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符号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符号性特征的生成,后现代主义的成分也由早期口碑不佳、票房惨淡的双重"滑铁卢"逐渐走向主体,甚至隐隐有产生类型片的趋势。就符号性具体特征而言,不外影戏和影像两个层面,前者包含夸张的情节设置和破除传统的多元叙述方法,后者通过拍摄技巧的革新,声音、色彩、画面等视觉空间的调度来重塑东方影像美学。另外,人物形象的共...

  • 中国内地恐怖电影研究近况概述

    官方对恐怖电影的界定仅体现了恐怖电影本身的美学特征,就时下的研究而论,其界定远远不够全面深入,忽略了恐怖电影的东西方传统差异、社会学意义、观众心理接受机制等。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内地学术界对于恐怖电影研究的基本概况,对其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划分和区别。在国内繁荣的研究境况之下,发现了种种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并由...

  • 国产新都市电影的美学元素探寻

    随着当代艺术与生活、审美与消费融为一体,新式视觉艺术不断呈现在人们的视线内,新兴艺术形式已经变成人们体验都市空间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指引着近期都市类影片的画面风格和影像美学趋势。分析此类新兴视觉场景、美学艺术同都市文化间的联系,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兴都市类影片中包含的美学构成,用现代新兴的文化产品产出规则和互联网影响下的画面艺...

  • 中美电影的历史渊源及观念差异

    电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和价值观最直接的影像展现,通过梳理中美两国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从横向来看,中美两国在文化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从纵向来看,中美两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观和历史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电影反映了两国时代的变迁。本文从纵横两个方向对比了中美两国电影中文化的碰撞,揭示了两国电影所反映的文化观念...

  • 合拍片中“自我”与“他者”的文化反思

    中外合拍片之间的文化冲突,从根本上讲是在"自我"与"他者"这种主客体间不得不碰撞时,逐渐突破自我的视角中心进行文化再创作。对于中外合拍片,"自我"和"他者"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创作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化解这种冲突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自我"与"他者"的文化特性进行融合,摒除两方对立的关系,在平等沟通、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实现和平共存...

  • 当代美国伦理电影的叙事模式分析

    好莱坞在当代大量拍摄伦理电影,积极传播本国意识形态,揭示人们在婚姻与情感上的种种困境。美国伦理电影并非单纯地展现两性之间各种排列组合关系以及人们纠缠于其间的爱恨情仇,其在艺术上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多元的,能够以常见常新的方式讲述看似老生常谈的故事。因此,其所采用的叙事模式便是值得人们给予一定关注的。文章从富含隐喻的叙事、...

  • 美国当代伦理电影的两性关系解读

    基于人类的心理需要,反映人们伦理矛盾与道德冲突的电影在电影诞生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始终具有一定的市场。而在这方面将故事展示得最为饱满感人的当属美国伦理电影,而其最为突出的主题便是两性之间的关系。两性关系是人伦的基本,因此两性关系给人类带来的喜怒哀乐构成了这一类电影的主要矛盾。文章从残酷与乏味的婚内两性关系、迷狂的婚外两性关...

  • 极简主义创作风格与反好莱坞类型叙事

    导演吉姆·贾木许的影片无论是对"异客与沟通"主题的追寻还是"极简主义"创作艺术的表达,都带有明显的个人符号,构建成一套反映自己思想的"作者电影"体系。同时,从他的电影气质上看,反好莱坞类型迹象明确,他最先拍摄的几部电影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而后期拍摄的电影则与好莱坞类型片明显不同,这也能够体现出美国电影界的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的...

  • 当代美国导演的主流文化拼图

    当代美国影坛一批新锐力量的崛起,让曾经的新好莱坞一代的开创者们已经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离去。不过好莱坞已然成为提供电影文化的聚集地。后现代的影片,大多包含着科学、恐怖以及动作等一些元素,这也使得当代电影深受美国青少年的追捧。当代美国导演的主流文化拼图,不仅使美国电影的崛起速度提升,也成为当代美国影坛上一代青年导演崛起背...

  • 美国女性导演失序与重构式的“家”表达

    美国主流电影产业中男性主导地位的难以撼动,吸引了很多女性投入到电影创作中来。受自身思想和情感的影响,女性导演更热衷于家庭题材的电影,且风格迥异,独立女导演大多关注当下女性自身的境况,并本能地将自己的经历影射到电影当中,尤其是美国女性导演,她们利用"失序"后"重构"的叙事策略,让观众重新认识家庭中新女性形象的存在,并借助电影传...

  • 美国影片:从人格内涵到精神内涵

    电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营造出不同人格内涵的角色,以映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真实存在。而美国影片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其能够从“自我”“本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准确地为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定位。在主线上,也能够将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用以辅助人物形象的刻画,凸显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美国影片习惯将重心放在对人物人格内涵的塑造之上,以...

  • 美国真人秀电影的主要命题及观念嬗变

    从1998年的《楚门的世界》开始,美国电影对真人秀题材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十几年来,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该类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影片《楚门的世界》《饥饿游戏》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是以电视真人秀为题材,但影片中透露的对真人秀的观念却一直在转变。从最初的批判和质疑,再到中期的观照与比对,再到现在的统一与共谋,在这个"无深度的、仿像...

  • 《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的武士文化

    日本电影《浪客剑心》第二部京都大火篇讲的是幕末时期流浪武士绯村剑心帮助为新政府阻止反叛者志志雄真实颠覆政府的故事。志志雄秉承强者必胜的信念,通过在京都点燃的一场大火发起对新政府的攻击,结果自取灭亡。这场战争致使许多无辜者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野心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导致无辜者为之牺牲。不珍爱生命的盲目效忠是反人类...

  • 陈凯歌影片的传统戏曲美学运用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许多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的悲欢离合。在陈凯歌所创作的电影里,采用了较多的典型戏曲元素,为其电影披上了一层朦胧的历史感与神秘感,给观众带来的观影享受也是令人震撼的。本文将着重介绍陈凯歌《赵氏孤儿》《霸王别姬》《梅兰芳》三部影片,以借用了戏曲元素的典型化的电影,分析陈凯歌将戏曲融进电影中...

  • 许鞍华电影的视觉空间解读

    许鞍华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立足于华语影坛,成为香港近3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关于许鞍华电影,学界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其女性意识、艺术风格、悲剧主题等方面的探讨上。实际上,许鞍华电影中的视觉空间,是其诉说情感、表现主题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视觉空间的影像建构、审美特征、多重隐喻三方面出发,对...

  • 导演肖洋:青春题材影片的不同视野

    近年来以青春片为类型的电影陆续出现,但这些影片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同的题材,没有创意的叙事风格,让蓬勃发展的青春题材电影面临透支的危险。导演肖洋的青春电影不仅在题材上另辟蹊径,直击青春期恋爱的话题,而且从好莱坞的叙事风格获得灵感,使剧情紧凑,节奏感良好。他的影片没有用狗血的剧情来吸引观众,而是真正做到了依靠影片的思想内...

  • 五迪·艾伦电影的日常化叙事

    电影是一门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艺术,日常生活是电影不可或缺的表现对象,即使在进行宏大历史书写的电影中,宏观话题的叙述仍然要通过生活细节来体现。美国导演伍迪·艾伦便是一位始终忠实践行日常化叙事的电影人,在他的电影中始终有一种摒弃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叙事模式和传奇色彩,用日常化代替戏剧化的倾向。文章从人物命运的日常化、人物环...

  • 伍迪·艾伦的影像讽刺艺术

    有着"鬼才"之称的美国犹太裔导演伍迪·艾伦在好莱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其电影往往充满了他天马行空的想法,深刻、具有内涵的对白和幽默怪诞的情节。伍迪·艾伦早期的创作用插科打诨来令观众忍俊不禁,而在后期,则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笑中带泪的故事,可以说,影像讽刺艺术是解读这位导演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从游戏心态下的戏仿艺术、轻松大胆...

  • 迈克尔·贝商业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迈克尔·贝被认为是好莱坞进入数字时代后最为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一,他擅长拍摄具有强烈奇观色彩和想象力的电影,观众对其电影的欣赏过程也可视作是进入另一个梦幻、刺激世界的过程。学界对迈克尔·贝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影像奇观的打造,对当代电影特技如虚拟影像技术的运用上,而很少有人关注到其商业片的叙事结构。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叙事...

  • 阿德里安·莱恩电影中的人性命题

    英国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执著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问题。与普通情感片不同的是,莱恩的影片常借情、欲、爱的"幌子",将观众的目光牵引到人性反思上来。综合来看,莱恩影片中的人性命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欲望驱使下的沉沦;第二,人格自尊与道德灵魂的理性回归;第三,罪恶与救赎的困境。文章即从以上三点,分析莱恩电影的主题。不过,人...

  • 周防正行影片中的底层人物形象

    周防正行被人们视作日本当代导演中最有知识分子风格的一位,在周防正行各个类型的电影中,观众不难发现其几乎都渗透了周防对底层人物的关注。相比起宏大叙事以及权力话语,周防更热衷于表现日本当代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困境以及精神世界,在对这些小人物的塑造中彰显着自己的审美追求与政治诉求。文章从边缘地位中的不断拼搏、脆弱人生中的彼此守望...

  • 当代美国战争文学电影改编的叙事策略

    由于美国在电影产业上的领先地位,美国战争文学屡屡被搬上银幕。而美国电影人对这类电影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样铸就了影坛的经典。进入当代(1945年至今)以后,美国电影人依然不断从战争文学中汲取养分,随着消费时代与读图时代的到来,电影中出现了较为明晰的、与早期战争文学改编影片有所区别的叙事策略。文章从对刻板叙事的拒绝,叙事中对文学性的...

  • 福尔摩斯小说的影像转化策略

    阿瑟·柯南·道尔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塑造了经典的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一角色,一百多年来,《福尔摩斯探案集》被翻译成近60种语言风靡全球,福尔摩斯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聪明过人的侦探的代名词。柯南·道尔的精彩创作为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库,另一方面,侦探电影的经久不衰也强化了福尔摩斯小说的传播效果。文章从福尔摩斯电影的人物塑造机制...

  • 丹·布朗小说电影改编中的审美之维

    美国当代著名的悬疑、科幻作家丹·布朗,以知识性悬疑畅销小说而在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代表作《达·芬奇密码》被视作悬疑小说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在2006年被导演朗·霍华德搬上了大银幕。布朗还撰写了《天使与魔鬼》《骗局》《数字城堡》等小说,《天使与魔鬼》又一次被霍华德进行了电影改编。文章从认知活动的美学依赖、异在世界的美感创...

  • 《二十四城记》中小人物的坚定

    《二十四城记》是一部反映经历社会变革期的国营420厂几位普通员工人生经历的文艺片。影片采取类似纪录片的叙述方式,通过几名曾经在420厂工作的普通员工面对面采访,用历史感的镜头给观众展现出普通人在经历变革的时代,面对人生巨变时的心路历程。虽然影片中每个人境遇和结局大不相同,有的安度晚年,有的则显得特别失落,有的则仍然在商海中拼搏,...

  • 《白日焰火》中的人性刻画

    2014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其标志之一是《白日焰火》"单枪匹马"拿下金熊、银熊双奖。影片的成功与其对人性的深入刻画息息相关。可以说,对人性反思的完美呈现是导演刁亦男寻找艺术和商业平衡的主要着力点,也是《白日焰火》走出国门、通向世界的康庄大道。文章从发泄、暴力、爱——人性刻画之显性特征,复杂的心理透视——刻画人性之隐...

  • 贾樟柯《山河故人》的空间审美特征

    作为一名具有实验精神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在电影空间审美上的构思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对有关其电影的研究稍作梳理便不难发现,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其电影中城镇空间、城市空间中反映出来的政治生态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空间对于贾樟柯来说并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具有各种流变的意识形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复杂结合体。文章从空间的...

  • 《一步之遥》的影像空间美学

    电影以视听语言进行叙事。电影创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构思建立电影的视听空间。上映于2015年的《一步之遥》是姜文又一部颇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影片独特的视觉空间建构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为影片提供了叙事的背景,也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与主题升华中来,在实现电影审美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空间与叙事、空间与...

  • 传记片《林肯》的叙事策略分析

    斯皮尔伯格的传记片《林肯》,自上映以来获得了众多好评,虽然最终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但多项提名也是对影片的一种肯定。该片以一种内敛、节制的叙事策略,将林肯生命最后阶段所卷入的艰巨政治斗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所面临的博弈、妥协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近年来传记电影中的佳作。文章从林肯视角的节制叙事、...

  • 由《变形金刚》看美国科幻片的叙事传统

    从2007年派拉蒙与梦工厂合作出品第一部《变形金刚》开始,截至目前,已经连续推出了4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该系列电影自上映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认可。从电影题材、主题、情节等方面看,《变形金刚》属于"中规中矩"的标准美式科幻片,文章将以该系列电影为例,对美国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叙事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深入电影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