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电影品牌核心价值研究

    电影品牌构建由内核、外壳、辐射三部分构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核心设计、要素打造和品牌营销三方面内容。核心价值是电影品牌构建的核心要素,是品牌资产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华莱坞电影是为了提高中国电影的竞争实力而提出的电影品牌概念,其核心价值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部分内容。华莱坞电影品牌核心价值功...

  • 国产公路影片的本土化价值

    纵观西方电影市场,公路影片如同深谷幽兰般香气扑鼻,常有佳作问世。不过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公路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扮演着十分不讨喜的角色,直到近三年才逐渐有所突破,甚至大放异彩。将“公路”与“喜剧”结合在一起是国产电影创作的新起点,很多票房“黑马”也因此而诞生,它们的确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本文探讨公路电影是如何...

  • 中外民族文化的历史缩影

    地区与历史背景的不同,令电影创作的叙事角度和拍摄手法都大相径庭。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民族文化的缩影,电影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都是殊途同归的,一部影片中流露出的价值观,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外电影作品中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便真实地代表了不同国度的特色,可谓各有千秋。本文解剖中外经典的民族电影,从...

  • 两岸青春电影的传统美学共通与延续

    青春影片采用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明媚的色调,满足了电影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这是对两岸电影青春题材的延续,以写实为主,并再现了电影的美学风格。然而有些影片能够成为大众的作品,更多地取决于它在传承当中的取舍。一方面体现了台湾电影的“在地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陆电影的“去在地化”。延续了传统的青春美学风格,摒弃了过于...

  • 不受传统约束的欧美独立电影产业

    欧美的独立电影是一种区别于“主流”电影的特殊存在,其发展之道自然备受电影界关注。这种不受传统电影制作模式束缚,脱离电影集团、制片厂和公司的独立制作的影片,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产业文化。其追求导演个人思想价值观的实现,并努力摆脱商业化票房业绩对电影艺术的捆绑,为电影创作挖掘出一条新的途径。所以,探...

  • 当代欧美电影中的底层叙事分析

    底层叙事电影在欧美电影界发轫甚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底层叙事一度风行一时,诸如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卓别林的系列电影、吕克·达内兄弟的作品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可以说,在考察欧美电影底层叙事策略和社会情感认同变迁时,其与历史发展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着重挖掘的关键。文章从叙事主题——生存异化与灵魂救赎,叙事诉求——个体...

  • 美国电影的多元文化视角

    多元文化是美国的立国宗旨和“文化图腾”,其在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电影在多元文化传统思维潜流的渗透下,其历时形态一直被压缩为一种共时的断面,超越线性交替发展格局,始终表现为多元的、共时的空间存在。在此空间中,电影一直演绎着多元社会复杂的时代表征,造就出美国电影的光影图谱和美学体系。文章从主体意识与“他者”的接受、...

  • 美国新黑色电影中的男性群像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黑色电影崛起,作为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类型影片,美国新黑色电影在诸多层面均具有独特的属性。本文将从美国早期黑色电影与新黑色电影的发展流变论起,以美国新黑色电影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塑造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影片《出租车司机》《守望者》《肮脏的哈里》《唐人街》《记忆碎片》《步步惊魂》中的男性孤独者、男性拯救者和...

  • 叙事伦理学下的美国都市情感电影

    叙事伦理学既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也可视为叙事学向伦理学转向后的产物。在电影中,叙事的具体形式安排、叙述者的话语态度以及叙事者希望建立的与观众之间的伦理关系都是电影叙事伦理学的体现。美国都市情感电影以现代都市为背景,以都市男女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中的爱恨情仇为题材,对当代观众有着普遍的吸引力。文章从电影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 美国军旅题材电影的文化环境解读

    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我们通常根据电影的形式特征来确认其文化身份,而美国军旅题材电影不啻为其文化的深层符号或象征,是文化形态和表现手段互相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深层文化结构左右下,它持续为观者提供优美的主题和文化展现。从文化环境视角切入研究美国战争电影,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从文化环境基础——商业自觉、文化环境内部要素——文...

  • 英国电影的艺术先驱及影响

    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作为英国艺术的先驱,在英国电影艺术发展过程中其作用性无可取代。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矛盾划分、主题故事渲染等多个方面,英国电影都受到了传统戏剧的深刻触发。传统戏剧艺术像是当代英国电影的母体将它滋养、孕育,而它们之间也在融会贯通中各领风骚,其中不乏一些戏剧大师转为电影人,称霸影坛。而这两种艺术形式也在相互...

  • 影视剧中19世纪中西方爱情观比较研究

    爱情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红楼梦》成书于18世纪,其作者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现实主义作家;《傲慢与偏见》成书于19世纪,两者相差了几十年,但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描写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由这两部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让我们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了那个时代。本文主要是对影片中的女主角个性进行比较,分析她们各自体现出的...

  • 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主旋律

    对《面纱》来说,作者追求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表现东方文化下的西方情感交流。就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爱情观而言,其就像一个百变的精灵,会受到不同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历史时期和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与制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换容颜。有这样一种爱情,虽然生长在破败野蛮的土地之上,却依然能够华彩绽放。中国制造的好莱坞电影就是这样诠释...

  • 新世纪大陆青春电影“初恋现象”探讨

    新世纪后,大陆青春电影的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初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在电影中呈现出新的特质。新世纪大陆青春电影中的初恋形象包括悲情的、颠覆性的和浪漫小清新的初恋形象。而初恋失败率高的内因是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个人情感和理想的选择,外因是父辈对子辈的情感束缚和社会环境下的被动选择。影片通过“初恋现象”书写对青春的...

  • 视觉电影与消费时代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和文化消费形式,不仅承载着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的功能,也承载着获取商业利润的重任。视觉电影的出现是对消费时代电影商业诉求的回应。现代电影技术将画面做得美轮美奂,如果创作者通过多种视觉手段的运用,使观众自始至终沉浸在视觉体验的乐趣当中,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便有望更好...

  • 美国都市电影的牛仔文化传承

    作为美国文化标签的牛仔文化,历来是美国电影所热衷表现的题材。虽然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西部片的优势地位早已不在,但其中的牛仔文化却并未消失,它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很多以城市为背景,展现个体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的美国都市电影当中。在这些都市电影所塑造的主人公身上,都保有鲜明的“牛仔气质”,成为牛仔文化的传承人与文化标签。本文从英...

  • 论英雄崇拜与美国电影

    福·赫西认为,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一部英雄崇拜的编年史。英雄是美国电影最大的“神话迷思”。英雄崇拜直观地存聚于现代美国电影之中,成为形态构建非常完善且类型化的话语框架和模式。考察美国电影史的“前生今世”,英雄崇拜的主题程式、深层结构、社会意义乃至娱乐价值,也无一不呈现为风格化的和神话似的传统。文章从英雄的视觉形态和审美...

  • 陈查理形象解读

    厄尔·德尔·比格斯的经典之作陈查理侦探系列曾经风靡一时。不仅是美国文学影视作品中中国人正面形象的开山之作,更是美国20世纪经久不衰的文化象征之一。陈查理形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本土主义、种族主义最为盛行的时代。彼时,“东方威胁论”“黄祸论”甚嚣尘上,各种排华措施纷纷出台。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通过分...

  • 港影《重庆森林》里的“情花筒”

    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再现了两位孤独者(爱情失恋)午后邂逅、天明分手的爱情故事。人物、剧情简单而妙趣横生,羽毛般轻飘却引入入胜,是香港“时空寓言”的代表作。其电影结构、拍摄手段、音乐设置没有标新立异的造诣,却有新意绵绵的归宿和幽默乐趣。透过嬉戏随意和机智中的幽默,可以领略王家卫典型的“情花筒”“后现代”风格和“时空...

  • 彝族电影《花腰新娘》的诗意美学特征

    少数民族电影是我国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建构少数民族身份、表达返璞归真的美学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彝族电影《花腰新娘》是众多少数民族电影中难得的清新脱俗的佳作,时至今日仍然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重要电影范本。影片将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浪漫的爱情故事当中,讴歌了人性的纯真美...

  • 浅谈《山河故人》中男性角色弱化现象

    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自上映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无论影片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被大家拿来热烈讨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影片中的男性焦色弱化现象及其原因。通过对影片的视角以及男性角色的性别角色进行分析,发现影片淡化了男性视角,突出了女性视角;影片塑造的男性性别角色趋向女性化、男性特征被淡化,这两个现象分别从外部、内部说明了影片男...

  • 《愤怒的小鸟》:游戏的电影化改编

    游戏的电影化成为游戏产业一个新兴的利益点,而以有深刻影响的游戏为题材,无疑也是电影艺术自身的系统性调整,给予游戏影像视听直感和当代电影的叙事技巧,甚至游戏内容进行时空上的转换,成为当前电影的新景观。在游戏IP电影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愤怒的小鸟》的电影化改编无疑具有示范性的意义。文章从完整世界观的设置、主线剧情的填充...

  • 《马向阳下乡记》的追梦人群像解读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以城市干部马向阳下乡任书记,带动大槐树村致富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解决问题、收获成果的历程为主线,通过改革者、领导者、民众三个层面的人物内心挖掘和行动能力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勇于改革、实干筑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群像,肯定了逐梦人的勇气、智慧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护,揭示了发展之路、理想生活建构中人...

  • 《卧虎藏龙》的复调主题和诗意空间

    《卧虎藏龙》改编于作家王度庐系列武侠小说。电影《卧虎藏龙》跨越了国界、电影类别、音乐传统和民族文化,为全球认可的英国票房最高的首映外语片。电影混合了罗曼史、女性主义、武术与纯艺术美学,在东西方美学、戏剧与舞蹈之间找到了平衡。另外,多姿多彩、自然美丽的画面中飞翔的诗情画意(剑和舞),折射出了东西方唯美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

  • 《卧虎藏龙》的中西融合策略解读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影片不仅为华语电影争得了荣誉,也为武侠电影开启了新纪元,让东方的武侠世界被西方人所认可与接受,无疑是推动跨文化交流的绝佳范例。本文试从影片对原著小说的改编与创造、人物的设置以及音乐的运用三方面来解读《卧虎藏龙》的中西融合策略,在较为宏观的视野下理解影片对于中国元素...

  • 《烈日灼心》的碎片化叙事研究

    虽然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在悬疑片上小有成就,出现了《催眠大师》和《全民目击》等高水准作品,但相较于好莱坞悬疑片,在内容逻辑和戏剧张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烈日灼心》是曹保平编剧并执导的犯罪悬疑片,根据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成,透过一桩灭门惨案的侦破探讨了深刻的人性问题。本片是商业化悬疑片的一次成功尝试,将碎...

  • 《百鸟朝凤》的视觉风格

    相比于《老井》和《变脸》,《百鸟朝凤》延续了吴天明对民俗文化和人物信念的展现和圆融的人物关系营造,电影中的戏剧冲突显得稍弱,而在视觉风格上,《百鸟朝凤》则保持了吴天明一贯的高水准。《百鸟朝凤》基本上抛弃了娱乐属性和商业属性,在视觉上也并不对观众进行刻意的迎合,而是坚持学院派风格的影像韵味。本文从远景景别和“三镜头法”...

  • 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追凶者也》

    电影叙事结构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电影叙事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一部电影叙事的探究格外重要。运用叙事分析的手法剖析电影的内在结构、对电影的文本进行细读、并采用格雷马斯的叙事结构理论对电影中相互关联或者相互对立的“行动元”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直观地理解电影中人物的内在关系和叙事的逻辑结构,还能体会导演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

  • 从电影叙事角度看《港囧》的成与败

    《港囧》在2015年上映之后,票房累计达到16.13亿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史上2D片的最高票房纪录。这部收获了极大人气的影片,在影评上却形成了界线分明的两极分化,甚至是负面评价如潮,形成了口碑和票房相悖的局面。这部影片确实存在着许多硬伤和缺陷,从长远来看,它的生命力并不强大,其两极分化的评价,势必让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典...

  • 论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的改编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由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在由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化过程中,导演刘雨霖对原著的改编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在核心剧情的选取上,对原著庞大的体量进行了大胆取舍;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对原著中着墨不多、性格特征单一的庞丽娜进行了多角度的重构,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富;在作品的主题方面,不追求还原小说的生存...

热门期刊