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后人类语境下纪录片“真实”之维的重构

    新世纪以来,科技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后人类主义时代的诸多焦虑,数字影像生成技术也在这股后现代潮流中为传统纪录片艺术带来了革命性震荡,人们质疑并重构着纪录片艺术的美学根基——“真实”的当代意义,传统的命题面临着即将被解构的危机。置身于话语纷繁的后人类时代,纪录片创作应在内外二维的“虚幻”中把握“真实”的话语,在“适意”的...

  • 新世纪影视剧的“历史洗白”思考

    新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出现了一种“历史洗白”现象,对已经盖棺定论的一些历史负面人物,进行了“洗白”。这种现象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商业化的本质、文化的日常化、近年来泛滥的和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象征性的叙述以及社会的工业化等都是其出现的原因。“历史洗白”给青少年传播了错误的历史知识,导致其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错位,也...

  • 当代电影中的人类数字化生存思考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发展阶段和生活状态,也是当代影像艺术积极探讨和表现的重要命题。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不同,电影创作因为具有更自由的视野和表达空间,其对于数字化生存的思考也更具开放性。数字化生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并将引发怎样的未来人类生存状态,都是值得探讨的有趣问题,而本文正是由此出发,对当代电...

  • 大数据视角下电影编剧的发展策略研究

    大数据已介入电影编剧环节,对电影创意、题材以及剧本各元素进行评估,网络文学IP改编电影的现象也对传统编剧形成冲击。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开始进行编剧。但目前大数据在电影编剧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过分夸大了大数据的作用,忽视了专业编剧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需要客观对待。电影编剧需要积极应对,利用好大数据,建立用户思维,深入研...

  • 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电影传播策略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部提出“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

  • 生态纪录片与生态中国形象的传播建构

    生态纪录片是通过记录自然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生物间的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传达出生态和谐的主题思想,增强人们生态环保意识,引领人们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的影视艺术样式。新世纪,国产生态纪录片逐渐兴起,如《平衡》《水问》《森林之歌》《美丽中国》《第三极》《我们诞生在中国》等。本文主要研究新世纪国产生态纪录片的发展特点...

  • 跨界融合,国产新大片的文化变革

    时代的进步促成了观影者审美方向的转变,观影者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电影模式,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国产电影开始打破传统制作的束缚,接连推出多部优秀的“新大片”,并迅速占领国内外的电影市场。其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开发出诸如跨界融资、多渠道发行、网络式营销、高科技制作以及粉丝群互动等新概念操作方式,逐渐形成一套国产“新大片”的产...

  • 当代中国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图景

    魔幻现实主义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流派,其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文学领域。有趣的是,中国电影在近几年蓬勃发展,其类型的建构愈加丰富,呈现的方式也纷繁复杂,近两年出现的《煎饼侠》《恶棍天使》《美人鱼》等几部电影,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当代中国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图景。本文试图从场域的都市回归、叙事的母题流变、图谱的...

  • 韩国灾难片的类型分析

    近十年来,韩国成功推出了多部灾难片,一跃成为亚洲类型电影的一支领军力量。韩国灾难片在题材、叙事、人物角色塑造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规范性和技巧特征,并凝聚而成韩式灾难类型片的三大法宝,即深刻的人性展示与人性救赎、强烈的本土场景与现实感以及对政府官僚主义的鞭挞。挖掘中国文化资源优势,增加现实场景设置,合理配置制作经费,是韩国灾...

  • 美国都市电影中的消费文化略论

    美国电影自诞生起,就与都市难解难分。现代都市日益呈现为一种资本运行和商业消费为中心话语的形态,其为电影提供生存环境。因而,在这种镜像展示中,消费文化的宣导必然也随着成为一种新式的美学范式。美国电影作为公共文本,是对都市消费文化的症候状映射与隐喻;其作为商品,则是对城市人心的揭露与抚慰;都市电影作为传媒,是对都市消费式文化的设...

  • 中国功夫元素在电影中的发展及演变

    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它的内容丰富,不仅从广义上包含了侠义精神、奋斗精神、爱国精神,而且它的一招一式也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道理。与中国功夫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审美的改变,中国功夫作为电影中的一个元素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将把中国功夫元素在电影中的发展...

  • 河南戏曲电影的审美意蕴

    河南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在全国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根据这些剧种的优秀剧目改编的戏曲电影渗透着鲜明的道德内涵,寄托着惩恶扬善的人文理想,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上,河南戏曲电影善于运用叙事技巧设置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灵活多变的场面调度、先进的后期数字技术增强戏剧的感染力。河南戏曲电影作品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美学风格,这些作品...

  • 融合中西,彰显和谐:评新古典主义电影

    新古典主义作为当代电影表现的主要范式,相较于传统与古典,它更注重于对人性美的挖掘与歌颂和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存的极力表现。它站在历史的高度,融合中西,将传统与现代相贯通。作为一种富含“新”意的表现精神,它坚持独立与自由的美学理念。在中国影像中,它常常被付诸极为诗性的影像以及富有穿透力的审美感画面。并从价值观及伦理观两者相...

  • 论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数字化融合

    电影发展到今天,镜头与剪辑成为组成电影的构架,挖掘电影真实性的来源,无外乎长镜头所营造的纪实感,电影的本性在于再现事物原貌。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作用开始发生变化,长镜头里的画面可以通过CGI进行创作,将原先需要蒙太奇衔接的画面使用数字长镜头完成,此时长镜头便具有蒙太奇的效果含义。长镜头与蒙太奇就成为莫比乌斯环中...

  • 影视广告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征研究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从形成至今有近百年历史,其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同样也对当代影视广告的创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应用到影视广告的创作中,赋予影视广告“神奇现实”效果,让广告的创意表达和视听体验变得更富感染力和冲击力。本文以几则典型作品作为突破口,从魔幻现实主义如何适应影视广告本体需...

  • 当代俄罗斯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回归

    1931年,高尔基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奠定了苏联艺术创作的主流形式。苏联电影的艺术内涵丰富,故事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好莱坞相媲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导致民众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完全转变,带有了西方色彩,大量商业化、庸俗化的影片层出不穷。在俄罗斯电影工作者的反思、探索中,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重...

  • 从《断背山》创作看西方视域与东方意蕴

    同性恋婚姻已在多国取得合法化,但性观念保守甚至滞后的国家仍占有多数。电影《断背山》讲述了恩尼斯与杰克二人不被世俗所容的同情故事。这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影片超越性别取向与文化差异,敏感且小众的题材出乎意料地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主要归功于其西方视域与东方意蕴。本文将该片与国内相关影片进行对比,从意识形态、叙事手法、人物塑造、视...

  • 论吴宇森电影中的“好莱坞意识”

    1993年,导演吴宇森凭借“东方暴力美学”前往好莱坞闯荡,《终极标靶》和《断箭》使其成功融入好莱坞,而《变脸》和《碟中谍2》的成功则确立了吴宇森国际大导演的成功地位。纵观吴宇森的导演作品,从早期的香港拍片到征战好莱坞,再到重返中国电影市场,其中具有强烈的“好莱坞意识”。这种意识反映在化繁为简、将情感和思想表达通俗化的处理方式上,...

  • 谈周星驰的电影情怀

    周星驰的电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喜剧类型,在电影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一直以来,其总是被标上“后现代”“无厘头”“喜剧”的标签,如今,在保持童话情怀、庶民情怀的基础上,周星驰又有了进一步的新思考,他的情怀逐渐放大,不仅仅局限于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他把对小人物的关怀扩展到对大生态的担忧,把对人性的思考上升到社会的高度,然而始终不...

  • 解读肯·罗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20世纪60年代,肯·罗奇的影坛处女作出品,由此拉开了其批判现实主义的从影之路。在数十年的时间中,肯·罗奇先后执导拍摄了三十余部电影,均遵循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并成功塑造了许多缩影式的身处困境的小人物。本文将聚焦肯·罗奇的电影创作,以其著名代表作品《风吹麦浪》《石雨》《甜蜜十六岁》等为代表进行分析,从被侵犯者、被压迫者和被边...

  • 探究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

    作为“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纪实美学创作不仅坚持了国际纪实美学的创作原则,同时还创新地加入了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其鲜明的风格特征,拥有着民族风格的魅力、散文和诗意化的表达以及特有的情怀与特色。通过对贾樟柯纪实美学电影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的研究,分析其作品关于纪实美学方面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有助于延伸其电影的文化价值...

  • 蒂姆·伯顿电影创作的独立精神

    在电影界,蒂姆·伯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名字,在红透好莱坞的同时,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重身份的伯顿,至今创作的近30部电影中渗透着强烈的独立精神。伯顿固守着自己的艺术理念和精神家园,几乎没有对好莱坞主流电影进行跟风,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于商业大潮中,他的成功直接质疑了好莱坞的权威。文章从蒂姆·伯顿与独立电影,独立精神在伯顿...

  •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镜头意蕴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看起来又似杂文一般让人五味杂陈。在其喜剧的外衣下,荒诞讽刺而意味深长,使本片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李雪莲在封闭的圆形之中兜兜转转转回原点的迷幻,还是那折射着社会百态各具特色的28个男人形象都使影片的主题意蕴得到了完美升华。方圆之间变换的镜头似乎已不再那么猎奇,只因为其背后的深沉...

  • 笑里乾坤:《我不是潘金莲》的传达策略

    冯氏喜剧在幽默讽刺中传达着直视现实的力量。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冯小刚导演将美术方圆构图引入光影视界,呈现出了山水意境与影视主题的巧妙结合,实现了美学形式与剧本内容的有效融合。在方圆进退之间呈现着中国的国情、世情和人情,传递着对朗朗乾坤天地正气的思考。同时,故事将人伦、人治与法治的社会科层化反观呈现在观众面前,笑中有象,笑...

  • 李雪莲困境:《我不是潘金莲》的法治解构

    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场严肃悲剧、无奈闹剧,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实则很真实、很现实,包含丰富的法治与社会意蕴,体现为民妇“告状”遭遇法律形式主义,官员“维稳”遭遇上访解纷机制,社会“套路”遭遇人际信任危机。其主题可以概括为“李雪莲困境”,这是中国法制的现实困境,而要走出这一困境须坚持法治思维,让...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我不是潘金莲》探析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改编于刘震云的同名小说,由冯小刚执导,围绕农村妇女李雪莲为洗去“潘金莲”的冤名而进行十几年上访的主线展开。电影上映后迅速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的“官场现形记”,有人认为这是关于一个法盲的故事,而本文则认为其是女性内心的呐喊。本文试图立足于女性主义角度,从性别差异的“看”与“被看”现象和女性身体意...

  • 《我不是潘金莲》的加缪式存在主义解读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通过主人公李雪莲看似荒诞的思想和行动轨迹印证了加缪式的存在主义哲学认知。一个普通的农妇从荒谬现实的盲目受害者,到十余年锲而不舍地讨说法来对抗人与世界的荒谬关系,自己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自我意识得到了提升,对生存的意义做出了理性的认识,直至对社会管理体制和法律运行方式中的种种弊端和漏洞发出有力的叩问。选...

  •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互文性与独创性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汲取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资源,加入中国古典元素,赋予了女主人公女侠气质,并强化了新历史主义色彩;方圆变换的画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方”揭露的是丑态毕露的官场,“圆”象征了压迫人的无形力量以及人生循环往复的荒诞和无意义。此外,影片在背景音乐设置、构图色彩等艺术形...

  • 《我不是潘金莲》的写意表达与荒诞叙事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通过令人称道的圆形画幅和荒诞的叙事手法,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笔法将江南水乡的朦胧之景和以权力为中心的中国官场百态相结合,揭示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冲突,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和精神困境;讽刺了各级官员因为追求权力而呈现出人的异化,也表现出对于部分官员漠视民情的批判;体现出...

  • 《我不是潘金莲》:囚徒困境及平衡叙事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又被评价为“当代官场现形记”。通过比较囚徒困境下的事件发展态势,对比十年前后官员处理“李雪莲事件”的情况及结果,引入托多洛夫平衡叙事理论,剖析官场生态链下的故事走向,并结合囚徒困境理论建立关系平衡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各级官员,揭示出导致官员们陷入囚徒困境怪圈的逻辑关系,同时给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