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电影研究的结合产生了拉康式的电影精神分析美学。其理论核心是电影中的幻象和欲望的辩证关系。电影生产幻象又激发主体的幻象,幻象满足欲望又构建欲望。幻象既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又可以唤醒社会主义革命的欲望,这就是拉康式精神分析电影美学的逻辑。在电影中可以挖掘颠覆和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能量。在对好莱坞的...

  • 中国早期电影公司与机构的历史描述

    关于中国早期电影状况的学术研究近年愈来愈丰富,不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公司与机构的发生发展历程尚有梳理的空间。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较完整地展现中国早期电影的起步以及最初形成的行业轮廓。论文主要从早期电影公司与机构的生存环境的两个指向、拍片探索的三个阶段以及整体的四个特征三部分展开较细致的论述。毕竟这些电影公司与机构直接书写...

  • “互联网+”中国电影产业的冷思考

    电影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百年电影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群得到迅速壮大,票房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在市场繁荣的背后,整个电影产业链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众筹与大数据改变着电影的制作,选择性、针对性、互动性的宣发模式逐步形成,电影放映呈现多屏化,后电影市场生机勃勃。“‘互联网+’电影”在孕育巨大商机的同时,影视文...

  • “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思维对电影内容的影响

    对于电影产业而言,能否将网络时代特有的“用户思维”与内容生产有机结合,成为其在“互联网+”模式下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互联网环境中的“用户思维”,具体体现在内容选择、内容制作以及内容营销等层面:投拍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就内容选择达成共识;拍摄中,消费者借助网络渠道介入电影内容生产过程;播映时,消费群体的口碑效应放大了内容...

  •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在内地青春片的商业转向中,有些创作者形成了唯票房、拍粉丝电影等不良倾向。很多具有这种倾向的电影尽管存在质量上的缺陷,却仍然凭借粉丝的支持,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票房神话,这引发了许多批评的声音。在创作者、粉丝和批评者这三方构成的青春片论说场域中,创作者作为偶像与粉丝结盟,与批评者形成对立之势。平心而论,两边从对立走向对...

  •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征

    贵州苗族题材电影作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题材的电影追求原生态之本真美,苗寨民俗、风情之奇观美,神灵、图腾崇拜之神秘美等,再现了苗族人原初性和本真性的生活方式,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栖居的生态观念。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贵州苗族题材电影必须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吸收外来文...

  •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视听技术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生产机制与传播机制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电影的艺术特征,这也就势必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即它是否还会颠覆影像本体自身?传统的、以“真实”为圭臬的影像本体论与视听技术打造的、追求“超真实”的奇观电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后者对前者除了颠覆之外是否还有补充或重构,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在厘清影像本体论概...

  •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从清朝末年开始进入现代化的中国,随着社会背景的变迁,对于国人的心理造成了反反复复的影响。特别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剧变,不光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造成了“断裂”,也在集体意识和个体心理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表现在艺术作品领域,这种时代冲击所带来的伤痛尤为显著。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描述,则可以用来描绘电...

  •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在近代哲学与视觉艺术的演进中,前后诞生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现象学——电影无疑是“视觉认识论”下的产物。巴赞是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代表人物,其倡导的现象学观念近似于以“澄明”为核心,这与近似于以“立义”为核心的形式主义电影理论互为对立倾向。就电影本体而言,前者关注的是空间性向度,而后者关注的是时间性向度,但两种现象学观念下的...

  • 当代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当代国产电影从叙事方式上走向类型化,电影人根据业已成熟的类型片来遴选、集中和组织叙事素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既是电影艺术本身发展规律所致,又与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尤其是我国文化市场机制的日益健全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分不开。因此,对我国电影类型化叙事的具体种类和方式,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文章从类型化的叙事起点、类型的...

  • 当代女性电影中的性别文化自觉

    在对电影史的回溯以及对当代女性电影的考察中,人们不难发现,女性电影已经产生了较为全面的性别文化自觉现象。在男性话语霸权日益被削弱的今天,从性别文化自觉的角度来观照当代女性电影,不仅对中国女性主义学者有所裨益,对于电影人来说,也是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现某种价值观与性别意志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当代女性电影中性别文化自觉的脉络进行...

  • 新时期国产武侠传记片的发展之惑

    新时期以来,国产武侠传记片在原有知名人物创作的基础上开发出《叶问》系列等作品获得创作生机,但大多数难以逃脱武侠片“夕阳”产业影响的桎梏,呈现出人物塑造上身份“修饰”过多,性格标签化严重;影片内容上感情戏冗余,叙事单薄;主题思想模糊,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武侠传记片不仅要塑造血肉饱满的“英雄”侠客,还应...

  • 后大片时代下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

    从张艺谋导演的首部华语大片《英雄》开始,中国电影市场走出近十年的低潮期,正式走入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渐完善其内部的制度体系。然而,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并非昙花一现,中国电影市场随之急速扩张,并带动中小成本电影迅速崛起,与商业大片共同分割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蛋糕”。华语中小成本电影...

  •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对于好莱坞而言,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必须始终围绕观众的消费习惯,尊重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国产电影在获取市场份额及打造品牌策略之时,走好莱坞道路,精准地针对市场改造自己的运作机制几乎是不二选项。而在国产电影中“好莱坞化”最为彻底的,搬取好莱坞元素最为明显的,则莫过于国产奇幻电影。文章从题材选择的类型性、具...

  •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哥特元素在美国恐怖影片产生之初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吸血鬼的故事早在20世纪初便不断在美国影坛上演。就当代美国恐怖影片而言,其主人公早已不再局限于吸血鬼,但与之相关的哥特元素却融入其他主题的恐怖电影里被广泛应用,哥特小说也成为美国恐怖影片的重要给养。本文将在通观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代表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哥特人物塑造、哥特色彩运...

  •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动画电影涉及制作和生产、动画制成品的营销和传播以及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等多个环节。本文从动画的物质性和文化性出发,具体考察了美国动画的优势所在,既制作精良,又在文化性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吸引越来越广泛的受众。而国产动画物质性和文化性在供给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和问题。中国动画电影若想在供给侧改革中占有市场,我们须不断学习,...

  •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英国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就英国电影整体而言,男性人物一直是其形象塑造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简要呈现英国电影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聚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电影中的愤怒青年和21世纪初英国电影中的暴力青年形象的塑造,以《愤怒的回顾》《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两杆大烟枪》《死人的鞋子》《喧嚣俱乐部》等影片为重点,对...

  • 当代日本电影散文诗式叙事风格简论

    进入后工业时代,主流的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使当代电影越发呈现出对于视觉奇观的过分追求。而当代日本电影与全球电影大环境似乎刻意保持着距离,不过分追求娱乐化和奇观化,保持民族文化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散文诗式的闲适风格。大多数影片关注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小人物,利用安静、恬适的电影语言表现着小人物生活的平淡之美。本文就当代日本电影的电...

  • 由《温暖的尸体》看僵尸电影的另类视野

    电影在现代艺术中立稳脚跟之后,逐渐分流,一部分走向更加大众化的商业操作,另一些则向着更为极端的超现实主义迈进。而僵尸电影,可以说是两大分野的合流。就电影艺术及类型片特征角度而言,乔纳森·赖文执导的《温暖的尸体》在僵尸电影史上做出了很多变革和突破。文章从传统政治道德话语的放逐及宏大叙事的摒弃,镜像的拼贴挪用、类型嫁接与风格杂...

  •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的旅行隐喻分析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取得了斐然的票房。该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奥黛丽·尼芬格的首部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影片中,时空的错乱赋予了电影奇幻的色彩,也进一步消解了传统神圣而严肃的情节,将这部影片推向了片段化与现代化,最终剧情的发展也赋予了影片更为积极的意义,打破了传统爱情观,采用最为简洁却又深刻的语言告诉...

  • 《小森林》系列电影幽玄美学赏析

    日本电影《小森林:夏秋篇》和《小森林:冬春篇》构成了《小森林》系列电影,这个系列作品虽不是纪录片,却被人们称作日本版《舌尖上的中国》。《小森林》系列电影不仅展现了返璞归真的日本美食,更重要的是对于女孩市子回归自然和田野生活的细致描摹与美好赞叹。这两部影片彰显了日本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镜头的动静之间表达了写意的幽玄美学—...

  • 中国当代导演的“父亲”情怀

    “父亲”的角色转变不仅表现出当代导演对于文化的一种思考,更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情结性表露。父亲角色的回归既是影像中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父亲和父权态度的转变。由原来的“弑父”、仇恨性情绪转变为敬父,用同情的影调来塑造平凡的父亲,建立诸多正面的父亲形象。这种影像表达方式的转变,既是导演自身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也透露出国产影...

  •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城市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个体生存的重要背景,它聚焦社会审美文化,体现个体的生命欲求。城市电影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镜像,并在城市与人之间构筑起一种有趣的联系。冯小刚的很多影片具有明显的城市电影色彩。在这些影片中,城市不仅是个体生活的背景,而且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互动性关系。他善于借助城市空间,来展现市井小民的困惑、迷茫等精神状态。本文从...

  •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香港导演徐克曾被摄影师称作“不停地追求画面震撼效果的榨汁机”,即徐克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在多年拍摄电影的实践中,徐克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品牌,这其中就包括其视觉艺术体系。徐克在对中国文化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又能跨越东西方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制造出跨文化的视觉奇观。文章从神化、幻化的视觉效...

  • 凯文·史密斯电影的喜剧魅力

    导演凯文·史密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导演,或许他的作品称不上伟大,然而他所创造的混搭风,真正使他的喜剧电影俘获了众多的影迷。不得不说,导演凯文·史密斯是幸运的。在他的作品中总会渗透出“接地气”的因素,而这似乎也是形容凯文·史密斯电影最贴切的表达。在他的影片中并未含有太多深刻的批判或表达,但在他“接地气”的叙事方式中,观众的确收获...

  •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当代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也是最伟大的喜剧天才之一。在犹太教义和美国现代文化教育背景下,伍迪·艾伦虽然兼具了两种民族的性格,但是却逐渐被存在主义所吸引。通过分析可知,他的电影作品都有其存在主义的观点。作为电影界中的另类,伍迪·艾伦摆脱了好莱坞体制,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伍迪式电影。在其诸多电影中,他将其对人生意义的哲学...

  • 卡拉克斯后新浪潮电影的诗意表达

    后新浪潮电影作品是导演卡拉克斯最为擅长表达的,他的作品中也充分显现出了有关后新浪潮的特质。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唯美的视觉效应,又有先锋电影与新浪潮时期革新性的诗性表述,还有独具一格的自我电影手法运用彰显。后新浪潮电影作为他的一种电影表达语言,被严密贯穿于他的从影始末,他用为数不多的语言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表达。在他的作品中...

  • 从“梦幻”情节看古典小说的影视改编

    古典小说善于写梦,影视作品在表现小说中的梦幻情节时采用了完整展现、细节删减和形式转换等途径,这些处理方法,表现出影视作品对古典小说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也体现了影视作品积极创新的努力。古典小说是影视改编和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之一,小说中的梦幻内容给予影视作品更多的创作空间,影视作品对梦幻内容的丰富表现也提高了小说的传播范围,尤其...

  •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中韩两国源自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叙事手法上,中国力求还原真实事件,以白描的方式塑造人物和情节,并不刻意展现事件本身蕴含的戏剧性、冲突性,而韩国则更多地强调这种冲突性。其次,在对影片类型的划分上,中国的改编并不对影片进行明确的类型化划分,而韩国则是倾向于在预先设定的类型框架中讲述。再次,在叙事立场上,中国影片...

  •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可谓科幻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科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博弈式影像论辩影响深远。《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起始于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文本,在多位好莱坞导演的理解和诠释下,该系列的每一部影片都独具风格,但又有着潜在的统一的模式化特质。本文深入解读《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改编模式,摸索该系列电影的成功经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