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国产话题电影美学价值与文本叙事的背离

    近几年国产商业片中出现了两种颇具争议的话题电影,一种是在剧情上采取拼接技术手段的电影,人们称之为"后情节电影",另一种是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物质堆砌的电影,人们称之为"景观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这两种电影对情节、人物、场景的表达方式要求都与众不同。本文借用"后情节电影"和"景观电影"两个概念,结合相应电影文本对这两种电影美学...

  • 跨文化环境下喜剧电影的创作智慧及误区

    跨文化环境下,喜剧电影成为炙手可热的传播方式之一。植根于大众生活的喜剧类影片,因其更贴近生活所以更受欢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介入,我国喜剧类影片渐次成熟,且慢慢呈现出商业化趋势。但国产喜剧电影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本身的完美,对这类电影的探索依旧不能止步。无论是在题材和艺术手段的选择上,还是给予观众的审美体验上都存在...

  • 国产电影的跨境想象与自由身份认同

    中国电影文化近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之一,即商品、资本、人员的全球性自由流动及其创造的成功神话,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一直在反复确认、探求一种身份认同感。然而,这种认同于电影本身来说没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等待全球资本进行认可的资格。正因为如此,国产电影既要掩盖这种认同与全球化之间的分歧点,又要掩盖包括身份认同在...

  • 国产新民俗电影评析

    我国的民俗影视始终贯穿着鲜明的民族与民俗文化元素和精神。目前,国产新民俗电影在世界各国都比较受欢迎,这类影片预示着中国民俗的符号正在进行内涵上的升华,使得民族民俗文化真正融入世界文化之中。新民俗电影在取向上比较侧重于打破传统,选择一些非常规的方式,以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民俗文化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时代在进步,我国的民俗电影...

  • 银幕“媚俗”的表象及其心理机制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逐渐步入"影像时代",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影像在数量上不断地攀升,而这些影视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在给我们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走向,一些粗制滥造、低俗媚俗、价值取向混乱的影视作品,打着娱乐大众的旗号污染着银幕,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本文着重探讨银幕媚俗影像的表...

  • 论主体被消解的独立电影中的“巫术”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里,一个起始于"……式"的故事却终结在对于这一类型的反转之上。故事的主体伴随着电影的发展逐渐退落,最终消亡。伴随电影的主线,科恩兄弟为人们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电影巫术":在电影主角的死亡和邪恶背景的逐渐完善中,观影者的认知被改写,电影中的危险气氛在观影者心中也逐渐成形,从而与主角的死亡一同被消解,沦陷进电...

  • 观众情感认同下国产都市电影的审美表达

    本文以国产都市电影中的人物审美为例,探讨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观影人对于剧中角色情感的认同,实际上是一种复杂模型下的模拟过程,人们不断接受影片信息的刺激,观众同角色达到情感认同时就是模拟作用的一种体现。故本文使用最直观的"镜像神经元"映射模式来研究基于潜意识电影阅读中观众认知情感的产生,从而探讨国产都市电影该如何表达...

  • 惊悚电影:叙事技巧奠定类型化创作

    作为闯入好莱坞世界的恐怖新秀,詹姆斯·温毅然放弃自己曾经的身份符号,潜心钻研好莱坞类型影片的创作模式,最终一举获得巨大成功,并依靠其恐怖片作品一跃成为好莱坞知名导演。其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湛的叙事技巧——精巧设置的悬念拓展出故事的表现力,高超的影像技能则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大大满足了观众观影时的快感。詹姆斯运用其...

  • 文化美学视域下的西方生态电影

    文化美学的审美对象十分广泛,只要是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纳入审美的范畴。电影是"第七艺术",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如今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将其置于文化美学视野,是非常恰当的。影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承担着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作用。生态电影是当代西方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拓导致的生态危...

  • 美国“反类型”新公路影片“类型”特质

    主干类型公路片是"新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代表,而"新好莱坞"则是根据法国电影运动和思潮发展演变而来的现代影片潮流,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在电影产业中的集中体现,这些影片的主题主要针对的是人们在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人类的精神归宿在何处。文章以"新好莱坞"公路电影的精神根源、影片类型讨论以及反类型等几个层面作为研究对象,来论述...

  • “文化混杂”下独立纪录片的跨文化魅力

    本文将海外华人独立纪录影片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加以研究,考虑到海外华人的特殊身份,从选题方向、切入角度、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入手,以国内纪录影片为参照,借助边缘思考的方式挖掘它们的不同之处。因这类影片拥有不同文化基因的身份特征所带来的作品"文化混杂"现象,为纪录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跨文化魅力。

  • 独立电影:“亵玩”背后的时代担当

    独立电影擅长运用旋转式跟拍长镜头、红色与冷色调的反差与画面内容的反差等视听修辞,从而构造了其文本内在的极大张力。此叙事风格颇具"玩"的意味,却难掩安德森导演所坚持的个性和气质,影片以独特的方式展开了对时代的探索,表现出了极强的担当意识。本文主要从美学维度尝试对美国青年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电影中的人物主题、美学精神及深层...

  • “上层人物”观照下英国遗产电影解读

    当代英国"遗产电影"中"上层人物"既有对传统道德和价值的继承和坚守,又尽力适应并改变新时代精神与主流思想,进而构建出一类"上层人物"形象,他们不但感情细腻,而且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并且乐于支持女性。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和《理性与情感》中的爱德华,他们一热一冷,但都具有高贵的品质。然而此类男性形象...

  • 当代英美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恐怖电影的题材与风格日益多元化。这些影片既有极具先锋意义的电影实验,也有主要以商业为目的电影创作,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受众群体。恐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在于他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恐怖影片中各类人物的登场,无疑为恐怖电影增添了诸多审美特质。文章从吸血鬼、僵尸与宗教题...

  • 英美青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青春电影以青年群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并通过展现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经历,揭示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追求与困惑。这些共性使青春题材的影片具有某些"类型化"特征。纵观近年的英美电影,有不少以青春为母题的优秀作品。这些青春电影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真实感人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从折桂的青春、迷茫的青春与夭...

  • 浅析好莱坞电影的“迷影”效应

    "谜"是形容诺兰电影最贴切的词汇,用谜题大师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所创作出的电影不仅拥有着迷宫一般的叙事风格,而且所有的电影中预设的谜题都有着严密的逻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吸引着观众随着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去寻找谜底。本文就以诺兰电影中的迷宫叙事和逻辑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总结出了诺兰电影能够成功的两个基本要素:新锐的...

  • 韩国犯罪题材电影的责任意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成为亚洲电影中的一朵奇葩。相对于一味追求悬疑气氛与暴力效果的好莱坞类型片,韩国犯罪题材影片以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凸显其深层的现实观照和人文诉求;"恨"情结与"身土不二"的精神是韩国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也是韩国犯罪题材影片责任意识生长的土壤;"言有尽而意无穷...

  • 中西话语下早期国产电影女性形象的意蕴

    在中西方话语交织的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表现社会底层女性苦难的影片,孙瑜电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社会底层女性,她们兼备摩登女郎的热辣青春,又不失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德和纯情,丰富的人物性格和乐于牺牲的精神品质给人们带来极强的冲击和震撼。以中国传统女性为基调,调入西方情节和特色,配以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孙瑜电影...

  • 电影《匆匆那年》的“后青春”叙事策略

    "青春怀旧"是2015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之一,大量反映青春校园生活的电影涌现大银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青春校园的人文风貌。这些影片虽然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却集体呈现出"后青春期"的怀旧意识。影片《匆匆那年》以拼贴式的青春岁月的碎片化追忆,表达了一种集体对现实生活的不安和青春记忆的怀念。本文以该片的"后青春"叙事策略为研...

  • 《三城记》:“商业文艺”的美学构筑

    电影《三城记》是典型的文艺片与商业片的结合体,表现出文艺片的商业化制作倾向,也呈现出商业片正向着多元化的市场化方向发展。如今"商业文艺"已经成为针对电影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态,并不能够进行明确的归类,但是这些作品具有明确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征。透过对电影《三城记》主题内蕴、叙事方式与审美取向的剖析,一种关于"商业文...

  • 波兰斯基电影:对经典文学的重构

    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叱咤影坛近半个世纪,作品达四十余部。波兰斯基初入影坛时,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品充满了荒诞性和反逻辑性。真正能够代表波兰斯基创作最高成就的电影是类型电影和改编电影。《麦克白》《雾都孤儿》《德伯家的苔丝》等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其改编的对象。文章从文学经典的特征、重构文学经典的手段...

  • 吕克·贝松电影的幽默元素解读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尽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尝试不同的电影路线,这也是他与多产的美国好莱坞导演以及基本保持固定风格的欧洲导演的区别所在。幽默是贝松电影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尽管喜剧并非贝松导演创作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份烂漫童心和非学院派出身的经历使得其电影中经常流露出幽默、轻松的基调。文章从人物塑造的滑稽性、情节设置的轻松性、...

  • 马修·沃恩电影中的商业元素探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工业日益成熟高效,金融资金的不断渗入导致越来越多的导演在电影中融入商业元素以增加发行量,获取更优秀的票房成绩,年轻导演马修·沃恩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所制作、导演的一系列电影,如《两杆大烟枪》《海扁王》《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等均风靡世界,为这位充满神奇想象但又不失务实精神的导演争取到了宽广的生存空间。文...

  • 大卫·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

    林奇的电影具有邪典电影中的极端题材与风格上的特立独行,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林奇的电影又似乎很难被认为是小众的,其电影尽管满是邪气,但一经问世基本上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就不能不归功于林奇电影所带给观众的快感与痛感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要。而在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一种诡秘感的营造。文章从死亡的审美化、扑朔迷离的氛围感、神秘元素的...

  • 史蒂文·索德伯格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美国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凭借《性、谎言和录像带》(1989)登上影坛,在其后的从影经历中,他能够自如地在独立电影与商业大片的领域之中切换,这与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多样化尝试是分不开的。对于索德伯格电影中林林总总、三教九流的人物,单纯从性别抑或身份的角度进行分析都是难免挂一漏万的,因此不妨从索德伯格本人的创作思路出发,根据其主观...

  • 俄罗斯导演对“诗电影”的不同追求

    本文以俄罗斯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与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两位导演在电影创作背景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进行了探讨与对照。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多为悲怆伤感的,但其电影中却充满了人性的救赎,塔尔科夫斯基对电影艺术的原则是自由地表达。米哈尔科夫的作品多为乐观积极的,他电影中的人物与生活背景水乳交融,展现的是统一之...

  • 山田洋次电影的平民视角

    纵观山田洋次导演的作品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基本上其电影都围绕日本下层人民的生活展开,故事主角也大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这种平民化的视角是山田电影中所特有的,他用独特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以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展现他们在充满苦难的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内心独白。文章从平民主题、平民化风格的审美...

  • 霍建起电影中的生命意识探析

    纵观霍建起的创作,精致唯美的镜头语言、平缓温和的叙事节奏、含蓄隽永的意境营造是其电影的典型特征。书写普通人的生存危机、探讨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赞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是霍建起电影的叙事主体,而贯穿其中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彰显了导演深厚的人文情怀。本文即以生命意识作为切入视角,从苦难人生的诗意呈现、生存困境的温情表达、生命意识的...

  • 姜文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在中国电影界,姜文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华语影坛实力派艺人代表。《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作为姜文导演生涯刚起步的两部作品,就在部分内容讲述上触及中国电影界的许多"禁忌",《让子弹飞》则将姜文推向电影事业的高峰。撇开票房与口碑的纷扰,从专业角度深入解剖姜文电影的视觉风格,大体有三大特点:想象性与真实性的镜像呈现,剧情...

  • 从宁浩作品看中国公路电影的拓荒时代

    2001年影片《走到底》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影片诞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公路片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新锐导演宁浩在中国公路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即以宁浩的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宁浩的公路电影、宁浩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在路上对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公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