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网状叙事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

    网状叙事电影在当今电影界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多主题、多人物、多情节的叙事手法的网状叙事电影,突破了线性叙事的平淡化特征,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进行叙事,并且采用开放性的结局来让观众对故事展开思考,满足了观众层叠感的观影体验。网状叙事电影作为新兴并且流行的电影叙事艺术,更加突出了人们追求现代性的体验。通过对网状...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创作的文化失语

    全球化使中西方文化拥有更多交流与融合的机会,面对代表美国强势文化的好莱坞电影对我国的文化输出,我国电影中的文化意识形态也逐渐发生着改变。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国产电影已经完全表现的是中西方文化融合后的文化形态,其中我国传统文化处于失语状态,失去了话语权,成为西方文化的陪衬。本文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电影创作的集体文化失语...

  • “网生代”国产电影叙事策略反思

    在互联网思维及运作模式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的电影产业格局遭到了空前的变革,并在2014年迎来"网生代"电影元年,其叙事模式开始呈现出碎片化叙事、"二元耦合"结构、"屌丝叙事"等特征,鲜明地体现了互联网所特有的自嘲形式和不羁属性。然而,因为过于追求和倾向于表面且浅显的艺术形式,"网生代"电影的创造力和独特属性稍显不足,过多的此类...

  • 谈市场经济下我国网络微电影的时代意识

    微电影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微时代的内涵,从美学视角来看,微电影的精彩在于微言大义。只有在"大义"的前提下,才能在细节中发现精彩之处。微电影是影视文化发展的一小步,但是却是人类电影美学新时展退去浮华还原本质的一大步。在这个观影者的审美需求逐渐主动化的时代,单一、乏味的剧情和题材是满足不了当代观影者需求的。本文从时代特...

  • 中美魔幻电影的叙事结构比较

    魔幻电影是当今影坛最为风靡的类型片之一,而中、美又是出产魔幻电影的大国。在奇诡世界的风格或是故事的渊源与原型上,中美两国魔幻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作为同样需要讲究叙事策略、制造兴奋点的电影类型,就关系到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叙事结构而言,两国魔幻电影还是有进行综合比对的必要的。文章从对格雷马斯叙事理论的侧重,对叙事结构类型的选择...

  • 美国灾难电影的生态主题分析

    灾难片是好莱坞重要的类型片之一。就题材来说,美国灾难电影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前者聚焦于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龙卷风、暴风雪、炎热等;后者则青睐于追逐科技文明进步历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手段导致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等。文章从自然灾难的预演与生态危机意识,生态恶化后的"反噬"与科技文明...

  • 当代美国反乌托邦电影的审美特征

    目前,在反乌托邦电影中成就较高的当属美国电影,除了电影产业本身的领先优势以外,这主要是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说,"反乌托邦"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题材。在国内影坛还缺乏类似的电影,这其中固然有创作大环境的审查管控问题,也有电影人对乌托邦电影了解不够深入的原因。对当代美国反乌托邦电影中所包含的审美特征,有必要给予一定关注。文章从科幻...

  • 美国小妞电影的审美诉求

    小妞类型片的产生源自女性主义对电影的巨大影响,回顾数十年来美国小妞电影发展历程,在肯定女性意识觉醒的同时,也惊叹影片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审美感受,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丽外表与善良心灵兼备的女性特质;第二,享受爱情与释放欲望的人性之美;第三,正能量的传播与"英雄式"的价值追求。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小妞电影的成熟,其情感...

  • 美国“反智”影片《阿甘正传》的批判价值观

    "反智"类作品《阿甘正传》可以说是诙谐搞笑的励志电影。可它让观众在开心的同时又在内心深处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记,因为它是对历史、现实的批判。"反智"影片《阿甘正传》在搞笑之外的含义和对于文化的解读让这部影片有了更宽广的意义,影片中对历史的思考和现实的批判让这部经典的作品更具价值。所以,《阿甘正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敢于直面...

  • 后回归时期香港电影创作中的移民情节

    移民表述是香港电影中重要的一脉,几乎涵盖了港片的所有类型。在后回归时期,很多香港电影中都蕴含了身份转型或身份重构的叙事,例如,《十月围城》《我是谁》《如果·爱》《投名状》《无间道》《甜蜜蜜》以及《中国合伙人》等,这些影片表现出后回归时期香港的身份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多重身份的处境让其定位模糊并且历经磨难、遍体鳞伤,但是现实语境...

  • 当代国产动画影片审美元素的混搭风格

    早期国产动画电影往往受主题以及创作思维的禁锢,追求对表现对象忠实地还原。当代的国产动画影片脱离了"还原"意识的束缚,大胆追求创新。同时,3D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动画人做更多的尝试提供了可能。当代动画影片往往运用混搭的手法来设置影片之中诸多审美元素,如人物造型、故事情节等。文章从设计上古与今、中与外的混搭,情节上传统与创新的混...

  • 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八十多年来,迪士尼建构的庞大动画世界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其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迪士尼所开创的"公主动画"成为所有动画类型中最具文化影响力和市场挖掘潜力的一类。迪士尼动画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女性地位的变化,也是动画人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并权衡两性话语变动的一座风向标。文章从柔弱谦卑的公主形象、勇敢独...

  • 《起风了》对理想世界的艺术建构

    宫崎骏电影始终传达着深刻的反战思想和生态主义,人类由于贪婪而引发的战争抑或是生态危机都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的破坏。宫崎骏在电影中创造了诸多理想世界,通过对理想世界的勾勒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不堪。《起风了》是宫崎骏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动画电影,影片基于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真人真事的艺术视角,勾勒了一个战争、灾难所...

  • 《蜜蜂的秘密生活》中黑人女性主义创作立场

    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不可规避的重要问题,好莱坞电影中不乏对此类问题的探讨,但多数电影都选择了用喜剧方式消解这种思想倾向,或者将这一问题融入电影的叙事内容之中,使其成为一个被弱化处理的故事情节。电影《蜜蜂的秘密生活》改编自苏·蒙克·基德的同名小说,在白人小女孩莉莉心灵成长故事的带入之下,该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人女性主义创...

  • 公益视角下《有一天》的情感表达

    2014年9月10日上映的影片《有一天》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益电影。该片由9个短片构成,9名新人导演执导,12位明星0片酬加盟,历时900天拍摄,出品公司0分账,分别以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的形式关注贫困儿童、被拐儿童、聋哑儿童、智障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读写困难儿童、病体肥胖儿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社会弱势儿童群体,展...

  • 从《浪客剑心》看日本文化的反思

    日本电影《浪客剑心》讲述的是流浪武士绯村剑心的传奇故事。影片自上映以来在日本国内外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曾经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剑道杀手拔刀斋潜心研究逆忍刀法,这与神谷道场所一贯提倡的"无人剑"不谋而合。践行无人剑理想的绯村剑心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剑术的最高境界不是杀人,而是保护弱者。该影片传达了剑者对...

  • 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美学

    波德维尔在电影美学方面提出了"后理论"的观点,指出应该重建电影研究,针对理论界盛行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为之救偏补弊的"中观研究"概念,对于传统电影理论来说,可谓是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也帮助人们看到了电影美学建设上的困境。对于其电影美学理论,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文章从基于电影史的波德维尔电影美学,波德维尔对"宏大理论"的反思与...

  • 希区柯克镜头语言的美学特征

    在从默片到有声时代,从黑白时代到彩色时代的技术跨越中,希区柯克始终屹立不倒,其执导的《列车上的陌生人》《西北偏北》《惊魂记》等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也令其成为观众最为熟悉的悬念制造者之一。这除了在很大程度上与希区柯克所倾向于选择的故事题材有关外,也是与他的镜头语言分不开的。文章从主观镜头与心理震撼感的营造,窥视性视角与对原始欲...

  • 大卫·里恩电影的叙事学分析

    叙事原本是人类认识和再现客观世界的一种古老的方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罗兰·巴特与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列入文学批评的领域之中。大卫·里恩是英国著名导演,其电影的一大特色便是几乎都来自于小说的改编。但对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并不能覆盖里恩电影的叙事学特色,对其电影在叙事学角度上进行重新梳理,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里恩电影中叙事的"陌...

  • 作者理论视域下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代西方最具个性的电影导演之一。从昆汀的艺术创作中,能够发现鲜明的"作者电影"的影子。许多研究者也从多方面对昆汀电影的审美个性进行过解读。这些研究的焦点,正是对昆汀艺术个性的提炼。他所导演的影片中的暴力美学、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方式以及"作者"与"类型"的巧妙融合,都给观众留下独特与凝练的审美体验。本文从...

  • 吴宇森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分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吴宇森以系列动作电影创造出划时代的影像典范——"暴力美学"。目前学术界对吴宇森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影片,对《赤壁》和《太平轮》等新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并且未能揭示出暴力美学内涵的发展和转变过程。文章从暴力镜像下的画面美、枪林弹雨中的形象美、正义战胜邪恶的人性美三方面,详细分析吴宇森暴...

  • 陈可辛电影作品的人物情感张力

    陈可辛自1986年踏入电影圈以来,凭借《甜蜜蜜》等电影多次获奖,并遵循着市场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成功地形成了个人的影像风格和市场定位。陈可辛电影中充斥着多种人物情感,且其对于人物情感张力的设置都是较为到位的,在情感矛盾累积、爆发之际,能照映人在现实中的情结,获取观众的情感认同。文章从对多元化情感类型的选取、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

  • 戏剧改编:当下美国主流电影的源动力

    美国戏剧对美国电影的影响由来已久,旧好莱坞时代的著名编剧、导演和表演者为江河日下的好莱坞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其中,戏剧改编为美国电影大环境提供了动力基础。反观1970年后的一段时期,美国电影界对于戏剧这一形式并不是十分热衷。但是一些新的电影传播方式却使戏剧作品呈燎原之势发展开来。在此背景下,戏剧改编成为当下美国主流电影的源动力...

  • 美国文学改编电影的童话情节

    怀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风趣幽默而且寓意深刻。所以,为了尽可能完整地还原这些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之美和艺术之美,由此改编而来的电影则更加注重对听觉和视觉叙事方式的双重运用,用唯美的音乐与画面来包裹童话故事中的审美理念和伦理道德。此类文学改编电影会将原文中的道德意境完全照搬过来,其道德所指的意...

  • 文学改编电影《相助》的多重主题解读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不仅是将文学文本改编成为电影剧本,实现叙事语言的转化与对接,同时还要在文学语境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影像结构,利用导演的审美标准对改编剧本进行立体的影像加工。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常常对于故事内容有所取舍,对主题思想也会有所侧重甚至改变。电影《相助》将原著的叙事视野扩大,在影像的建构之下实...

  • 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故事的演变

    从民间传说到歌剧,再到电影,"白毛女"的故事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实际上,该故事起源于民间传说,先是被改编成歌剧,之后又改编成电影出现在大银幕上。在电影改编中,创作者将白毛女的个人复仇上升为壮怀激烈的革命斗争,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这样的改编成为新中国文艺史上值得彪炳史册的一笔。本文从"白毛女"故事...

  • 《刺客聂隐娘》的叙述角度与审美风格

    《刺客聂隐娘》是一部文艺风格很重的电影。该影片以写实镜头为特色,以唐代传奇故事《聂隐娘》为原型,讲述了藩镇时期刺客聂隐娘奉师父之命,刺杀其青梅竹马的表兄魏博藩主田季安,聂隐娘观察田季安的生活与宫廷内政,最后放弃了刺杀的计划。这部电影有独特的叙述风格,电影发展的背景以及情节的推进往往是叙述出来而不是"表演",电影叙述本身留有...

  • 《刺客聂隐娘》的纠葛与空灵美学

    侯孝贤是华语影坛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导演,他对电影叙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电影的镜头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和个性化的坚持,对电影美学有融会东方文化和道家情怀的潜心实践,这些特质经他多年打磨,在其新片《刺客聂隐娘》中,又与御用编剧、金牌摄影协力,在主题叙事陌生化、镜头语言个性化、道家美学侯式化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并使这三者成为解...

  • 论电影《一个勺子》的意象表述

    陈建斌导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由胡学文的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而成,以荒诞、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行为荒诞的勺("傻")子以及极力想摆脱勺子的拉条子,最后自己却成了勺子的故事。以喜剧片定位,却在悲剧中落幕,影片完成了有关"自我"失落的表述。本文从电影"意象"入手,分析陈建斌导演这部电影中出现的羔羊意象、汽车意象、帽子意象,探...

  • 论析电影《一个勺子》中的荒诞派传统

    《一个勺子》是陈建斌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由于是话剧演员出身,陈建斌的身上具有深厚的戏剧功底,这种对于戏剧情境的深厚理解在《一个勺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体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荒诞派戏剧传统,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导演对人性与社会进行了辩证的探讨,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因此影片呈现出了多层面的丰厚意蕴。本文试图从荒诞派的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