型创作的商业片,他将色彩美学与叙事内涵相...

  • 电影《归来》的后现代解读

    张艺谋2014年的新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然而对原著的大幅度精简使它备受争议。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张艺谋的改编策略,是基于现代语境的重写,是淡化宏大叙事、凸显小人物命运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本文将用读者接受理论和新历史主义分析电影在现代社会的改编策略。电影的成功会反过来刺激原著的畅销,带动更多年轻读者去认识那段历史...

  • 电影《红高粱》女性形象分析

    电影《红高粱》因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意义而红极一时,这部电影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而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更是对这部影片理论的重要阐述和表达,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导演张艺谋遵从原作者莫言的思想,还原了小说描绘的女性世界,在再现历史的基础上展现出女性在那个年代的压抑和顽强。本文在对《红高粱》故事梗概及其中的女性...

  • 论电影《失孤》中的父亲形象

    《失孤》是由香港影星刘德华主演的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此片上映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一个寻子的父亲,一个找家的孩子,他们偶遇并相识后,彼此填补着心中最缺失的亲情。《失孤》的成功不仅在于题材新颖,而且还在于它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痛苦而冷静、倔强而善良、尽职尽责的农民父亲形象...

  • 自然美学视域下的《恋上春树》

    青春片的题材和种类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对于青春片造诣颇深的日本电影来说,在青春片的发展上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类型化倾向。电影《恋上春树》以一种类似观光片的影像风格表现了高中毕业的少年平野勇气误打误撞来到偏远的山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影片从别样的视角再次展现了青春与梦想的美好。本文试从自然美学视域对电影《...

  • 从《道士下山》看国产大片的文化症候

    《道士下山》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坚守大片创作本位的范本,然而其在彰显自己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的同时,却也在秉承着中小成本电影的"轻叙述"。沉浸于无地域空间的营造和动作、民族奇观的双重展示;以零散性拼贴的叙事指向完成对诸多流行文本的互文戏仿;但却在消解了电影创作者应有的思考维度与艺术坚守的前提下,浸淫于迎合受众观影期待的狂...

  • 电影《天河》的艺术分析

    电影《天河》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摄制。影片以李幼斌饰演的水利工程师董望川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中决策团队、一线工程建设者和沿线移民的整体风貌。"天河"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生命之河"的...

  • 《老无所依》视听语言文化的后现代意味

    《老无所依》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得州,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导致一场连环式的追杀场景出现,最后产生了一系列看似寻常却又耐人寻味的结局,体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本文试着从解读视听语言的文化内涵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影片《老无所依》中所体现出的后现代意味,希冀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