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建构中国电影社会学-以抗战题材电影研究为例

    中国电影社会学是一门旨在探讨电影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新学科,它的建构是对电影理论本土化的有益尝试。在我国,社会更迭与电影嬗变息息相关,而各个时期的电影对社会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这方面,抗战题材电影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凝结着历史创伤与现实诉求,也映射着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其沿革状况既显示了电影美学形态的演化轨迹,也呼应着时...

  • 年轻一代电影史学群体及其撰述形态探析

    电影史是历史学中的门类史,既有学科自身的特点,也有一般历史研究的特点,是故电影史学家不仅是电影学者,也兼有历史学者的身份。伴随学界整体史学视野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影史研究也在不断地走向阶段性繁荣。在恣肆的史学著述中,年轻一代史学群体以高涨的学术热情,极具包容性及个性化的书写姿态,对史料爬梳剔抉,对史述纠偏考证,在多样化...

  • 陌路重生:中国青春题材电影脉象纵览

    中国青春题材电影一味地把玩偶然悲剧带来的伤感情调,然而过度的迎合与毫无悬念的期待直接构成了对于作品审美意蕴的解构。在中国当下青春题材叙事逻辑中,祸事情结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悲情模式,这就造就了中国青春题材电影的过度类型化特征。从正青春的迷茫到后青春的追忆与坚守,中国青春电影中还存在很多难以弥合的裂隙,以及已经脱离现实的症...

  • 光影视角下影像的伦理传递问题研究

    时下的影视圈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陷入多元论的困境,资本对影像创作的干预使得影视创作和生产失去自控能力,影像伦理底线早已失守。光影作为影像艺术的灵魂,在影像的伦理传递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通过将光影物化为一个角色,利用光影的变化,使观众接受影像的伦理传递,从而通过影像协助大众构建与以个人欲望为基础的准则所不同的世...

  • 新媒体时代方言电影的发展与问题

    新媒体互动性强、传播者与受众相互平等等特征扩大了方言电影的底层传播,凸显了其文化寻根和娱乐感知。但是另一方面,方言电影植根于新媒介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大众文化属性,在生产消费中为追逐利润而呈现媚俗倾向。这就造成电影过分关注语言形式,而忽视意义理解与阐释的深层次解读。同时对大众审美的迎合更使得方言成为为话题而制造的噱头...

  • 不同文化形态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诗意表达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形态下呈现着来自国家与创作者的主流意识。革命的浪漫的现实主义在时代洪流中始终主宰着银幕。尽管被赋予喉舌之任,并一度为程式化所限,但作品始终渗透着挥之不去的诗意。电影艺术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渲染,使得这种颇具韧性和力度的影像成为感动与召唤的记忆。无论是歌颂还是反思,在大国飞速崛...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美文学电影文化碰撞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本文以两部中、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为例,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索中美文学在电影中所反映的文化碰撞。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虽然中美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追求和谐的生态发展上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可以从中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中看...

  • 20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电影探微

    女性电影主要是指讲述女性在家庭、婚恋、生活中的故事及其群体性或个性化的精神特质的影片,女性电影的导演虽不限于女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导演在书写女性故事、呈现女性内心时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本文将在界定女性电影的基础上,从发展历程、叙事主题及叙事手法着手,侧重女性导演所执导的女性电影对20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电影进行探析,而...

  • 韩国电影《釜山行》的中国文化意蕴

    中韩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韩国电影不仅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还善于阐释儒家、道家的伦理思想和哲学理念。这种审美意识在电影《釜山行》的表现手法和人物塑造上都有或隐或显的体现,即电影细节描写中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意蕴;人物塑造上通过对人性的拷问巧妙地阐释了儒道思想。该片在好莱坞类型片的模式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了东方文化意蕴...

  • 无厘头审美文化下的《盗钥匙的方法》

    《盗钥匙的方法》是日本青年导演内田咸治的第四部长片,影片在叙事上以人物的误打误撞来制造喜剧效果,并使人物之间存在身份悬念等。从影片整体来看,人物之间形成了一种巧合不断、有别于正统的人际关系,观众经验中的社会“秩序”和“正统”被消解,这使得电影有着极强的娱乐性。文章从无厘头审美文化背景-文化混合语境,无厘头审美文化特征-...

  • 心理电影:精神理论的艺术加工

    心理电影作为类型片的延伸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基于众多精神理论下的艺术表现加工。此类型影片倾向于对特殊类型人物的塑造,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带有悬疑性的幻觉或悬念设置,通过循环式套层的故事堆栈手法,从时间的往复来增强影片的悬疑性和紧凑感,将故事推入高潮。在循环式结构中捕捉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将观众带入影...

  • 美国当代电影中的“梦"之内涵解析

    在世界格局急剧变革的时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梦想”在美国这片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土上诞生,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梦”,被称为“造梦工厂”的美国好莱坞就出品了许多阐释“美国梦”的影片,获得了大量忠实的观众。本文将在概述“美国梦”产生、发展的基础上,从拜金之梦、爱情之梦和成长之梦三个角度切入,以《了不起的盖茨比...

  • 英美侦探电影研究

    受侦探小说影响,侦探电影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就现阶段发展而言,英美侦探小说融入了心理片、喜剧片、惊悚片等其他类型影片中的不同元素,在叙事题材方面极大地拓展,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本文将在概述英美侦探电影流变的基础上,以《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七宗罪》《沉默的羔羊》等影片为范例,从侦探人物、...

  • 好莱坞连环杀手电影中的女侦探形象

    在传统犯罪、悬疑电影中,身处罪案两极的往往为男性,即男性杀手与男性侦探。而随着女权运动的影响,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品对男性的评价体系也在悄然改变,连环杀手电影中出现了女性侦探。对这一类形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电影丰富女性主义话语的方式,并把握犯罪电影未来的趣味取向。文章从两性关系的受害者形象、“男性化”的女侦探...

  • 结构主义视域下中印韩特殊人群题材电影

    《海洋天堂》《马拉松》《地球上的星星》分别表达中国、韩国和印度三个亚洲国家对于孤独症患者题材的关注。三部影片虽然描写了三个不同的故事,但影片关于爱的表达却有着一致的态度,都是由一种“掌控”的爱的表达方式转向寻找针对这些特殊孩子最适合方式的爱的表达。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角度来进行文本分析。首先,从结构主义视角来...

  • 以《裸岛》看日本的孤岛文化心理

    日本电影的发展是与日本的现代化过程同步的,人们可以从日本电影中发现日本国民的思想文化经历着震动。新藤兼人的《裸岛》设置了一个极为显著的“孤岛”标志,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实中有虚的孤岛。我们既可以从中窥见日本人的生存方式,也可以将电影中展现的孤岛视作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空间。文章从资源先天性匮乏与生存困扰、时代的断裂与对...

  • 由《编舟记》管窥日本职场电影创作

    日本职场电影既是反映日本文化的媒介、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窗口,也是塑造现代日本人精神面貌的重要工具。从风靡中国的日本职场电视剧到日本职场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断描绘着现实中的或是理想中的日本文化。日本电影《编舟记》是本文研究日本职场电影的突破口与范本,该片将日本职场电影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表现了职人的自我成长和情感...

  • 美剧《西部世界》的思想多元性

    美剧《西部世界》是2016年由美国HBO最新制作的科幻系列巨作,其创意源自1973年的同名电影。该剧将暴力、动作、爱情、冒险、科幻、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反映了美国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本文将从《西部世界》这部美剧中所折射的三个方面: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美国社会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多元性,以及心理学和伦理学...

  • 论当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

    网络小说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下文学现场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尤其在当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中它的影响力愈益凸显。随着各大文学网站的产业化、影视公司变本加厉地逐利本性,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质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众化、营销化、娱乐化。但就文学层面来说,渗透着太多商业利益的网络小说创...

  • 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审美置换

    当前电影已经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文学被影像化的过程中便是符码转译的过程,其中势必存在审美置换。历来关于文学改编成电影的理论研究不少,而专门讨论儿童文学尤其是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还为数不多。相对于受众主要为成人的电影来说,来自于儿童文学的电影在研究电影改编时是具有不可忽视的讨论价值的。文章从符号审美置换、素材审美置换...

  • 批判视角下《米》的改编缺失

    黄健中导演的《大鸿米店》改编自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影片整体上与作品的风格相符,展现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给人带来浓重的压抑感。但是电影在地理空间、精神内核和人文诉求方面,均没有达到原著的高度:空间上有所缺失,未能展现主人公五龙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的生活轨迹;精神内核方面,对于精神的建构存在片面性,将“恶”等同于“仇...

  • 《大圣归来》之英雄叙事

    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改往日大圣动画故事的叙事模式,深入大圣个人心理层面,对英雄身份的失落到重新寻回做了重要的阐述。该电影对原作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模式和脉络进行分解和重构,在叙事主题上的更迭是该电影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耳熟能详的故事原型做出的一种新的诠释,进而体现了导演田晓鹏对新时代的理解和诉求。因为它的...

  • 从《大圣归来》谈传统文化自觉的表征

    在文化的发展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新是文化自觉的根本功能。电影《大圣归来》是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重新改编,是在对原著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积极认知的基础上重新塑造经典形象。颂扬东方价值的创作宗旨和抒发民族情感的氛围渲染体现了影片传统的东方价值取向。此外,《大圣归来》中经典的文化元素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

  • 周星驰《功夫》情结与电影的美学理念

    香港电影《功夫》上映以来,周星驰在新兴的传媒网络上由明星追捧者一举登上了“有理念的电影人”和“文化符号”的宝座,《功夫》独特的风格与造型设计是集大成之作的经典。影片不仅浓缩了周星驰以往电影名作的美学经验,还在沉淀思考中升华了“李小龙情结”,延续了武侠电影设计中的许多特色和最新突破。周星驰地位的不断飙升和《功夫》票房商...

  • 电影《解救吾先生》的接受美学解读

    接受美学是21世纪商业电影创作的重要理论,甚至成为衡量一部商业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尺。在电影的市场经济面前,诸多以观众为主体、为核心的商业电影应运而生,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才是电影创作的审美标准。影片《解救吾先生》取材于真实的犯罪案件,很容易被拍成严肃的警匪正剧,可在导演丁晟的凌厉剪辑和快节奏叙事风格下,该片成为近年来...

  • 电影《左耳》:关于残酷青春的误读

    青春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几年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青春校园、青春怀旧、残酷青春、虚幻青春等类型片充斥银幕。在愈加浓厚的商业电影文化影响下,现阶段的青春电影并不追求现实主义,故事情节通常会表现出脱离现实的理想化和奇观化倾向。改编自饶雪漫的青春疼痛小说《左耳》的同名电影,表现了关于青春的残酷和疼痛一面,...

  • 《小城之春》的创新与诗意研究

    《小城之春》作为费穆的电影代表作,被尊奉为民族化电影的典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一个电影整体的大范畴上审视,剧本的原有戏剧性特征、编剧李天济和导演费穆的美学默契、费穆的文化底蕴与电影思想等,诸多因素都与《小城之春》的最终艺术呈现有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这些隐没在银幕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读,可以清晰地梳理其中的关系,有...

  • 电影《小城之春》与《水中刀》比较研究

    这两部中外黑白电影都通过名存实亡的婚姻之下三角关系变化的表层故事,浓缩了背景深远的社会环境,创造了含义丰富的隐喻。囿于东西方体制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这两部相隔十几年的作品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小城之春》以“发乎情,止乎礼”的东方美韵愉悦着观影者的内心,而《水中刀》则用冷静的批判手法表达了西方的残酷美学精神,这一番...

  • 皮克斯动画的文化主体性构建

    2016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名单里首次出现了一部以有色人种为主角的动画-《桑杰的超级战队》。这是以皮克斯为代表的3D动画领军者身处当今跨界时代对动画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主体性的创见与探索。本文将从动画的文化主体性概念和价值入手,以《桑杰的超级战队》为例探寻动画电影发展的实践方向,以期为中国动画凝练民族特色、进行本体创...

  • 美国动画电影题材的多样性研究

    伴随着美国动画电影在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与美国动画电影的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在对于美国动画电影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从动画电影的叙事内容层面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实现了固定化主题和多样化题材的深度融合,本文将在呈现不同阶段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及主流题材的基础上,从其题材来源、题材特点和题材优势这几个方面,多部美国动画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