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国产新主流电影的核心价值表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影业高歌猛进,电影市场日臻成熟,而其中创新意义最为明显的便是国产新主流电影,即"主旋律"电影。主流电影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其内涵和功能都由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导,具有社会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新主流电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上。文章在厘清国产主流电影内涵的基础上,从新...

  • 格里尔逊的纪录模式及其创作启示

    在20世纪30至50年代,格里尔逊纪录模式一度风靡全球,为纪录片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格里尔逊才华横溢,统领了纪录片的各个环节,充分表达出了他的特色。作为一种记录模式,格里尔逊模式在受到人们追捧的同时也饱受争议,然而无论怎样,他所创造的纪录影像奇迹无人能及。本文以格里尔逊模式的内涵为基础,探讨了人们对格里尔逊模式的争议与效仿,旨在...

  • 少数民族电影的国家性构想

    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也需要自身的努力。"国家性"既是作为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主旨性,也是少数民族电影需要不断深入理解并突破的方向口。少数民族电影作为一个"工程性项目",它需要国家在大的方向上的引导,也需要国家在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与倡导。对于国家所提出的公益版、升级版及国际版"三大板块"的策略打造,体现出了国家对...

  • 谈“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

    "十七年"云南少数民族题材故事电影,是那个时期中国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背景、创作者身份、影片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生产过程等角度,借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阐释了在那个政治斗争和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的特殊时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云南少数民族故事电影,是如何运作与体现的。该类题材的影片能够占领一席之地,根本上还是...

  • 国产悬疑片类型化艺术之路

    悬疑片强调叙事逻辑的严谨性,依靠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发观众对主要人物命运的关切。悬疑片对电影剧本有着极高的要求,虽涵盖的类型片广泛,但多数影片并不具备成为经典或成功悬疑片的特质。国产悬疑片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都与国外同类电影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电影的产业化带动了悬疑片的类型化创作,涌现出一批叫好卖...

  • 当代美国犯罪题材电影的多元主体透视

    尽管目前好莱坞类型片越来越多样,但正如犯罪问题不可能在社会上得到根除,犯罪题材电影也依然拥有市场。多元主义思想原本来源于城市规划学科,即在城市中多个具有利益关系的群体都被考虑进规划过程中,不同群体的需求以及利益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也反映在了美国犯罪题材电影中。文章以此入手,从"一元"到"多元"、主体的多元性、多元主体...

  • 美国黑色电影的审美范式

    在美国的类型片中,黑色电影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尽管其作为一个术语的命名来源于法国的影评家尼诺·弗兰克,但其发源之地却是20世纪中叶的好莱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影坛独创的一种较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目前的黑色电影既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类型片的独特审美范式,又已经不适用于上述简单化的总结,"新黑色电影"的出现便是黑色电影内部酝...

  • 美国“直接电影”新突破对国影创作的启示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之后,美国的"直接电影"开始受到置疑,与此同时又面临着新技术语境的影响以及全球商业化的诱惑,显得"力不从心"。那么美国的"直接电影"要怎样才能打破其在商业前景、技术语境和审美观念等方面遇到的困境,重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呢?只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美国的"直接电影"才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再次扬帆起航。这种突破...

  • 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电影的商业性是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二者缺一不可。而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高,受众群体小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生存。文章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 新世纪好莱坞伦理电影创作研究

    美国文化主张个人意志,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核心也秉承着个人主义,更为关注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行为及情感。相较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伦理在美国文化中似乎始终没有一个严格和完整的框架和纲领,在个人意志的作用下,伦理道德变得脆弱不堪。好莱坞伦理电影涵盖了较为宽泛的类型范畴,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延展着美国伦理文化的内涵...

  • 《真实的代价》中的快速时尚与批评距离

    《真实的代价》讲述了愈演愈烈的快速时尚产业其背后鲜见于媒体的"国际罪恶"。影片镜头直捣服装制造工业重镇,用真实的影像揭露了物美价廉的时装背后被长期忽视的环境和人文代价。本文综合分析了该影片是如何在一定的批评距离之内纪实地反映现实问题的。通过叙事节奏、影像质疑和对比讽刺,影片把握了适当的批评距离;在批判全球性难题的时候,其...

  • 《白蛇传》的双重颠覆

    《白蛇传》作为最常被改编的中国民间传说,自唐代至今有几十个不同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版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的影响下,白蛇传呈现出多种的形态。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和徐克以其为蓝本的同名电影,都对原本的经典《白蛇传》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以互文性理论分析《青蛇》的小说和电影文本,理清两种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质和相...

  • 《天注定》:拼图式的中国现代景观

    贾樟柯的《天注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一反此前用一部影片讲述一个故事的单一叙事模式,首度用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立体地展现底层人物命运,用四个模块拼贴出相对完整的社会图景,并将导演个人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融入其中。导演在影片中对热点新闻中的暴力事件进行艺术改写,通过底层人物的命运透视出当代中国在社会变革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将看似无...

  • 《火锅英雄》:混搭中的黑色喜剧元素

    七年前的一部小品式电影《夜·店》让观众认识了新锐导演杨庆,七年后一部名叫《火锅英雄》的黑色喜剧片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他。这部杂糅犯罪、暴力、动作、喜剧、爱情等诸多类型元素的影片,导演拍出了黑色喜剧的味道,在国产影片中并不多见。杨庆取各家之长,巧妙地将这些类型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完成了这部肌理复杂、内涵丰富的作品。本文着...

  •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票房和口碑上实现了双赢。影片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制作团队的精心设计和工作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创作者能够抓住当下的历史语境以及观众的接受心里,突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属于新时代的动画电影作品。文章从《西游记》及其衍生影视作品对《大圣归来》语境的培植,影片叙事的调适,影片对...

  • 论《捉妖记》的融合式创作意识

    2015年,国产魔幻大片《捉妖记》以24.3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内地影史票房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内地院线观影人次的最高纪录,其成功背后是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的本土化移植,以及影片的多元文化融合的主题内容创作"双剑合璧"的结果。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融合早已成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就《捉妖记》的融合式创作意识简要分析,...

  • 卧底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的双重困境

    香港卧底片产生于香港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困境,卧底片对卧底身份认同困境的呈现,正是港人对自身身份认同困境的表达。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也好,卧底的身份认同也罢,在面临身份认同困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群体认同、情感认知和职责认同等精神困境,从而导致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的双重困境。本文以2005年至2015年上映的香港卧底片为例,...

  • 美国警察题材电影的英雄神话与伦理困境

    自20世纪20年代电影在美国肇始之时,各种警察、匪徒、侦探便在银幕中"粉墨登场"。此类型电影因其具有牵涉生死的强烈戏剧化冲突和激烈刺激的打斗、角逐、枪战等动作场面,给予观者在精神和感官上极大的享受和抚慰,故能长盛不衰。警察题材电影是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本文从精神内涵上的英雄崇拜与当代神话,写意叙事与暴力美学的美学风格,以...

  • 英国黑色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

    英国黑色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性和文化性引领世界黑色电影的发展潮流。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英国黑色喜剧电影大师丹尼·博伊尔、盖·里奇等人没有遵循传统喜剧电影的创作惯例,通过非理性的叙事结构、颠覆性的人物塑造、游戏化的情节设置等黑色电影创作艺术,实现了对传统电影审美标准、创作惯例的超越,以矛盾性、荒诞性、狂欢化的影视艺术特征在...

  • 从电影《相助》看“黑”与“白”的碰撞

    电影《相助》改编自凯瑟琳·斯托科特的同名小说。凭借深刻的电影主题和潜移默化的表现手法,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轰动一时。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密西西比州为故事背景,选择了黑人女仆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作为问题暴露的源泉。通过对比黑人女佣的忠诚、隐忍和奉献与白人小姐的冷漠、无情和自私,反映出影片对白人社会的讽...

  • 陈可辛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是否能塑造出成功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表现具体的性别话语时,不同的导演有着不同的潜在倾向或优势。从陈可辛塑造出的一个个面目鲜明、具有针对性的男性形象中不难看出,这位电影人不仅善于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也善于把握商业的脉搏,最终获得票房与艺术的平衡。本文从男性形象与"被看"时代、男性形象与观众情感...

  • 陈凯歌影片中的视觉空间构造

    在电影叙事中,视觉空间始终参与叙事的进程。单纯为叙事提供背景或处所的仅仅能被称之为"空间",而"视觉空间"则意味着电影中出现的空间要在视觉表达上始终在场。陈凯歌电影的研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批评界也始终对其给予关注,但是其电影之中的视觉空间构造研究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文章即以此入手,并从纪实性空间与信息元素、外部空间与...

  • 杜琪峰电影的叙事空间分析

    杜琪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导电影电视作品,到成立银河映像电影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在他所涉猎的类型电影中,无论是警匪片、枪战片,还是悬疑片,都始终坚持杜氏电影一贯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以香港作为主要拍摄地标的城市地理空间,展现香港社会变迁的社会空间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物心理空间,三种叙事空间的运用使杜琪峰电影风格...

  • 科波拉电影中的历史主题与人性研究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作为"新好莱坞运动"的领军人物,在被战争颠覆的时代里制作出了颠覆性的影视作品。他对战争中、黑社会暴力中人性的扭曲刻画得入木三分,电影票房的巨大成功和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难以企及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科波拉电影中的人性主题为主线,研究了在特殊的历史和家庭背景下,其电影角色对人性的表达,通...

  • 大卫·芬奇电影的人性书写

    大卫·芬奇在美国影坛的盛名主要来源于其电影中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内容上,芬奇电影往往以低沉的语调来讲述充满犯罪、死亡、宗教的内容,而在形式上,芬奇乐于采用阴暗的光影和压抑的,明显根据观众心理来设计的色彩与构图。人性问题是所有艺术形式永恒的主题,拥有敏锐的艺术表达力的导演则能够充分用影像表达自己对人性的思索,并将其上升到审美层...

  •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电影的暴力美学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在其电影创作中,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影像风格。相比起其他电影大师们郑重其事地将电影作为自己表达玄思妙想的工具,以一颗玩心从事电影工作的罗德里格兹更倾向于将胶片当作自己肆意挥洒的画布,因而形成了自成一套的暴力美学表达方式。当人们在探讨罗德里格兹的电影成就时,暴力美学是无法回避的。文章从暴力书写与情绪宣泄、暴...

  • 论艾合坦木·吾买尔小说的影像特征

    本文首先揭示了汉语当代文学界存在的"文学驮着电影走"现象,并通过比较维汉两种文学,尤其是电影文学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向影视作品成功转型是解决影视剧本匮乏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对艾合坦木·吾买尔小说的影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艾合坦木·吾买尔作为作家和编剧的双重身份对其作品产生的影响,指出了维吾尔电影文学界目前...

  • 批判视角下《远离尘嚣》的艺术改编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曾经被多次改编成为影视作品,芭丝谢芭与三名男性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小说中描绘的英国农村的田园风光,都极具被影视化的审美艺术价值。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再次将哈代的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其中有着明显的迎合当下女性主义盛行的商业考量,对于小说《远离尘嚣》的主旨进行了改写与偏移。影片中的芭丝谢芭对自...

  • 电影《站台》的叙事及人物研究

    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时代浪潮驱赶之下,被私人承包的底层文艺工作者们失去了作为"脑力劳工者"的优越感,从集体到个人,脱离意识形态的强力规整之后开始了自我塑形的走穴历程。流行歌曲、诗歌、电影、舞蹈等诸多的时间符号在线性叙事中铺陈开来,成为岁月蹉跎的证明。他们在失落爱情与获得婚姻前后或成为妖道,或陷入庸常。走远的心思最终却被古...

  • 品评《失孤》的电影写实美学

    以艺术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是电影艺术的一项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是电影艺术众多类型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拐卖儿童"是长久以来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但以此为故事基础的影视作品却十分鲜见。电影《失孤》一改往常反映社会问题电影的严肃和激进,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写实手法展现了农民雷泽宽的漫漫寻子路。真实事件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